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对帕金森病大鼠的保护作用
本文选题:帕金森病 切入点:鱼藤酮 出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年22期
【摘要】: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鱼藤酮致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PD模型组、PD+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组,每组12只。2.5 mg·kg~(-1)·d~(-1)鱼藤酮溶于二甲基亚砜和聚乙二醇(1∶1)混合液中,埋于PD模型组、PD+厄贝沙坦组微量渗透泵中,余2组给予等质量的生理盐水;PD+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组同时给予1 mg·kg~(-1)·d~(-1)厄贝沙坦每天上午8时灌胃,其余2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试验周期为4 w。行为学检测评定运动功能等损害症状;高效液相检测黑质区多巴胺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目;Western印迹检测黑质部位α-共核蛋白、caspase-3、核因子(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模型组体质量、多巴胺含量显著下降,黑质区TH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α-共核蛋白、caspase-3、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但与PD模型组比较,PD+厄贝沙坦组经厄贝沙坦干预后,体质量、多巴胺含量显著提高,TH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加,α-共核蛋白、caspase-3、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通过提高多巴胺含量、抑制黑质区TH阳性细胞凋亡和下调α-共核蛋白、caspase-3、NF-κB蛋白表达而起到鱼藤酮致PD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irbesartan on rat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induced by rotenone. Methods 48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PD model group) and irbesartan group (PD group). Rotenone was dissolved in the mixture of dimethyl sulfoxide (DMSO)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1: 1), buried in PD irbesartan group (PD model group), and in PD Irbesartan group (microosmotic pump). The remaining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normal saline and PD irbesartan of the same quality. Irbesartan group was given 1 mg / kg / d ~ (-1)) irbesartan was perfused by stomach at 8 a.m. and the other two groups were given normal saline of the same volume for 4 ws.Behavioral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motor function and other symptoms. The content of dopamine in substantia nigra was detected by HPLC. The number of tyrosine hydroxylase tyrosine hydroxylase (THH) positive cells in substantia nigra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Western blot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伪 -eukaryotic protein caspase-3 and NF-魏 B protein in substantia nigra. The content of dopamin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number of th positive cells in substantia nigr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expression of 伪 -eukaryotic protein caspase-3, NF- 魏 B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5), but compared with PD model group, the body weight of PD irbesartan group was increased after irbesartan intervention. Dopamine cont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TH-positive cells, and the expression of 伪 -eukaryotic protein caspase-3 and NF- 魏 B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5). Conclusion Irbesartan can increase dopamine content.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rotenone on PD rats was observed by inhibiting the apoptosis of th positive cells and down-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伪 -eukaryotic protein caspase-3 and NF- 魏 B in substantia nigra.
【作者单位】: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玉林师范学院生物与制药学院;
【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16GXNSFBA380040)
【分类号】:R74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朝阳,汤洪川,刘风荣;帕金森病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J];临床荟萃;2000年22期
2 刘焯霖;帕金森病的诊治体会[J];新医学;2000年10期
3 张巍,雷征霖,孙秀兰,宋春莉;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5期
4 刘萍,边强;尼古丁有助于帕金森病治疗[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2000年04期
5 王建,刘焯霖;帕金森病病因的新线索[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年04期
6 侯强,于长本;帕金森病伴发的抑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7 张巍,梁战华,雷征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合并帕金森病1例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年03期
8 庄立;帕金森病的症状前指标[J];现代康复;2000年02期
9 刘泉开;帕金森病治疗的新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0年02期
10 于嘉;帕金森病与临床用药[J];首都医药;200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密;;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12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康婧;罗晓光;任艳;何志义;;应激诱发帕金森病的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友海;田仰华;陈先文;汪凯;;帕金森病患者的时间感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李如奎;;帕金森病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周文泉;于向东;;对帕金森病研究的思索[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韩蓉蓉;范亚瑜;吴集雄;徐晓华;刘汉伟;;帕金森病特殊类型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食性低血压[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欧阳荔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误诊为帕金森病1例[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干静;周明珠;刘振国;陈伟;陆丽霞;吴佳英;;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评估[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史新冲;张祥松;易畅;;~(18)F-FDG PET/CT显像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10 洪霞;张振馨;陈海波;陈霞;温洪波;;帕金森病患者共病抑郁的流行病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刚;近八成帕金森病患者看病不及时[N];健康报;2007年
2 蒋雨平;帕金森病认识四误区[N];家庭医生报;2007年
3 孙燕明;帕金森病患者要严防抑郁[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4 刘卫宏;帕金森病并非老年人的“专利”[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科学家发现:帕金森病早期确诊新法[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程守勤;六成帕金森病人治疗不规范[N];健康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叶芳 通讯员 戴丽娟 王峰;近五成病患者没有及时就医[N];广东科技报;2008年
8 记者 李宁;五成帕金森病患者就医不及时[N];中国人口报;2008年
9 金鸥邋刘宇;帕金森病人低龄化[N];家庭医生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叶芳 通讯员 徐晶;日常小动作透视帕金森病[N];广东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帕金森病患者的辅助诊断与手运动补偿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黄思菲;快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和帕金森病患者嗅觉分析及价值[D];复旦大学;2014年
3 高靓;CCL2在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4 谷有全;TLR4在帕金森病小鼠中脑的表达及其对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5 李红燕;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维吾尔族早发型家族性帕金森病PARKIN基因突变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6 胡盼盼;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7 刘崴;帕金森病LRRK2和VPS35基因突变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8 康文岩;α-突触共核蛋白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及生物学标记物中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李桂花;新疆地区帕金森病危险因素、症状学和ATP13A2基因多态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10 刘杰;γ-氨基丁酸(GABA)递质系统相关药物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婧;应激诱发帕金森病的相关因素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常崇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诊断帕金森病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陈伏祥;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灰质改变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4 韩薇;α-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倩;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刘疏影;不同帕金森病亚型(早发晚发型)的多巴胺转运体显像特征分析[D];复旦大学;2014年
7 李洋;帕金森病患者嗅觉相关脑区的MRI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李玲;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视网膜及视野改变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9 程筱雨;血清反应因子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李巳艽;帕金森病患者正中神经感觉阈值及疼痛耐受阈值变化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71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671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