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ASIL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研究
本文选题:CADASIL + NOTCH3基因 ; 参考:《昆明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c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一种由19号染色体上Notch3基因突变所致的以中年发病的、非动脉硬化性、遗传性小动脉脑血管疾病。其临床症状以反复皮层下缺血性脑卒中发作、进行性认知障碍、偏头痛、假性球麻痹和情绪障碍为主,最终导致痴呆甚至死亡。CADASIL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为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白质病变及多发的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灶,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CADASIL是成人中最常见的中风和血管性痴呆的遗传性原因,其临床特征和神经影像学表现类似于其它颅内小血管疾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如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病变的常染色体隐形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Recessive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RASIL)、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小血管病Binswanger病、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血管炎等,临床上容易对CADASIL造成误诊和漏诊,且病程呈进行发展,对该病的早识别早诊断有助于患者的临床诊疗。本研究通过对2个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家系各成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行基因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减少该病的误诊及漏诊。[方法]研究对象为云南省昆明市2个家系中2个临床上高度怀疑为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的患者及其7名家系成员。①结合CADASIL量表对2名临床拟诊为CADASIL患者的起病年龄、首发症状及其病情进展情况、影像学特征、血生化、认知功能评估量表进行分析,并分别对其进行家系调查,制定家系谱。②分别抽取2名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外周血DNA,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针对NOTCH3基因突变热区3-6/11-14/18-19号外显子编码区设计引物,应用2 X PCRMasterMix聚合酶进行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然后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与参考序列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基因突变类型及突变位点。③分别采用singa1.5T MR机对2名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行轴位颅脑T1WI、T2WI 和 T2FLAIR 常规扫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④分别分析2例CADASIL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基因测定结果,研究其基因学改变,然后对基因突变者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详细记录2个家系中2例先证者的具体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病年龄、起病情况、发作症状、家族史和血管危险因素存在史(高血压、吸烟、酒精摄入、糖尿病、高半胱氨酸血症、心脏病等),采用由Francesca Pescini等人建立的CADASIL量表作为临床疑似CADASIL患者的筛选的工具,回顾性分析CADASIL量表的得分,2例先证者CADASIL量表评分均大于15分(家系1:Ⅱ1=19分;家系2:Ⅱ2=22分),两者均高度怀疑为CADASIL患者。对2个家系中连续3代成员进行调查,制定家系普,共有9名成员,连续3代均有发病者,发病者男女均有,无性别比例差异,符合常染色显性遗传病,但发病者起病情况存在个体差异。2个家系中共有9名成员行NOTCH3基因测定,家系1中有3例成员检测到NOTCH3基因突变,位于第4号外显子c.421CT p.(Arg141Cys)杂合错义突变(翻译蛋白中第141位氨基酸残基由精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先证者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余家系成员均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家系2中有4例成员检测到NOTCH3基因突变,位于第5号外显子c.773AG p.(Try258Cys)杂合错义突变(翻译蛋白中第258位氨基酸残基由酪氨酸变为半胱氨酸),1例成员未检测到NOTCH3基因突变。该家系成员均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2个家系中发病者头颅MRI检查均显示双侧对称广泛多发性脑白质病变及脑缺血灶,具有一定特征性。2例先证者磁敏感成像显示均双侧侧脑室旁白质内及基底节区异常铁沉积,考虑微出血灶陈旧性改变。[结论]1.CADASIL病通常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杂合突变的患者有50%的几率将致病突变传递给子代。携带了突变的个体几乎全部会发病。但不同家系、同一家系内各成员起病情况存在个体差异。2.CADASIL量表可作为临床应用的筛查工具,可以选出高度怀疑CADASIL的患者,对高度怀疑CADASIL的患者进行NOTCH3基因测定可提高确诊率,同时节省不必要的花费。3.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CADASIL不可或缺的指标。CADASIL的MRI显示双侧对称广泛多发性脑白质病变及脑缺血灶,具有一定特征性,是诊断该疾病的必要手段之一。4.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可存在于CADASIL患者,存在脑血管危险因素和颅内大动脉狭窄不能作为CADASIL的排除标准,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是CADASIL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5.基因检测为CADASIL诊断的金标准。
[Abstract]: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neuroimaging findings of CADASIL are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 progressive cognitive impairment , migraine , pseudobulbar palsy and mood disorders .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neuroimaging finding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other intracranial small vessel diseases ( Small Vessel Disease , SVD ) .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neuroimaging features of CADASIL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other intracranial microvascular diseases ( Small Vessel Disease , SVD ) . Two patients with CADASIL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were analyz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PCR ) . Two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were analyz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PCR ) . The clinical data of 2 probands in 2 families were recorded in detail , including sex , age , age of onset , onset , symptoms of onset , family history and risk factors of vascular risk . Conclusion : 1 . CADASIL can be used as a screening tool for clinical diagnosis of CADASIL .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贵,刘布克,艾书跃,舒竹,李士建;影像学检查基本程序设计在学员临床实习中的作用[J];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李育英;何德深;梁炳松;;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附1例报道)[J];内科;2009年02期
3 邓开鸿;黄子星;;影像学检查病案精选(一)[J];华西医学;2010年01期
4 卢光明;张龙江;;前言——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诊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J];实用老年医学;2010年06期
5 王骏;;咳嗽的影像学检查[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8年02期
6 王骏;;怎样正确看待影像学检查[J];求医问药;2008年03期
7 王骏;;做影像学检查时应注意哪些事项[J];求医问药;2008年04期
8 王骏;;咳嗽的影像学检查选择[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8年11期
9 章晓;;孩子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注意事项[J];人人健康;2012年11期
10 陈克敏;重视肝脏的影像学检查[J];肝脏;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福典;谭惠斌;;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哲学思考[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2 路世龙;;儿童在影像学检查中的防护[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甘煜东;丁晶;徐永清;杨军;邬江;沙勇;;髁间前棘骨折的诊断与微创治疗[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4 马春野;李靖宇;王洪津;王冬冬;尹琳;;23例moyamoya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耿坚;张闽光;;如何在影像学中西医结合工作中体现中医特色[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诊断与研究学习班论文集[C];2007年
6 黄海娟;周水珍;朱珍;;小儿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7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7 王伟林;牟凌骏;郑树森;;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报告)[A];2004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王岚;;颅颈动脉夹层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章士正;;肝脏少见病变的影像学表现[A];2007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贾晓红;詹维伟;;乳腺炎症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 雪原;医生眼里的影像学检查[N];健康时报;2014年
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研究所 王骏;看病怎样少照片子?[N];健康时报;2007年
3 上海市胸科医院急诊科 李延文 蒋锦琪 主任医师;并非万能的影像学检查[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4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刘光伟;查肝病,影像学检查不能省[N];健康时报;2014年
5 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教授 屈辉;骨关节疾病 选哪项影像学检查[N];健康报;2009年
6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肖承江;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进行影像学检查[N];家庭医生报;2004年
7 王骏;怎样避免不必要的影像学检查[N];家庭医生报;2007年
8 本版编辑 李坤成 周仲藩 谢应朗;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N];健康报;2007年
9 高家骏;极易误诊的颈心综合征[N];健康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志华;脑缺血半暗带影像学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2 周慧;长QT综合征的分子遗传致病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3 王春赛尔;益生菌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相关机制及肠道菌群差异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光辉;AS髋关节受累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点相关性探讨[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李德丽;肛瘘影像学分类及分级初探[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房杰;肾脏不典型占位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吕挺正;小儿阴性阑尾切除现状与分析[D];复旦大学;2013年
5 陈丹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6 谭富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影像学危险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陈明井;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与影像表现研究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丁胜强;经皮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前后影像学改变与临床疗效关联性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9 甄永生;中年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类型及CT影像学特征[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10 杨琳琳;99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887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887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