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新型修补材料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本文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再生 神经支架 综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出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背景:虽然自体神经移植是当前治疗大段神经缺损的金标准,但因其应用受到诸多限制,因此科学家从未放弃探索新型神经修补材料。目的:回顾近年来周围神经损伤领域产生的新观点、再生过程中的关键细胞及新型神经导管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1至2016年Pub Med数据库收录的与组织工程神经支架材料相关的文献,检索词为"peripheral nerve injury,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nerve scaffold",按纳入、排除标准最后共纳入文献76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周围神经的修复主要集中在如何让再生的神经长得"快"与长得"准"上,未来除了应继续拓展开发生物相容性更好的材料外,还应优化设计,在分子细胞和组织层面多层次模拟神经再生微环境,模拟建立取向纳米结构、化学组分、生物信号时空分布等多重仿生神经移植物。应明确的是,神经导管不应只是简单的力学支撑,还应具有一定功能,如导电、细胞因子梯度缓释等。仿生也不应只局限于形态学上,还应拓展到如细胞因子的时空变化、细胞生物电刺激等方面上来。
[Abstract]:Background: although autogenous nerve transplantation is the current gold standard for the treatment of large nerve defects, its application is limited. So scientists have never given up exploring new nerve repair materials.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new ideas that have emerged in the field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in recent years. Application of key cells and novel nerve Catheters in Regeneration. Methods: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tissue engineering nerve scaffold materials collected from 2001 to 2016 in the Pub Med database was searched by the first author with the key words "peripheral nerve injury-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nerve scaffold". The exclusion criteria were reviewed in 76 articles.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the repair of peripheral nerve mainly focused on how to make regenerated nerve grow "quickly" and "correctly". In the future, in addition to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aterials with better biocompatibility, we should also optimize the design, simulate the neural regeneration microenvironment at the molecular, cellular and tissue levels, and simul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oriented nanostructures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It should be made clear that the nerve conduit should not only be simply supported by mechanics, but also have certain functions, such as conducting electricity. Bionics should not only be limited to morphology, but also be extended to such aspects a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cytokines and bio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cells.
【作者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北京市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全军战创伤重点实验室;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3024,51273021) 973重点项目(2014CB542201,2012CB518106) 十三五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1101600) 军队“十三五”医学专项(BWS13C029) 301转化医学项目(2016TM-030)~~
【分类号】:R318.08;R7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忠英;周围神经损伤诊治失误18例分析[J];中医正骨;2002年06期
2 汪瑞东,武从显,汪爱群;综合治疗慢性周围神经损伤[J];河南医药信息;2003年02期
3 顾玉东;提高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治水平[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年01期
4 李志勇,杨象民,王树荣;中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4年03期
5 顾玉东;周围神经损伤诊治的几个基本问题[J];医学临床研究;2004年05期
6 李文军,顾玉东;周围神经损伤后手部感觉恢复的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4年05期
7 郑林丰;易西南;;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与修复的哲学启示[J];创伤外科杂志;2006年01期
8 刘小林;;我国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研究现状与趋势[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年09期
9 颜华;张惠佳;;中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8年08期
10 刘恒;曹瑞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周围神经损伤[J];广东医学;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佩君;蒋斌;王美芬;陈凯敏;;四肢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李卓东;苏佳灿;曹烈虎;张春才;;地震中周围神经损伤的野战诊治体会[A];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3 张晓杰;;周围神经损伤的护理[A];吉林省护理学会外科学护理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姜加权;陈金华;;猪周围神经损伤影像技术探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傅炳峨;黄耀添;胡蕴玉;殷琦;;晚期周围神经损伤的退变与再生实验和临床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陈银海;赖蕴珠;姚红华;;周围神经损伤的强度时间曲线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周丰慧;;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陈银海;赖蕴珠;姚红华;;周围神经损伤的强度时间曲线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陈海啸;;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研究进展[A];2005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张晓茹;;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11例[A];肢体伤残康复与护理学术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山东青岛 戴源;周围神经损伤早期的康复[N];上海中医药报;2012年
2 张中桥;晚期周围神经损伤有修复价值[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副教授 姜玉武;周围神经损伤须及时综合治疗[N];健康报;2008年
4 上海长海医院康复医学科 翟金萍;周围神经损伤的生物反馈疗法[N];上海中医药报;2012年
5 整理 马善治 刘渝松;右前臂周围神经损伤案[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朱国旺;使羊周围神经再生8.5厘米[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刘道安;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有促进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通讯员 张献怀;神经断了可以移植修复[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飞;神经寄养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和分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蒋文莉;低强度脉冲超声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3 龚蕾蕾;周围神经损伤后大鼠背根节神经元转录组分析及Vav1基因促神经再生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何纯青;地震后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分级诊治及晚期手术治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5 张伟;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长节段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6 佟帅;针刺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机理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7 杨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李桂石;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化的动态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9 孙鸿斌;Ca~(2+)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杜旭;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大鼠神经生长导向因子的影响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寇文冠;新鲜羊膜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郭志远;应用iTRAQ技术研究周围神经感觉和运动束Wallerian变性前后的差异表达蛋白[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张栋;基于“活血通络方外洗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损伤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4 李翔;光化学免缝合技术结合肠衣在坐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5年
5 王维;颅脑损伤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D];承德医学院;2015年
6 徐成毅;不同长度聚乳酸膜小间隙缝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7 张赛;补阳还五汤防治周围神经损伤导致运动障碍的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陈娟;MR神经成像与DTI技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9 王冠;三种物理方法促进兔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何纯青;5.12汶川地震所致周围神经损伤的调查与治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524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52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