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本文选题:中分子羟乙基淀粉 切入点:急性脑水分岭梗死 出处:《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年35期
【摘要】:目的:研究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12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 d、14 d的BI、DN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4 d的BI、DNS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良好率64.06%,不良率35.94%,对照组良好率23.44%,不良率76.56%,观察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不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可提高急性脑分水岭梗死常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良好率,是优秀的治疗药物之一。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ole of middle molecular hydroxyethyl starch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Methods: 128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ddle molecular hydroxyethyl starch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BII-DN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7th day and 14th day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scores after treatmen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BII-DNS scor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4 day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good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4.06, the bad rate was 35.94, the good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23.4444, the bad rate was 76.56. The good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bad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middle molecular hydroxyethyl starch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routin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improve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and improve the good rate.
【作者单位】: 武汉市第五医院神经内科;
【基金】:武汉市第五医院课题(WX15D27)
【分类号】:R74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徐辉;方岩;王经忠;杨青松;姬卫东;刘琴;张莹;;急性脑分水岭梗死进展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年12期
2 章徐挺;周劲建;;拜阿司匹林联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5年11期
3 李蕊;马历历;;急性脑分水岭梗死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18期
4 张晓红;杜双霞;卢波;吕志坤;唐彦;;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5年09期
5 张晓红;杜双霞;唐彦;吕志坤;卢波;;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观察[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4年05期
6 沈鸣华;顾群;;扩容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3年06期
7 赵淑芬;;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32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年07期
8 段智慧;马聪敏;韩月珍;;依达拉奉联合羟乙基淀粉130/0.4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11期
9 郑立宏;张爱民;欧阳取平;;依达拉奉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胡继新;;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年01期
2 刘年华;严宇飞;刘辉华;陈虎;;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6年24期
3 安鑫;苏娜;赵建本;王泽欣;张连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13期
4 郑壮辉;龚煜;王兵;;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年07期
5 章徐挺;周劲建;;拜阿司匹林联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5年11期
6 宋妤;柳莉;;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辅助治疗分水岭脑梗死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5年01期
7 李会琴;;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分水岭区脑梗死疗效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年02期
8 余艳华;李军荣;;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14年12期
9 张晓红;杜双霞;唐彦;吕志坤;卢波;;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观察[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4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立伟;赵艳凤;周丹;宋_g琳;张福鼎;于英霞;;急性脑梗死在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的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05期
2 陶中海;张清秀;付家亮;翟羽佳;吕尤;魏秀娥;荣良群;;TCD联合DSA在分水岭脑梗死颅内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年01期
3 张晓丹;姚源蓉;;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的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21期
4 曹树刚;徐文安;贺军;赵昊;王嵘峰;夏明武;;大脑中动脉深穿支急性脑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07期
5 刘建军;刘海超;;奥扎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08期
6 李晓波;陈兰兰;丁新生;;分水岭脑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实用老年医学;2014年04期
7 段海平;胡雅坤;孙丽萍;王文利;;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年01期
8 张隽;肖飞;;羟乙基淀粉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4年01期
9 陈勇;赵嘉林;;急性小卒中应用双抗血小板治疗降低脑卒中复发的临床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3年04期
10 赵淑芬;;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32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才,沙俊莹,胡伟,吕国栋,赵绪珍;脑分水岭梗死34例[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年02期
2 于怀成,石小晶;脑分水岭梗死12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14期
3 赵虎成;;过度降压致脑分水岭梗死3例[J];中原医刊;2006年23期
4 方瑞乐;王拥军;;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机制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06年04期
5 常悦;;脑分水岭梗死28例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6 赵明;孙立新;曹坚;;脑分水岭梗死相关临床探讨[J];河北医药;2007年09期
7 刘远洪;梁金花;闫斌;聂志余;;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J];中国卒中杂志;2007年09期
8 赵春水;付志新;马丽丽;;脑分水岭梗死4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01期
9 苏俊娥;;脑分水岭梗死60例病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10期
10 赵凯华;;脑分水岭梗死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骥;张昆南;;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及诊治[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王力平;张新宇;肖卫忠;张俊;;单侧脑分水岭梗死病因特点的初步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聂志余;靳令经;;进展型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和影像学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聂志余;陈玉辉;李艳成;封亮;靳令经;;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升压治疗对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4开放交流、创新模式——加速西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5 吕敬雷;赵仁亮;;小脑型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分析[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6 田成林;蒲传强;;分水岭梗死部位分布特点及与脑动脉狭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李海峰;张栩;张勇;潘旭东;;颈动脉系统疾病相关的皮层下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杨晓琳;宫文良;;老年人分水岭梗死的CT与临床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刘建辉;;正确认识分水岭脑梗死[A];贵州省第六届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杨晓凯;林一均;叶华;王耀光;;内侧分水岭区脑梗死: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和DWI特点[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冯静宇;脑分水岭梗死与病灶侧血管狭窄及颈动脉斑块关系分析[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于金梅;不同类型脑分水岭梗死临床与影像学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3 宋伟伟;幕上脑分水岭梗死与中医体质临床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李红晔;脑分水岭梗死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D];吉林大学;2012年
5 冯玉婧;不同部位脑分水岭梗死与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6 梁新明;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及临床特征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687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68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