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对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小鼠的神经元细胞保护作用研究
本文选题:丙戊酸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参考:《重庆医学》2017年06期
【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小鼠的神经元细胞保护作用,通过不同时间点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组,实验模型组(SAH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和SAH+VPA组,分别检测4个观察点(6、12、24、72h)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将小鼠在各时间点断头取脑,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HSP70阳性表达、双扼共聚焦观察神经元细胞的变化规律及TUNEL分析细胞凋亡个数。结果 HSP70在SAH+VPA组中各时间点的表达与正常组、SAH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元细胞在SAH+VPA组的细胞数与SAH组或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阳性细胞数在SAH+VPA组各时间点与SAH组或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A能够改善SAH后小鼠的神经功能;并且有保护神经细胞、抗细胞凋亡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valproic acid (VPA) on neurons in experimental SAH mice, 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mice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normal saline group (control group) and SAH VPA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 (HSP70) was detected at 4 observation points (61212A2472h), and the brains of the mice were excised at each time point. The expression of HSP70 was observ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he changes of neuronal cells and the number of apoptosis were observed by double conjugate confocal method and TUNEL.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HSP70 in SAH VP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 0.05), and the number of neurons in SAH VP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SA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Tunel positive cells in SAH VP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SAH group or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time poi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VPA can improve the nerve function of mice after SAH, and can protect neurons and inhibit apoptosis.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81541030)
【分类号】:R743.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师蔚;黄立勇;王睿智;孙建军;王芳茹;刘重霄;周乐;郭振宇;;氧合血红蛋白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在体诱导鼠脑细胞凋亡的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程习辉;张鹏;闵有会;周文科;;丙戊酸对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小鼠的神经元细胞保护作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7年06期
2 程习辉;周文科;王仲伟;黄立勇;惠磊;金保哲;陈颖;张新中;;核因子κB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小鼠模型中不同时期的表达变化[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3年01期
3 ;Nerve growth factor affects focal cerebral cortical neuronal Bcl-2 and Bax expression in a mouse model of oxyhemoglobin-induced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08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睿智,师蔚,孙建军,王芳茹,刘重霄,周乐,白斌,John H Zhang;氧合血红蛋白诱导神经细胞Caspase-3表达的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年07期
2 种兆忠,冯亦璞;一个简单易行的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的建立[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惠丽,赵成三,李会廷;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J];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薛佩云;短途转送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3 郑桂芝,徐峰,夏淑艳;蛛网膜下腔出血210例诊治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0年08期
4 李卫军,贾志斌,李树林;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原因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2期
5 吕爱红,范惠先,刘君华;脊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报告[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3期
6 文静,王国庆,尹晓刚;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误诊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5期
7 许建华;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误诊分析[J];宁波医学;2000年06期
8 胡成莲;老年人非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分析[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刘建辉,冀凤云,王婷,房树志,解旭东,姚斌;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42例分析[J];人民军医;2000年09期
10 蒋军,王荣秀;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探讨[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国荣;张京芬;;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流行病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林传成;;警畅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附140例老年人蛛血特点分析[A];老年学论文集——福建省首次老龄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1995年
3 王广;;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诊断与治疗(附二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4 余新民;;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分析[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李志东;张树雄;邸晓鹿;;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31例报道[A];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病学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麦卫国;谢颖;黄天云;;对特殊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像的再认识[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7 裘国松;周增杰;;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8 王茂旭;曲中;王洪琛;;饮酒、损伤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系[A];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1991年
9 袁志新;;谈蛛网膜下腔出血[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一)——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0年
10 丁美萍;程慧;楼敏;;自发性局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病例分析[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远桃;老人蛛网膜下腔出血易误诊[N];大众卫生报;2004年
2 霍滨;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呈现癫痫发作[N];健康报;2006年
3 白轶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易复发[N];健康时报;2007年
4 禾丰;头痛与蛛网膜下腔出血[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指导专家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脑血管病医院第三科主任 蒋晓江 记者 李艳 通讯员 朱广平;蛛网膜下腔出血 保守治疗风险高[N];医药导报;2006年
6 王惠英 臧海玉;精神异常者要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衣晓峰 王慧颖 记者 韩雪;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获突破[N];黑龙江日报;2011年
8 霍滨;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表现为癫痫发作[N];家庭医生报;2005年
9 赵强 杨声瑞;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技术创新[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救方法[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涛;1.半胱胺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2.鸦胆子苦素A与酮康唑对细胞色素P450(CYP)3A4的潜在抑制作用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孙青;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庄宗;氢气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崔永华;硫化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5 党宝齐;Cyclophilin A/CD147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6 刘昊;高压氧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7 莫杭波;头孢曲松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8 钱聪;SIRT1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黄巍;SIRT3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10 张子焕;胞外Peroxiredoxin 2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平;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2 陈扬;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海马微血管密度及侧脑室脉络丛的变化[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徐祥;mTOR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陈军辉;阿托伐他汀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波;磷酯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C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何昊沅;脑动脉血管壁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结构性重建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邹敏刚;MMP-9、ZO-1及Cx43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机制中的相关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8 高安举;Neurexin-1β及Neuroligin-1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9 任宝鑫;Wnt3a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对神经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10 黄立添;IL-33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在炎症反应中的可能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52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852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