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V9介导hIGF-1基因过表达对mdx小鼠的影响
本文选题:DMD 切入点:AAV9 出处:《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肌营养不良性肌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是一种X连锁隐形遗传病,发病率最高,约为1/3500男婴。主要为编码dystrophin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dystrophin蛋白生成缺陷,致使细胞膜结构不稳定,在外部机械力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损伤,导致肌细胞坏死,伴随炎症细胞的浸润吞噬坏死细胞过程,而肌肉本身的再生修复能力不足以弥补其坏死的程度,纤维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便随后替代坏死的区域。DMD的病人肌肉损伤持续性进展,无力逐渐加重,通常于20岁左右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对于此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Mdx小鼠是研究DMD的一种经典的模型鼠。此种小鼠表现为高CK血症及和人类肌营养不良相似的肌肉病理情况。对于mdx小鼠的治疗,有各种各样的方法。目前,利用载体将正常的dystrophin基因导入生物体内或修复其突变成为一大热点,但dystrophin基因过于庞大,成为这一方法的一大阻碍。近年来,很多人将目光放在肌营养不良肌病的各种症状上,利用各种生长因子,通过不同的信号途径促进肌细胞的再生,从而改善肌病的状况。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已成为治疗DMD的一个重要备选方向。IGF-1也被称作"促生长因子"(即somatomedin C),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与胰岛素类似的多肽蛋白物质。IGF-1在婴儿的生长和在成人体内持续进行合成代谢作用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人体内肝细胞、肾细胞、脾细胞等十几种细胞自分泌和旁分泌的产物。具有降血糖、降血脂、舒张血管等作用,同时还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细胞有丝分裂促进剂,其对维持与细胞分化有关的蛋白质水平十分重要,与一些生长因子合用能促进细胞分化成熟。目前关于IGF-1对于mdx小鼠的研究,主要为两方面:一是mdx/m IGF-1转基因小鼠的观察,另一个是IGF-1蛋白对mdx小鼠的作用的研究。两种方法虽然均有效果,但第一种不适宜向临床推广,第二种在蛋白入血后有较多副作用,且需长期持续给药,操作费时费力。在本实验中,我们以腺相关病毒血清型9(Adeno-associated virus serotype 9,AAV9)为载体携带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uman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hIGF-1)hIGF-1基因,首先局部注射入胫前肌,观察此种方法的具体作用,其次经尾静脉注射入小鼠全身,观察是否可在全身的骨骼肌中发挥作用。方法:我们的实验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局部注射的方法,将病毒直接注射入小鼠右侧胫前肌,一定时间后观察;其次是通过尾静脉注射入病毒,一定时间后观察。1通过局部注射的方法观察以AAV9为载体携带hIGF-1基因是否对mdx小鼠肌肉产生作用选取4周龄、体重相近的雄性mdx小鼠8只,分为2组。4只于右侧胫前肌注射AAV9携带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基因(20μl/只1×10~(12) vg/m L),分2点注射,每点约注射10μl,4只于右侧胫前肌注射AAV9-hIGF-1(20μl/只1×10~(12) vg/m L),同样分2点注射,每点约注射10μl。另选取4只4周龄、体重相近的雄性C57BL/10小鼠作为对照。8周后(即小鼠12周龄时)将小鼠麻醉后在右侧胫前肌进行肌力测试,随后摘眼球取血,留取血清样本测CK值,最后完整分离右侧胫前肌称重,并包埋,进行冰冻切片的处理,以及各种指标的检测。2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法观察以AAV9为载体携带hIGF-1基因是否对mdx小鼠全身骨骼肌产生作用选取6周龄、体重相近的雄性mdx小鼠6只,分为2组。3只经尾静脉注射AAV9-GFP(200μl/只1×10~(12) vg/ml),3只经尾静脉注射AAV9-hIGF-1(20μl/只1×10~(12) vg/ml)。另选取3只4周龄、体重相近的雄性C57BL/10小鼠3只作为对照。6周后(即小鼠12周龄时)将9只小鼠麻醉后取材,进行同样的评估。另同时分离两侧股四头肌、腓肠肌、肱三头肌,右侧所有肌肉包埋,进行冰冻切片的处理,随后进行各种指标的检测。应用spss13.0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局部胫前肌注射AAV9介导hIGF-1基因过表达改善了mdx小鼠的肌肉病理及肌肉功能1.1 mdx小鼠经局部胫前肌注射AAV9-GFP后,观察到其肌肉组织中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验证了在本实验室条件下AAV9可以成功的转染肌细胞并表达所携带的基因;1.2免疫荧光结果表明与C57BL/10组、GFP组相比,只有hIGF-1组小鼠胫前肌中表达hIGF-1;1.3 hIGF-1组、GFP组、C57BL/10组右侧胫前肌重量比较,hIGF-1组最大,为80.70±8.00mg,GFP组为58.35±4.26mg,C57BL/10组为39.93±0.81mg。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因发现GFP组较C57BL/10组大,为验证mdx小鼠同C57BL/10肌重的区别,我们又增加一组未给任何干预的mdx小鼠,测其肌重,为60.20±2.75mg,与GF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 hIGF-1组、GFP组、C57BL/10组肌肉损伤程度定量比较1.4.1血清CK水平:野生型小鼠血清CK水平为5076.67±3959.18U/L,AAV9-GFP mdx小鼠CK值为26345.64±5762.39 U/L,AAV9-hIGF-1 mdx小鼠CK值为39446.28±15905.25 U/L。mdx小鼠较正常野生型小鼠CK值均升高,但GFP组和hIGF-1组之间无明显差别;1.4.2肌肉病理: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中,GFP组小鼠胫前肌坏死面积较大,所占比例为6.33±2.51%,hIGF-1组小鼠胫前肌坏死面积相比GFP组有所减少,所占比例为2.14±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再生肌纤维数目占总纤维数的百分比无明显差异;1.4.3肌力:hIGF-1组小鼠胫前肌的肌力最大,其次为GFP组,野生型小鼠肌力最小;而胫前肌的耐力测试,结果正好相反。2尾静脉注射AAV9介导hIGF-1基因过表达改善了mdx小鼠的肌肉病理及肌肉功能2.1 mdx小鼠经尾静脉注射AAV9-GFP后,观察到只有胫前肌表达较多量绿色荧光蛋白,其余肌肉表达量很少;2.2免疫荧光结果表明与C57BL/10组、GFP组相比,只有hIGF-1组小鼠胫前肌中表达hIGF-1,因小鼠本身并不产生此种蛋白;2.3 hIGF-1组、GFP组、C57BL/10组右侧胫前肌重量比较,hIGF-1组最大,为75.03±4.54mg,GFP组为55.63±13.34mg,C57BL/10组为40.07±0.93mg。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 hIGF-1组、GFP组、C57BL/10组肌肉损伤程度定量比较2.4.1血清CK水平:AAV9-GFP mdx小鼠CK值为33418.57±11695.54U/L,AAV9-hIGF-1 mdx小鼠CK值为31855.8±16394.13 U/L。mdx小鼠较正常野生型小鼠CK值均升高,但GFP组和hIGF-1组之间无明显差别;2.4.2肌肉病理:HE染色中,AAV9-GFP mdx小鼠胫前肌坏死面积所占比例为6.34±2.51%,AAV9-hIGF-1 mdx小鼠胫前肌坏死面积所占比例为2.46±0.54%,较之明显减少;而中心核细胞所占比例,经计数,无统计学意义;2.4.3肌力:hIGF-1组小鼠胫前肌的肌力均大于对照组、GFP组;hIGF-1组小鼠胫前肌的耐力测试,小于C57BL/10组,大于GFP组。结论:1 AAV9携带的hIGF-1基因可在小鼠骨骼肌中成功表达;2 AAV9携带的hIGF-1基因在体内表达在病理上可促进mdx小鼠骨骼肌细胞肥大、坏死程度减轻;3 AAV9携带的hIGF-1基因在体内表达可促进mdx小鼠骨骼肌功能恢复;4 AAV9携带的hIGF-1基因在mdx小鼠体内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以及长期表达是否会产生副作用,仍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中广;部分胫前肌外移术治疗重度先天性马蹄内翻足[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2 孙承庄,王贯中,张学康;后侧松解并胫前肌转移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附18例报告)[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3 付秀信;;胫前肌延长外移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17期
4 孙承庄,陈殿杰,宋丙奇;后侧松解并胫前肌转位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附18例报告)[J];实用骨科杂志;1996年04期
5 赵勇,瞿绪勇,赵仕欣,张玉年,王振华;跟骰骨挖空胫前肌半腱外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7年06期
6 曲修水,付秀花,张中广,于国庆;距下完全松解术加胫前肌外移治疗重度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体会[J];现代康复;2001年08期
7 石忠琪;闫旭;任伟;;3例胫前肌腱鞘损伤手术修复观察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08期
8 王彤,许光旭,王翔;肌电触发电刺激对偏瘫患者胫前肌康复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5年03期
9 王刚,王廷华;改良胫前肌外移治疗小儿足内翻畸形(22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7年06期
10 胡金刚;曾敏;孙琳;孙保胜;;可吸收线替代钢丝固定胫前肌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J];山东医药;2012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廷华;钟孝仁;;22例胫前肌移位术的改进[A];肢体伤残康复与护理学术论文集[C];1995年
2 康培香;朱道立;;家兔腓肠肌和胫前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四唑氧化还原酶染色的探讨[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孙华林;陈燕飞;李枚原;顾晓松;;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坐骨神经离断后大鼠胫前肌蛋白表达变化[A];中国解剖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崔红颖;AAV9介导hIGF-1基因过表达对mdx小鼠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2 葛瑞东;指压穴位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影响的表面肌电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77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577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