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BB3在癫痫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TUBB3 切入点:颞叶癫痫 出处:《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第一部分TUBB3在难治性癫痫患者及动物模型中的表达目的:检测TUBB3在难治性癫痫患者及两种慢性癫痫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1.从课楲组建立的由300多例难治性TLE患者术后脑组织组成的脑库中随机抽取癫痫脑组织标本(实验组)30例,非癫痫脑外伤患者脑组织(颞叶皮质)标本作为对照组10例。2.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20±20g,7-8周龄),氯化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诱导癫痫持续状态(SE),构建SE后慢性TLE模型,分为有自发性反复癫痫发作组(SRS,6w,n=8)和无自发性反复癫痫发作组(non-SRS,6w,n=8)。3.构建戊四氮(PTZ)慢性点燃大鼠模型,分为点燃成功组(n=8)和未点燃成功组(n=8)。4.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TUBB3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TUBB3表达部位。结果:1.难治性TLE患者术后脑组织及对照脑组织中均有TUBB3表达,且TUBB3在癫痫患者术后脑组织中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2.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慢性癫痫大鼠模型中,有自发性发作的大鼠皮质和海马tubb3表达水平均较无自发性发作组明显增高(★★★p0.001,#p0.05);ptz慢性点燃模型中,点燃成功组大鼠皮质和海马tubb3表达水平均较未点燃组显著增高(★p0.05,##p0.01)。3.癫痫患者脑组织中免疫荧光显示tubb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有较长突起,主要在神经元胞质和轴突初段表达,且与抑制性神经元标记物(gad67)和成熟的抑制性突触标记物(gephyrin)共表达,与兴奋性突触标记物(psd95)无共表达;并在慢性癫痫大鼠模型脑组织中得到验证。结论:难治性tle患者和两种慢性癫痫大鼠模型脑组织中tubb3表达均明显增加,且tubb3与抑制性突触共表达,提示tubb3可能参与了癫痫的发生发展。第二部分tubb3对两种癫痫动物模型行为学的影响目的:为进一步探讨tubb3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构建了tubb3-shrna和tubb3过表达基因的腺相关病毒(aav)载体,通过海马立体定位注射改变大鼠海马tubb3表达,观察tubb3对ptz慢性点燃模型和匹罗卡品慢性癫痫模型行为学的影响。方法:1.构建携带有tubb3-shrna和tubb3过表达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2.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海马立体定位注射腺相关病毒空载体组(aav-gfp);腺相关病毒tubb3-shrna组(aav-tubb3-shrna);腺相关病毒tubb3过表达组(aav-tubb3)。3.分别用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转染效率。4.ptz慢性点燃模型行为学观察:在沉默tubb3和过表达tubb3的癫痫模型中,我们利用阈下剂量ptz,每隔48h进行1次,观察点燃过程中各时间点平均发作分级。5.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行为学观察:在沉默tubb3和过表达tubb3的癫痫模型中,造模后持续视频监测大鼠srs情况。统计srs次数和用racine评分评估发作的严重程度。结果:1.aav-tubb3-shrna、aav-tubb3和aav-gfp海马立体定位注射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海马ca1和齿状回均有gfp阳性表达。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相比,tubb3-shrna组od值在病毒注射后第3周和第9周显著降低(★★p0.01),tubb3过表达组od值在病毒注射后第3周和第9周显著增加(★★p0.01)。2.ptz慢性点燃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tubb3-shrna组各时间点平均发作分级显著降低,tubb3过表达组各时间点平均发作分级显著升高(★p0.05,★★p0.01)。3.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se后慢性期内(3-6w),与对照组相比,tubb3-shrna组自发性发作次数和5级发作比例显著降低,tubb3过表达组自发性发作次数和5级发作比例显著升高(★p0.05,★★p0.01,★★★p0.001)。结论:1.腺相关病毒tubb3-shrna或tubb3过表达海马立体定位注射后可显著改变海马tubb3的表达,转染在注射后3周有效,可持续至9周。2.腺相关病毒介导的海马tubb3-shrna能减轻ptz慢性点燃过程中各时间点平均发作分级,tubb3过表达产生相反的结果。3.腺相关病毒介导的海马tubb3-shrna能减少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慢性期自发性发作的次数并减轻发作严重程度,tubb3过表达产生相反的结果。第三部分tubb3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机制目的:探讨tubb3对点燃动物神经元抑制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潜在机制。方法:1.取25只成年雄性清洁级sd大鼠,根据海马内立体定位注射试剂不同分为三组:aav-tubb3-sh组、aav-tubb3组和aav-gfp组。2.三周后构建ptz慢性点燃大鼠模型,取材制作海马脑片。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各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和成对脉冲比例(ppr)的变化情况。3.免疫印迹法检测ptz慢性点燃成功后大鼠海马gaba-a受体β2/3的总蛋白和膜蛋白表达情况。4.免疫共沉淀检测PTZ慢性点燃成功后大鼠海马中TUBB3、GABARAP和GABA-A受体β2/3三者相互作用情况。结果:1.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CA1区锥体神经元记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UBB3-shRNA组中m IPSC幅度显著增高(★P0.05);TUBB3过表达产生了相反的效果;mIPSC频率在TUBB3-shRNA组与GFP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UBB3-shRNA组与GFP组相比,PPR无显著性差异(P0.05)。2.免疫印迹结果显示,TUBB3-shRNA组GABA-A受体β2/3膜蛋白/总蛋白比值显著增加(★P0.05),TUBB3过表达组膜蛋白/总蛋白比值明显降低(★P0.05);GABA-A受体总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GluR2/3无显著性差异(P0.05)。3.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内源性TUBB3和内源性GABARAP、GABA-A受体三者相互作用。结论:1.癫痫大鼠海马中下调TUBB3能显著增加海马CA1区椎体神经元的mIPSC幅度。2.癫痫状态下,TUBB3能与GABARAP相互作用选择性影响突触后GABA-A受体依赖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乃智;阮旭中;李震中;王群;刘绍春;;癫痫大鼠脑组织内免疫反应特点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0年06期
2 Kann O.;Kovács R.;Njunting M.;夏峰;;神经元激活期间慢性癫痫大鼠和人类离体海马中的代谢异常[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02期
3 曾常茜;王金岩;;实验性癫痫大鼠免疫分子的表达(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4期
4 曾杨滨;刘宇明;;癫痫大鼠脑组织缝隙连接蛋白32的表达及甘珀酸对其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年02期
5 金欣俐,王鸾升,白东升;实验性癫痫大鼠认知行为的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6期
6 孙淑玉,许继平,李玉莲,齐宏顺,范金萍;癫痫大鼠经免疫球蛋白干预后脑组织匀浆中免疫细胞因子变化的实验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9期
7 张广慧,张龙轩,朱遂强,苟玉兰,许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癫痫大鼠海马中的表达[J];中国康复;2005年05期
8 孔娜;贾文艳;马骏;高小榕;高上凯;;大鼠癫痫发作可预测性的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7年02期
9 许虹;徐国卫;杨佳;王廷华;;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干细胞在癫痫大鼠脑内的存活及对脑电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33期
10 王佩;王维平;王海祥;王晓鹏;刘瑞春;胡华伟;范月辉;;尼莫地平对癫痫大鼠海马突触后致密物95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莉;还连进;黄显奋;;慢性癫痫大鼠脑线粒体功能观察[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覃小兰;杨志敏;陈党红;李晓庆;;益脑安对癫痫大鼠惊厥行为干预的实验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神经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6年
3 王超;张华;高国栋;;皮层电刺激对癫痫大鼠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刘献增;高旭光;;急性致癫痫大鼠视-空间记忆与空间定位细胞功能的动态改变[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黄远桂;夏峰;罗晓红;赵隽;;听源性癫痫大鼠癫痫发作时谷氨酸转运蛋白的表达与调控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曾志源;廖德阳;方一心;保天然;;马桑内酯所致急性癫痫大鼠大脑运动皮质的损伤及其可复性——光、电镜定量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显微与亚显微形态科学分会第十次形态科学与显微注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刘淑红;杨谊;吕艺;葛学铭;范明;;癫痫大鼠皮层和海马内基因的差异表达[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张笋;王维平;邢红艳;周毅;王雪历;冯连元;;丁基苯酞对戊四氮点燃慢性癫痫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张力三;胡兴越;任光丽;陈冠锋;;乌灵菌粉对慢性癫痫大鼠诱发记忆再现障碍的作用机制[A];2012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许虹;徐国卫;杨佳;;干细胞移植对癫痫大鼠的作用及其对Bax、Bcl-2表达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馨;TUBB3在癫痫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2 笱玉兰;癫痫大鼠海马DG区增殖的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的演变及基因工程细胞移植治疗癫痫大鼠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方敏;Neuroligin-1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4 许虹;GFP转基因干细胞移植及抗痫药物对癫痫大鼠作用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6年
5 汤翔宇;7 Tesla 磁共振功能成像对癫痫大鼠脑损伤的长期跟踪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徐祖才;ENT1参与癫痫发作的功能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7 马宝新;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衍生物抗癫痫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耿明英;伽玛刀照射对癫痫大鼠兴奋性痫性发作机制的干预[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9 楚冰;P-糖蛋白在慢性癫痫大鼠脑组织的表达及药物干预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张力三;组胺改善戊四唑点燃癫痫大鼠记忆障碍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峗;利拉鲁肽对癫痫大鼠海马氧化应激及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2 李晓锋;MicroRNA-16调控SERT在匹罗卡品慢性癫痫大鼠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李中贵;δ ENaC在颞叶癫痫患者及癫痫大鼠模型中的表达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4 胡荣;Calsyntenin1在癫痫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和功能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5 孙秋云;褪黑素对癫痫大鼠海马氨基酸受体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4年
6 王寅旭;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癫痫大鼠脑电非线性活动及海马区突触素表达的影响[D];川北医学院;2012年
7 魏冲;柴芍平痫汤加减对癫痫大鼠的实验及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李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促红细胞生成素经鼻给药后对癫痫大鼠的协同抗凋亡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9 韩晓伟;癫痫大鼠脑中H_2S/CBS体系的变化及作用[D];遵义医学院;2011年
10 田爽;盐酸美金刚对癫痫大鼠海马GSK-3β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09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60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