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血脂异常与透析患者脑卒中以及慢性肾脏病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2-14 21:51

  本文关键词: 血脂异常 脑卒中 透析 慢性肾脏病 甘油三酯 胆固醇 出处:《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背景:慢性肾脏疾病现在已成为全球医疗保健体系的一个严重挑战。慢性肾脏病不仅会导致肾脏进行性不可逆性的损害,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需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等替代治疗;而且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发病率及死亡率。当前全球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发病率也正在稳步上升。且长期透析患者比普通人群心血管病死亡率高10到20倍。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KDIGO)工作组2007年的一份形势报告,美国9.6%的成人居民有慢性肾脏病,欧洲、澳大利亚和亚洲人群的研究也证实了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较高这一事实。最新的美国肾脏病数据库2014年度数据报告显示:美国2012年慢性肾脏疾病(不包括终末期肾脏病)的患病率据估计已达到13.6%,近十年来一直稳步增长;同期美国还新增114813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且有636905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正在接受治疗。而慢性肾脏病在中国患病率2012年的估算约为10.8%。截止2013年底,中国北京地区也有12249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正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点患病率为每百万人群中579人,可见中国终末期肾脏病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脑卒中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报道,在美国和英国,脑卒中分别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第二位和第三位的主要死亡原因。同样,脑卒中也是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第二位主要原因,占了20.3%。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现在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早前来自美国和日本的研究数据显示,透析患者脑卒中风险比正常人高2-10倍。透析患者脑卒中高风险主要归因于透析患者更多暴露在普通人群患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中,如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再加上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接受透析治疗所带来的一些特殊因素,如加速的钙化性动脉硬化、尿毒症毒素作用、透析技术、血管通路和为维持体外通路血流量而使用抗凝药等因素。血脂异常已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等)的危险因素。许多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血脂异常是普通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危险因素。但还不能确定血脂异常是否为透析患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我们设计了本项前瞻观察性队列研究,以评估在接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患者中不同脑卒中亚型的发病率,并鉴定血脂异常是否为每种透析方式脑卒中事件预兆性的危险因素。另外,血脂异常在慢性肾脏病发病中的作用也不明确。虽有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与慢性肾脏病进展有关联,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是慢性肾脏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但是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关于血脂异常是否为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一直以来各家观点都不一致,甚至是有争议的。因此,本研究拟在中国南方人群中探讨血脂异常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目的:1、评估中国透析患者血脂异常的情况;2、评估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患者不同脑卒中亚型的发病率;3、鉴定每种透析方式脑卒中事件预兆性的危险因素;4、鉴定血脂异常是否为透析患者脑卒中的预兆性危险因素;5、探讨在中国南方人群中血脂异常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1第一部分血脂异常与透析患者脑卒中的关系1.1参与者和方法1.1.1参与者:在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从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0日期间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这两家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患者中招募参加本研究的志愿者590例,其中血液透析285例,腹膜透析305例。随访期延长至2013年12月31日。本研究参与者的纳入标准为:在本血液净化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超过3个月的所有大于18岁的成人患者,排除那些透析前曾接受过肾移植,明确已患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或拒绝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在研究期间如果患者透析方式发生改变,则按照他们最初的透析治疗方案划定为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本研究方案已获得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了书面知情同意书。1.1.2研究协议:本研究是一项前瞻观察性队列研究。基线人口统计学数据包括:年龄、性别、血压、24小时尿量、干体重、终末期肾脏病的原发病、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和心血管疾病史;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白蛋白校正钙、血清磷、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尿酸、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总Kt/V和残余肾功能。在患者进入透析第3月内收集这些数据。上述所有指标均在两家医院检验科进行测量。且从患者病历档案中收集相关的医学使用数据。这项研究观察的主要结果是脑卒中。脑卒中是指脑血管源性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并依据CT或MRI影像学数据诊断为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它们包括第九版临床修正的国际疾病分类(ICD-9-CM)中脑梗死的433.xx、434.xx和436.xx诊断代码和脑出血的430.xx、431.xx和432.xx诊断代码。诊断数据的质量符合Sudlow和Warlow等推荐的研究“理想”脑卒中发病的诊断标准。此外,透析起始时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为符合以下任意一项指标:总胆固醇(TC≥6.22mmol/L,甘油三酯(TG)≥2.26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4.14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1.04mmol/L和/或过去两周用过调脂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诊断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发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或者既往诊断糖尿病并接受降糖治疗。高血压的诊断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并正在服用降压药物;或未服有任何降压药物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140/90mmHg。心血管疾病的定义包括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缺血性脑损伤、缺氧性脑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白蛋白校正钙(mmol/L)=血清总钙(mmol/L)+0.2*[4-血清白蛋白浓度(g/L)/10]。身体质量指数(BMI)由体量(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计算得来。残余肾功能和总Kt/V使用PD adequest 2.0软件计算(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提供)。残余肾功能是由肌酐清除率和尿素清除率的平均值并调整体表面积估算得出,单位为毫升/分钟/1.73平方米。1.1.3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近似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使用均数±标准差,对于偏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使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表示。患者根据其最初透析方式被分为2组:血液透析(HD)组和腹膜透析(PD)组。根据是否发生脑卒中事件,患者也被分为2组:脑卒中组和非卒中组。根据患者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否达到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患者也被分为2组: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在两组比较时,对于分类变量使用卡方检验,近似正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使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使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对于时间轴关联发病率数据使用Poisson模型。脑卒中事件的时间对事件分析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而血液透析组与腹膜透析组脑卒中事件的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多变量模型的构造顺序,最初只使用分组单因素,然后向模型中添加人口特征(入组时年龄和性别),其次是添加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最后加入实验室指标(白蛋白校正钙、甘油三酯、超敏C反应蛋白、24小时尿量和残余肾功能)。在基线状态下,使用Cox回归分析对总透析人群、血液透析患者或腹膜透析患者中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使用两种不同方法:(1)对脑卒中发生的单变量Cox回归分析使用以下变量: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白蛋白校正钙、甘油三酯、24小时尿量、残余肾功能以及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使用情况;(2)协变量的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建模使用向后逐步变量选择程序(纳入标准:P≤0.05;移除标准P0.1;选择标准为SPSS软件系统默认,以及估计的临床意义)。此外,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估甘油三酯分位数值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最初未调整模型,随后调整几组协变量。多变量Cox回归模型的构建选用符合条件协变量:在双变量分析中证明与脑卒中有显著或接近显著相关(P0.2)的变量或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变量。双侧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 for Windows软件(芝加哥,美国)进行。1.2结果1.2.1基线人群特征:在这项研究中共有590名符合条件的透析患者正式登记参与,平均年龄为54.46±15.65岁,男性占61.8%,其中接受血液透析患者285例,腹膜透析患者305例。中位随访持续时间为32.5个月(范围:3~71.8个月)。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是肾小球疾病(261例,占44.2%),其次是糖尿病肾病(146例,占24.7%)和高血压(96例,占16.2%)。与腹膜透析患者相比,血液透析患者更多地合并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并且年龄更老,具有更高的超敏C反应蛋白;但也同时有更低的甘油三酯、KT/V值、24小时尿量和残余肾功能。在研究期间,91例(15.4%)患者接受肾移植,30例(5.1%)患者转移到其他血液净化中心,17例(3%)患者失访,4例(0.6%)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其余449例(75.9%)继续随访。1.2.2脑卒中患者的特征:所有参与患者中共计有62例(10.5%)患者出现脑卒中事件,包括39例(62.9%)缺血性脑卒中和23例(37.1%)出血性脑卒中。在血液透析组中有38例(61.3%)脑卒中患者,而腹膜透析组中有24例(38.7%)脑卒中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在血液透析组中比在腹膜透析组中高(8.7% vs 4.6%,P=0.039)。所有透析患者脑卒中总发病率为49.2/1000人年,在血液透析组为74.0/1000人年,在腹膜透析组为31.8/1000人年数(P0.001)。与非卒中患者相比,脑卒中患者年龄偏大(65.0±11.27 vs.50.53±16.30,P0.001),甘油三酯较高(2.12±1.09 vs.1.62±0.87,P=0.004),超敏C反应蛋白较高(2.11[0.68-7.37]vs.1.68[0.63-6.40],P0.001)。脑卒中患者也有较低的白蛋白校正钙(2.29±0.39 vs.2.41±0.35,P=0.030),较少的24小时尿量(536±295 vs.680±342,P=0.043)和较低的残余肾功能(2.05±1.26 vs.3.57±2.52,P=0.002)。此外,脑卒中患者更常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更常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并且,在血液透析组发生脑卒中的累积风险明显高于腹膜透析组(HR 2.43,95%CI 1.45-4.06,P0.001)。调整各种潜在的混杂因素后,血液透析和脑卒中的风险之间仍然存在显著的关联(HR 1.75,95%CI1.15-3.62,P=0.046)。此外,根据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与腹膜透析患者相比,血液透析患者有更高的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HR 2.62,95%CI 1.56-4.58,P=0.002)。然而,两组之间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3血脂异常患者的特征:本研究的长期透析患者中血脂异常者有131例,占22.2%。与血脂正常患者比,血脂异常患者女性偏多,年龄偏大(55.03±14.29 vs.51.16±16.93,P=0.009),有较高的血红蛋白(102.26±18.91 vs.94.05±17.93,P0.001)和白蛋白校正钙(2.25±0.22 vs.2.17±0.25,P=0.001),超敏C反应蛋白也较高(2.12[0.75-7.46]vs.1.72[0.62-6.13],P=0.001)。血脂异常患者与血脂正常患者相比,甘油三酯(2.444±1.27 vs.1.35±0.41,P0.001)、总胆固醇(5.544±1.49 vs.4.39±0.84,P0.001)和低密度脂蛋白(3.6±0.87 vs.1.48±0.56,P0.001)均显著升高,但高密度脂蛋白并无明显差异。此外,血脂异常患者也比血脂正常患者更常合并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但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上并无明显差异。1.2.4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将脑卒中组和非卒中组比较中有统计学差异的临床和实验室变量纳入Cox回归分析。多元分析模型确定了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长(HR,1.05;95%CI,1.02-1.09;P=0.003)、糖尿病(HR,1.98;95%CI,1.31-3.46;P=0.001)、心血管疾病(HR,2.06;95%CI,1.62-3.05;P0.001)、高甘油三酯(HR,1.20;95%CI,1.08-1.58;P=0.034)和血液透析(以腹膜透析做对照;HR,2.03;95%CI,1.46-3.89;P=0.005)。除了年长、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均是两组的危险因素,较低的白蛋白校正钙(HR,0.92;95%CI,0.74-0.96;P=0.035)是预测血液透析患者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高甘油三酯(HR,1.28;95%CI,1.07-1.62;P=0.016)是腹膜透析患者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1.2.5血脂异常与脑卒中的关系:多元分析模型中可以确定,高甘油三酯是所有透析患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使用Cox回归分析研究了所有透析患者甘油三酯与脑卒中的关系,我们还发现甘油三酯J形对脑卒中的影响。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合并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白蛋白校正钙、总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24小时尿量、残余肾功能等因素后,与组Ⅱ(1.09≤甘油三酯≤1.48 mmol/L作为参考)相比,组Ⅰ(甘油三酯1.09 mmol/L)脑卒中的风险比为1.12(95%CI,0.88-1.41),组Ⅲ(1.48甘油三酯≤1.90 mmol/L)风险比为1.04(95% CI,0.90-1.28)和组Ⅳ(甘油三酯1.90 mmol/L)风险比为1.53(95% CI,1.15-2.18)。1.3结论总之,我们发现,血液透析患者脑卒中风险明显比腹膜透析患者高,调整后的危险比为1.75(95%CI,1.15-3.62);这种增加的风险在缺血性脑卒中亚型中特别明显。对所有透析患者脑卒中的风险因素有患者年龄大、合并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而低浓度的白蛋白校正钙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是一个预测因素,并且在腹膜透析患者中高甘油三酯水平与脑卒中风险增加有关。虽然不同的透析方式可能涉及不同的病理生理变化机制,综合防治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纠正钙磷代谢紊乱、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在透析患者脑卒中预防中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血脂异常在透析患者中并不少见,且甘油三酯水平J形影响透析患者脑卒中。2第二部分 血脂异常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2.1参加者及方法2.1.1研究人群:在2012年6月-10月选择中国南方有代表性的地区珠海市湾仔社区18岁-75岁人群进行筛查,共1834人资料完整有效,纳入我们的研究。本研究方案已经获得了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参加者均要求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的实施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2.1.2数据收集:参加者的所有人口统计学特征及生活习惯有关细节的数据(包括现在或过去的吸烟及饮酒情况、饮食习惯、教育程度、体育锻炼情况),以及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通过参加者亲自填写一份标准的调查问卷表获得。2.1.3体检:在当地的社区诊所,由培训后的医护人员和医学生进行如下人体数据测量:如身高、体重、腰围等。体重、身高、腰围和血压都在上午的8点-11点间测量。安静休息5分钟后坐位测定血压,取连续测量3次的血压平均值。参加者脱光衣服站立并平静呼吸时,测肋骨最下缘和髂嵴连线的中点的腰部周长为腰围。腰围测量2次并取平均值,并精确到0.1厘米。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为:体重/身高的平方,单位为kg/m2。2.1.4实验室检测:前夜禁食后抽取空腹血进行血液检查。所有参加者留取晨尿中段尿标本。月经期女性和有尿路感染症状的个体被排除出尿液检查。所有血样和尿液标本被保存在4℃冰箱并在3小时内送往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取早上第一次新鲜尿标本测定尿白蛋白与尿肌酐,计算尿蛋白与尿肌酐的比例(ACR)。2.1.5血脂异常诊断标准:血脂异常为符合下列4项中任何1项:总胆固醇(TC)≥6.22 mmoL/L,甘油三酯(TG)≥2.26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1.0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4.14 mmol/L和/或过去两周调脂药物治疗。Non-HDL=总胆固醇—HDL。2.1.6慢性肾脏病(CKD)诊断标准:估计肾小球率过滤(eGFR),通过适合中国人的MDRD方程获得:GFR(ml/min/1.73m2)=175×(Scr)-1.234×(Age)-0.179×(if female,×0.79)。eGFR60ml/min/1.73m2,定义为肾功能下降。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大于30 mg/g定义为白蛋白尿。eGFR60 ml/min/1.73m2或(和)白蛋白尿被定义为CKD。2.1.7高血压和糖尿病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既往诊断为高血压并接受降压治疗。糖尿病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 mmol/l或者既往诊断糖尿病并接受降糖治疗。2.1.8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的分析和计算使用SPSS(19.0版)软件。计数资料应用率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偏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应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表示。T检验或Wilcoxon rank-sum检验被用于连续变量,分类变量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所有参加者被分为2组:CKD组和非CKD组。分析CKD组和非CKD组的基线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脂异常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关系。建立3个多变量回归模型:模型1:未经调整;模型2:调整年龄、性别;模型3:调整年龄、性别、冠心病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文化程度、缺乏体育锻炼及BMI。结果使用OR值与95%置信区间表示。双侧P值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结果2.2.1慢性肾脏病组与非慢性肾脏病组一般资料对比:在本研究整个人群中,有230例参加者有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2.5%。慢性肾脏病组与非慢性肾脏病组相比,一般年龄较长、较多高血压患者、较多冠心病患者、较多糖尿病患者、较低的文化水平、较高的BMI、较大的腰围、较高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较高的空腹血糖、较高的血清总胆固醇、较高的甘油三酯、较高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较高的C反应蛋白、较高的血清肌酐、较高的血清尿酸、较高的血清尿素氮、较高的ACR、较低的eGFR。慢性肾脏病组中血脂异常者较非慢性肾脏病组明显较多(45.8% vs 30.7%,P0.001)。两组在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体育锻炼、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血脂异常组与血脂正常组一般资料对比:血脂异常在本研究社区人群中患病率较高,约34.02%。血脂异常组与血脂正常组相比,年龄较长、多数为男性、较多高血压患者、较多糖尿病患者、较低的文化水平、较多的吸烟者、较多的饮酒者、更高的BMI、较高的腰围、较高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较高的空腹血糖、较高的血清总胆固醇、较高的甘油三酯、较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较高的C反应蛋白、较高的血清肌酐、较高的血清尿酸、较高的血清尿素氮、较高的ACR、较低的eGFR。血脂异常组中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较血脂正常组明显升高(20.9% vs 12.1%,P0.001)。两组在冠心病病史、体育锻炼、高密度脂蛋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血脂异常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血脂异常与慢性肾脏病关系。在未调整模型中,血脂异常与慢性肾脏病相关,OR值为2.07(95%CI,1.56-2.73,P0.001)。进一步调整年龄及性别,血脂异常仍与慢性肾脏病相关,OR值为1.72(95%CI,1.29-2.29,P0.001)。当进一步向模型中添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文化程度、缺乏体育锻炼及BMI因素后,这种相关关系仍然存在,OR值为1.59(95%CI,1.14-2.21,P=0.006)。我们进一步遵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血脂合适范围、边缘升高、升高的界值作为血脂分层标准,将甘油三酯(第一组TG1.70mmo1/L、第二组2.26TG≥1.70mmol/L、第三组TG≥2.26mmol/L)、总胆固醇(第一组TC5.18mmol/L、第二组6.22TC≥5.18mmol/L、第三组TC≥6.22mmol/L)、低密度脂蛋白(第一组LDL-C3.37mmol/L、第二组4.14LDL-C≥3.37mmol/L、第三组LDL-C≥4.14mmol/L)分别分为三组。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探讨其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2.2.4甘油三酯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甘油三酯分组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将第一组作为参照,在未调整模型中,随着甘油三酯的增加,慢性肾脏病患病风险OR值增加,第二组与第三组的OR值分别为1.83(95%CI 1.23-2.73,P=0.003),2.14(95%CI 1.53-3.00,P0.001)。进一步调整年龄及性别,甘油三酯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在第二组与第三组仍有意义,其OR值分别为1.65(95%CI 1.09-2.48,P=0.017),1.91(95%CI 1.35-2.69,P0.001)。进一步向模型中增加冠心病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文化程度、缺乏体育锻炼及BMI这些因素后,第三组与慢性肾脏病仍有相关性,OR为1.55(95%CI 1.04-2.30,P=0.032)。2.2.5总胆固醇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总胆固醇分组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将第一组(TC5.18 mmol/L)作为参照,在未调整模型中,随着总胆固醇的增加,慢性肾脏病患病风险OR值增加,第二组及第三组的OR值分别为1.54(95%CI1.11-2.14,P=0.01),2.18(95%CI 1.53-3.10,P0.001)。进一步调整年龄及性别后,与第一组相比,总胆固醇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仅在第三组可见,OR值为1.63(95%CI 1.13-2.35,P=0.009)。进一步向模型中增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文化程度、缺乏体育锻炼及BMI这些因素后,第三组与慢性肾脏病仍有相关性,OR为1.68(95%CI 1.11-2.55,P=0.014)。2.2.6低密度脂蛋白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分组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按照将第一组(LDL-C3.37 mmol/L)作为参照,在未调整模型中,低密度脂蛋白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仅在第三组中可见,其OR值为1.63(95%CI 1.12-2.38,P=0.010)。当我们向模型中添加年龄、性别这些危险因素后,这种相关性消失,OR值为1.22(95%C10.83-1.80,P=0.313)。2.2.7 Non-HDL/HDL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Non-HDL/HDL比值三分位数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我们将Non-HDL/HDL比值按照三分位数分成第一组(Q1≤2.21)、第二组(2.96≥Q22.21)、第三组(Q32.96)。将第一组(Non-HDL/HDL≤2.21)作为参照组,在未调整模型中,Non-HDL/HDL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仅在第三组中可见,其OR值为2.08(95%CI 1.46-2.96,P0.001)。当我们向模型中添加年龄、性别这些危险因素后,这种关系仍然存在,OR值为1.56(95%CI 1.09-2.25,P=0.016)。在模型3中进一步向模型中添加冠心病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文化程度、缺乏体育锻炼及BMI等因素时,该相关性消失,OR值为1.15(95% C10.75-1.76,P=0.533)。2.3结论总之,血脂异常是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种相关性独立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吸烟、饮酒、文化程度、缺乏体育锻炼及BMI这些混杂因素。我们进一步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我们发现仅甘油三酯升高和总胆固醇升高是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低密度脂蛋白未见这种相关关系。在我们研究中,Non-HDL/HDL血脂比值并不是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R692;R58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琳 ,李佳,孙斌;血脂异常的早期干预[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2 李冬纯 ,姚旺根;血脂异常受治现状的调查[J];陕西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3 沈干;血脂异常及治疗若干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4年01期

4 李金鹏,姚晓波;浅析青少年血脂异常的研究现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19期

5 ;血脂异常如何分类、分形及诊断?[J];中国处方药;2004年08期

6 阮美生;849名高校教师体检血脂异常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年05期

7 唐前;张行志;张明军;;血脂异常的诊疗新进展[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李佳;;基层门诊血脂异常干预的探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9 钟讯;;法国爱的发制药在沪举办“血脂异常治疗国际新进展研讨会”[J];上海医药;2007年11期

10 ;法国爱的发制药在沪举办“血脂异常治疗国际新进展研讨会”[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培珍;田野;;6个月的走跑锻炼对中老年血脂异常人群心肺功能的影响[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赤民;彭钢辉;;浅论老年血脂异常的调治(摘要)[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龙贵平;胡德峰;;血脂异常及相关因素分析(附832例)报告[A];贵州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4 张艾莉;李宝侠;孙锡惠;苗青;尹小玲;;血脂异常的干预策略研究[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叶平;;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及治疗[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张培珍;田野;高捷;;不同运动锻炼方案对血脂异常的调节作用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7 黄童;杜娟;毛玉山;申定国;汤晓萍;;镇海炼化公司老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横断面调查[A];2004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黄兆铨;;从循证医学论血脂异常的治疗进展[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陈东;彭佑铭;刘虹;刘映红;刘伏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人血脂异常及随访观察[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莹;;我国人群血脂异常流行及防治状况[A];第11届全国脂质与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述湘;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关注血脂异常[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王大龙;防治血脂异常报道量增长6倍[N];科技日报;2008年

3 记者 闫煈;血脂异常是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N];健康报;2012年

4 记者 马艳红;我国血脂异常控制形势仍严峻[N];中国医药报;2013年

5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主任医师 贾振华;瘦人也会血脂异常[N];中国医药报;2014年

6 孙燕明;我国1.6亿成人血脂异常[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7 实习生 赵靖;我国启动血脂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8 湖北 主任技师 金慰鄂;血脂异常症[N];家庭医生报;2009年

9 小燕;植物甾醇可对抗血脂异常[N];科技日报;2012年

10 张可欣;中国血脂异常调查研究结果发布[N];保健时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俊;血脂异常与透析患者脑卒中以及慢性肾脏病的关系[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2 刘胜;泰脂安胶囊对原发性血脂异常伴ALT轻度升高患者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3 赵宇捷;中老年人原发性血脂异常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王振华;血脂异常中医证候规律及其客观化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5 郭杨志;益气化痰活血法对AS粘附分子的影响及其与血脂异常证候的相关性[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曾焕玉(LYNN HTET HTET AUNG);广西仫佬族人群几种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异常的关系[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翟永杰;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中医证型与Hey、ASP、脂联素等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马娇龙;新疆农村地区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血脂异常人群调脂干预效果评价[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杨鹏;中国成人血脂异常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红梅;鱼油制剂对人体降脂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6 杨彬;平阳县成年居民血脂异常及其危险因素的的现况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肖建萍;子宫肌瘤与高血压、高血糖及血脂异常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8 徐洋慧;杭州地区职业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点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刘芬;新疆汉、维、哈族成年人群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10 姚t,

本文编号:1511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511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4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