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臂丛损伤后脑网络度中心度改变的fMRI研究
本文关键词: 臂丛损伤 度中心度 功能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出处:《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研究全臂丛神经损伤后患者脑功能网络核心节点的变化,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后脑功能重组的神经机制。方法纳入12例右侧全臂丛损伤男性患者以及12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男性对照进行静息态f MRI扫描,采用度中心度(DC)数据分析方法,计算全臂丛损伤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的DC值,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右侧全臂丛损伤患者默认网络(DMN)中的后扣带回、左侧角回、右侧角回的D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Alphasim校正)。结论患者DMN多个脑区DC值增高进一步验证了全臂丛损伤后DMN活动增强的现象,提示臂丛神经损伤后DMN处理信息的功能过载,这可能是外周神经损伤后脑功能重组的潜在神经机制。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core nodes of brain functional network in patients with total brachial plexus injury by rest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technique. Methods 12 male patients with right brachial plexus injury and 12 age-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were examined with resting f MRI scan. The DC values of the patients with total brachial plexus injury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osterior cingulate gyrus and the left angular gyrus of the right patients with total brachial plexus injury in the default network (DMN) were calculated. The DC in the right corner gyru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P 0.005). Conclusion the increase of DC in multiple brain regions of the patients with DMN further verifies the enhancement of DMN activity after total brachial plexus injury, suggesting that the function of DMN in processing information after brachial plexus injury is overloaded. This may be the underlying neural mechanism of brain function reorganization after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作者单位】: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872408,81471654)
【分类号】:R445.2;R7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时新,冯敢生,孔祥泉,李刚,刘定西,张向群;多穴位电脉冲刺激的脑皮层功能区fMRI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年02期
2 谢兵;王健;李传明;余琼武;周杨;邱明国;张绍祥;;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fMRI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年11期
3 刘含秋;冯晓源;刘登堂;黎元;汤伟军;;首发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前后的fMRI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7年03期
4 廖晓辉;史其林;孙贵新;王新红;李继峰;;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健侧C_7神经移位前后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20期
5 项爱斋;张云亭;张权;李威;;音乐刺激激活人脑情感系统的fMRI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6 黄穗乔;张嵘;李勇;钟镜联;梁碧玲;;正常中老年人手运动功能的fMRI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7年S1期
7 牟英峰;薛志敏;刘哲宁;;精神分裂症患者注意、记忆障碍的fMRI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6年03期
8 倪玲;张龙江;梁雪;罗松;孔祥;戚荣丰;许强;卢光明;;肝硬化患者工作记忆任务的fMRI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4年01期
9 黄敏;钱若兵;;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0年01期
10 伊涛;傅先明;钱若兵;;默认网络的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含秋;冯晓源;刘登堂;;首发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前后的fMRI研究[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刘彬;刘含秋;华续峗;;臂丛损伤健侧C7神经移位术后大脑运动皮层远期功能重组的fMRI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戴西件;龚洪翰;刘碧霞;肖香佐;王思勇;;静息态下正常人睡眠剥夺前后脑局部一致性的性别差异[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魏丽丽;章迎春;原彬科;屠玲玲;藏玉峰;陈炜;;记忆自巩固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A];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邱天明;静息态fMRI在脑功能皮质定位及脑功能重塑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熊坤林;扩散张量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王琰萍;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静息态fMRI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陈宇辰;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对耳鸣神经机制的临床及动物模型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夏文清;2型糖尿病患者脑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及其临床关联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6 杨桂芬;正常人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的fMRI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梦婷;基于fMRI研究针对冷疼痛刺激造成的大脑网络改变机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方林;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fMRI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3 李强;伏隔核MRI形态学及海洛因成瘾静息态fMRI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4 王栋;健康人手运动及针刺足三里脑内效应的fMRI研究[D];汕头大学;2009年
5 周扬;屈光参差性弱视面孔及物体形觉认知和正常人群对汉字认知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征的fMRI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6 林钱森;2型糖尿病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7 张梓青;静息态大脑fMRI数据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5年
8 李静;基于静息态fMRI的ICA方法的研究及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5年
9 刘代洪;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损害的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10 杨君;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脑部功能异常的静息态fMRI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12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512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