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偏头痛大鼠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6 08:14

  本文选题:偏头痛 切入点:代谢组学 出处:《中国临床研究》2016年12期


【摘要】: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大鼠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改进的Christina tassorelli方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模型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取大鼠血样,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结合高分辨率质谱仪联用(UPLCQ-TOF/MS)对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进行代谢谱检测。通过Micromass Markerlynx软件对采样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统计学分析使用SIMCA-P+软件偏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式识别。结果 UPLC-Q-TOF代谢色谱图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UPLC图出峰量明显增多,而且两组图谱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性。散点分布图显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血样标本均具有明显的聚类作用,且有趋势显著的分类运动。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荷载图并结合MS-MS的串联质谱结果显示,5-羟吲哚乙酸、3,4-二羟苯乙二醇、磷脂酰胆碱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基于大鼠血样的UPLC-Q-TOF/MS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初步阐释了偏头痛发病的生物标志物及代谢组学机制。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athogenesis of migraine in rats by metabolic method. Methods the migraine model (model group) was established by modified Christina tassorelli method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was set up. The plasma metabolism spectrum of the model group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was detec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UPLCQ-TOF / MS with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and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er. The sample data were normalized by Micromass Markerlynx software. SIMCA-P soft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 method was used for pattern recognition. Results UPLC-Q-TOF metabolic chromatogram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the peak amount of UPLC map in the mode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re was a certain degre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scattered point map showed that the blood samples of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the model group had obvious clustering effect. The load diagram of the model group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MS-MS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showed that 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 3o 4-dihydroxybenzeneglycol,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UPLC-Q-TOF/MS metabolomics based on rat blood samples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biomarkers and metabolic mechanism of migraine were preliminarily explained.
【作者单位】: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2687)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B061700018)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20141218)
【分类号】:R74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健,张万琴,梁熙南,韩济生;电针对大鼠不同脑区内源性鸦片样物质活性的影响[J];北京医学院学报;1978年04期

2 王幼华,徐珞,毕希铭,,陶尚敏;反复癫痫发作对大鼠光辨别学习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5年03期

3 许增禄;;脑移植物帮助大鼠认路[J];国外医学情报;1983年02期

4 刘永坚,严徽谨;大鼠全脑性缺血及再灌过程中某些脑生理、生化及形态学变化的观察[J];生理科学;1988年05期

5 徐珞,王海青,陶尚敏,周颖斌;听源性癫痫发作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7期

6 高洪博;王翠兰;荆静;王旭平;;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其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0年05期

7 张克凌,刘晓萍,毕希铭,徐珞,陶尚敏;癫痫发作对大鼠学习的影响及其与铜、锌含量的关系[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年02期

8 许春伶;赵倩;王雯;李继梅;脱厚珍;甄攀攀;陈葵;毕鸿雁;;艾塞那肽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年06期

9 张俊梅;范玉颖;王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神经功能和病理改变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年41期

10 李剑波,陈家伟,冯振卿,马洪太;糖尿病对大鼠外周神经形态结构的影响[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恒;冯国营;刘桂香;;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水肿中的作用及机制[A];2007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张宇浩;汪昕;;睾酮对大鼠癫痫发作的影响机制的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高英;沈爱国;;β-1,4-GalTI在Lewis大鼠急性EAE模型中的初步研究[A];2008年全国糖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8年

4 高英;沈爱国;;β-1,4-GalT-Ⅰ在Lewis大鼠急性EAE模型中的初步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路蔚;王新平;张文治;阎晓玲;张向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王超;吴鹤鸣;井小荣;梁秦川;郭恒;高国栋;张华;;皮层电刺激对抑制氯化铁模型大鼠癫痫发作和改善行为学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王俊;谢俊霞;;6-OHDA单侧损毁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与铁浓度的变化[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8 杨丽平;赵敬湘;王蕴芳;南雪;白慈贤;李露斯;裴雪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大鼠脑胶质瘤的生长[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胡豫;周薇;王华芳;魏文宁;;组织因子在大鼠脑微血管血栓形成中的表达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梁益;孙红斌;;慢性LPS模型的制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万姗姗 记者 王春;转基因“聪明大鼠”学得快记得牢[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夕;曹晓华:制造聪明老鼠[N];北京科技报;2009年

3 张建松;NR2B转基因 “聪明大鼠”诞生[N];大众科技报;2009年

4 ;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抗氧化酶有影响[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倩;NALP1炎症小体在大鼠神经痛及痛情绪中的作用及电针缓解痛情绪作用观察[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志福;脊髓脂氧素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电针镇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3 李盛杰;非侵入性治疗方式对动脉瘤壁退行性改变影响的基础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孙文昊;经动脉灌注地塞米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5 余丽娟;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皮层和海马COX_2/PGI_2/PPARβ通路变化及干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6 周小勤;UC-MSCs通过IL-8促进大鼠神经功能修复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李建雄;17-AAG在SD大鼠短暂全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8 杨少兵;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镇痛疫苗应用于大鼠的安全性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刘强;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张建伟;大鼠急性切割痛过程中焦虑样行为的产生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珠;跑台运动对脑缺血大鼠空间记忆、Ku蛋白与细胞周期蛋白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周涛;TLR4-MyD88信号通路与大鼠远程缺血后适应脑保护作用关系的实验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梁鹏;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季亚成;大鼠脑缺血性损伤后血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脑组织Foxp3的表达变化及与NSS评分相关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周方方;肢体远程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HIF-1α及HSP70表达的影响[D];成都医学院;2015年

6 张坤;MCU、MICU1在大鼠脑梗死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孙晨;头部浅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mTOR通路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8 张备;强制性运动对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和脑内ERK表达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4年

9 何骏驰;重组骨桥蛋白的抗凋亡作用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5年

10 吴孝军;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及p53、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67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667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f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