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离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炎性反应的影响
本文选题:锌离子 切入点: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出处:《药学学报》2016年06期
【摘要】:观察锌离子螯合剂N-二硫氨基甲酸(DEDTC)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炎症反应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随机将20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组及DEDTC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分别于再灌注6、12和24 h时处死大鼠并取材。借助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Newport Green(NG)染色法观察缺血半暗带区域锌离子的变化情况;以酶标记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脑组织中TNF-α和IL-6的浓度;最后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对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结果显示,DEDTC显著减小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以上结果表明,DEDTC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性因子释放有关。
[Abstract]: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zinc ion chelator (DEDTC) on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ischemic brain injury in rats, 200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operated group. The rat model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was established by the method of thread embolization. The rats were killed at 6 h and 24 h after reperfusion. The volum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measured in rats. The changes of zinc ions in ischemic penumbra were observed by Newport Greenn staining method,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NF- 伪 and IL-6 in brain tissue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 label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Finally, the expression of PI3K / Akt / NF- 魏 B signaling pathway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DTC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volum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mproved the neural function, and decreased th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brain tissue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e above results suggest that PI3K / Akt / NF- 魏 B signaling pathway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jury in rats, and its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inhibition of PI3K / Akt / NF- 魏 B signaling pathway and the decrease of inflammatory factor release.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分类号】:R743.3;R-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璋;输液制剂中锌离子的来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4年07期
2 李柯锦;郑伟娟;练鸿振;胡忻;华子春;;细胞内锌离子动态平衡及其与疾病的关系[J];药物生物技术;2012年06期
3 李亚红,雷达;孕妇血清铜、锌离子含量的结果分析[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4年01期
4 牛犁;池志宏;;游离锌离子形态学检测方法探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韩大雄,杨频;分子模拟法研究锌离子在Aβ多肽聚合过程中的键合模式[J];中国科学(B辑 化学);2004年01期
6 张朝峰;袁兵兵;张照昱;李彦威;;锌离子与Aβ多肽中氨基酸结合能力次序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7 杜卫东,包永德;鲫鱼视网膜锌离子分布的光、电镜观察[J];生理学报;1999年03期
8 钱程;;Toll样受体通过调节锌离子的稳态影响树突状细胞的功能[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6年06期
9 燕贞;逯洋;李娟;张巧;李时恩;吴逸明;吴卫东;;AP-1在锌离子诱导BEAS-2B细胞COX-2基因转录中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13年07期
10 李森;刘克建;赵咏梅;;锌离子在脑缺血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灿柱;程终发;齐晓婧;窦国金;;循环冷却水中锌离子的测定研究[A];2013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33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张肇敏;时宇鹏;易长青;;用于细胞内锌离子成像纳米荧光探针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C];2014年
3 王琼;温沁雪;陈志强;;锌离子对电镀废水生物处理单元的影响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4 王思宏;王守峰;金京一;田官荣;;硝基作为新型锌离子结合基团的嗜热菌蛋白酶抑制剂[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张璇;陈致飞;吴琴;王晓珂;王春;陈刚;;锌离子对小鼠吸收三价无机砷影响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6 薛林;江华;;基于喹啉的锌离子荧光比率探针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尹艳娥;胡中华;沈新强;刘亚菲;张静;;生物活性炭纤维技术的优化及其对总磷和锌离子的去除研究[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8 郭亚辉;许丽君;申小强;周璐;裴仁军;;基于G-四链体的锌离子免标记生物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9 施有民;张四纯;张新荣;;一种新型的基于脱保护机理的锌离子荧光分子探针[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莫重瑛;朱应竹;朱海丽;范俊宝;陈杰;梁毅;;病理浓度锌离子调节Tau蛋白错误折叠的分子机制[A];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陆志城;抗氧化剂+锌离子有效延缓AMD进程[N];医药经济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熊艳;锌离子对蛋白磷酸酯酶2A的调节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郝俊冉;谷胱甘肽和锌离子缓解赭曲霉毒素A毒性的组学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3 李淑贞;锌离子在鲫鱼视网膜中的定位:光、电镜观察[D];复旦大学;2007年
4 王汇;锌离子和一些螯合剂对Ryanodine 受体作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2年
5 秦湫红;以果蝇为模型研究食物锌吸收的分子机制[D];清华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丽君;铜锌离子化学探针的设计与识别机制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2 高翔;有机硅废水中铜锌离子的自凝聚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4年
3 吴琼;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构建的锌离子荧光蛋白探针[D];南京大学;2013年
4 李旭;南昌地区镉、锌离子在非饱和土中迁移规律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
5 陈珂;新型锌离子荧光蛋白探针[D];南京大学;2012年
6 王琼;铜、锌离子对电镀废水生物处理单元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果秀敏;锌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8 洪涛;酰化联吡咯及线性多吡咯的合成与锌离子荧光探针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9 方蛟;纯钛表面锌离子注入改性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李柯锦;外源锌刺激对不同细胞生长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82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682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