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本文选题:重症肌无力 切入点:胸腔镜手术 出处:《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目前研究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机制是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破坏所致信号传递障碍。临床统计发现MG患者中有65%-80%存在胸腺异常,其中10%-20%考虑胸腺瘤,因此有研究证实胸腺在MG的发病过程中在免疫应答方面起一定的促进作用。胸腺瘤合并MG因其涉及MG与胸腺瘤两类疾病,因此MG与胸腺瘤之间相关联系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旨在探究胸腺瘤合并MG治疗预后与肌无力类型、胸腺瘤WHO组织病理学分型及Masaoka-Koga分期的相关性。目前主张外科治疗是胸腺瘤合并MG的重要且首选治疗方式,手术方式的选择同样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临床价值尚待证实。目的:通过收集并整理胸腺瘤合并MG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随访患者术后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生存时间,归纳该类患者的相关特点,探究影响其近期治疗效果与远期预后及生存的因素,比较胸腔镜手术与传统胸骨正中开胸手术的优缺点,讨论胸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优势及价值。方法:通过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胸腺瘤合并MG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随访资料,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对患者进行肌无力分型以及WHO组织病理学分型和临床Masaoka分期的归类。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生存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病程、围术期相关指标等资料特点;分析胸腺瘤不同分期分型与治疗效果、生存时间的联系;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在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指标(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和胸腔引流时间)及术后近远期效果(治疗效果及术后生存率)的差别。结果:1.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治患者113例,其中主诉以上睑下垂(53.98%),轻度四肢乏力(35.40%)为主,伴有或不伴有呼吸吞咽困难。平均病程4.62±5.52月,男性与女性在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13例患者中男性61人,女性52人,男女比例为1.17:1。年龄介于30岁与60岁之间者占总体79.65%,各年龄分段男女比例大致均等。3.Masaoka分期Ⅰ期与ⅡA期占70.79%;WHO分型B2型占46.9%,Osserman 分型Ⅰ型与ⅡA型占89.38%。经分组统计后,治疗有效率:不同WHO分型为94.29%、86.79%和64%;不同 Masaoka 分期为 92.50%和 63.64%;不同 Osserman 分型为 87.13%和 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WHO分型、不同Osserman分型和不同Masaoka分期之间生存时间和累积生存率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传统手术比较,VATs组在手术时间(161.32±43.61min比181.52±44.51min)、术中出血量(49.12±26.78ml 比170.51±90.25ml)、监护时间(1.29±0.91d比2.67±3.37d)、引流时间(3.38±0.985d 比4.68±1.27d)、并发症发生率(13.33%比31.65%)以及术后住院天数(7.12±1.93d比10.11±3.54d)等方面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VATs组在有效率(88.24%比81.01%)和术后生存时间以及累积生存率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胸腺瘤合并MG的高发年龄为中老年,男女性发病率接近。临床表现以眼外肌受累最为常见,累及全身是促使患者尽快就诊的原因之一。该病组织学类型以B2型最多,侵袭性胸腺瘤少见且预后不佳。术中多数胸腺瘤包膜尚完整,术中发现有浸润或转移者预后较差。2.MG的Osserman分型轻重与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早晚、Masaoka分期侵袭与否均可作为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因素,认为分期越晚、分型越差、肌无力症状越严重的患者治疗效果欠佳,预后不良,手术获益的可能性越小。3.胸腔镜手术在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生存时间上可以达到传统手术的水平,用于MG的外科治疗是临床可行的。同时在胸腔镜手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围术期管理方面优于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及患者满意度高等特点。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6.3;R74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永学,李泉华,梁跃飞,刘振波,焦方磊,张连国,孙俊峰;胸腺瘤外科治疗65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0年06期
2 王子彤,闫东杰,李世业,许绍发,支修益,张海青;68例胸腺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J];中国医刊;2000年09期
3 杨伟,戴建伟;外科治疗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附5例报告及国内文献复习)[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1年06期
4 雷海,丁伟峰,任中华,郭焰;15例胸腺瘤的诊疗体会[J];大理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郭金成,王长喜,黄方;浸润性胸腺瘤的综合治疗(附22例报告)[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2年05期
6 黄明伟 ,夏银献 ,殷文 ,施亚明 ,周志有 ,陈献国;外科治疗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附3例报告)[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年13期
7 田惠民;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J];河北医学;2003年05期
8 苏文中,周福有,耿明飞;胸腺瘤的外科治疗[J];医药论坛杂志;2003年08期
9 宋宇宏 ,张国平 ,李险波;胸腺瘤46例[J];人民军医;2003年04期
10 王勇杰,吕新怀,林乐胜,沈毅,李树仁;胸腺瘤的手术治疗效果[J];齐鲁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明伟;;外科治疗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附3例报告)[A];2006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周乃康;田晓东;梁朝阳;柳曦;张涛;;胸腺瘤外科治疗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胸外科分册)[C];2006年
3 仝铁;;先天性胸腺瘤一例[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常禄;吕长兴;王家明;刘俊;郭金栋;李洪选;方文涛;陈文虎;;不能手术的胸腺瘤放疗或放疗合并化疗的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严文远;张朝杰;;侵袭性胸腺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0例胸腺瘤分析)[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6 刘瑜;池闯;林超西;程德志;何志锋;;胸腔镜治疗早期胸腺瘤23例分析[A];2009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林锋;肖家荣;冉鹏;刘文;袁世璋;张舰;滕寅;王涛;胡晓;林鹏;;胸腺瘤的外科治疗及临床分析[A];贵州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卢伟雄;温俄罗;高时荣;;全身放射加中药治疗胸腺瘤[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宋世辉;张鹏;商忠良;刘毅梅;张鹏;;胸腺瘤的微创手术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胸外科分册)[C];2006年
10 支修益;刘宝东;许庆生;张毅;苏雷;王若天;胡牧;董宗俊;;胸腺瘤的外科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胸外科分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青;胸腺瘤良恶不再难辨[N];文汇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吴涛;胸腺瘤病理学和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临床诊治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2 刘会宁;胸腺瘤在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分析[D];山东大学;2004年
3 刘鸿程;RNA干扰抑制胸腺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4 张晖;FOXN1和CXCL13在人胸腺组织中的表达及RNAi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5 崔飞;胸部肿瘤的相关研究 第一部分:CD133在肺癌干细胞的研究 第二部分:胸腺瘤的表面生长因子受体分子生物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6 周韧;WHO-A、B3和C型胸腺上皮性肿瘤遗传变异及其发病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与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关系[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2 程赢;MiR-143靶向PD-L1在电离辐射诱导胸腺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3 张习文;建立胸腺瘤型重症肌无力裸鼠模型可行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唐培源;下调Wnt4基因后对胸腺瘤细胞凋亡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5 贺斌;Thy0517细胞系的表面抗原表达、超微结构及遗传学特性[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6 王元国;细胞低氧培养系统的研制及人胸腺瘤细胞系的建立[D];天津大学;2013年
7 张威;基于细胞形态学特征的胸腺瘤组织学分类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8 崔文鹏;肋间小切口手术方式切除胸腺瘤的疗效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9 李松梅;β5t、p63和CD20在胸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10 路秦龙;胸腺瘤重症肌无力与非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Th17、Treg及IL-6比较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24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624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