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改良ABCD3-Ⅰ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卒中风险评估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5-17 11:49

  本文选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ABCD ; 参考:《南京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第一部分ABCD系列评分预测TIA后早期卒中风险价值的比较背景与目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患者存在短期内发生卒中的高风险,其中高危亚组早期卒中发生率可达35.5%。2005年,Rothwell等人首创ABCD评分(年龄≥60岁、血压升高、临床症状类型以及症状持续时间)。因其简单易用、便于记忆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迅速成为TIA领域的研究热点。Johnston等在此基础上增加一项(糖尿病)而建立ABCD2评分,并已得到广泛验证。2010年,Merwick等建立ABCD3-I评分(年龄≥60岁、血压升高、临床症状类型、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多次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狭窄以及弥散加权成像异常信号),相比于ABCD2评分能够更准确的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卒中风险。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ABCD、ABCD2、ABCD3、ABCD2-Ⅰ以及ABCD3-I系列评分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卒中再发事件预测价值的比较。方法: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连续性纳入诊断为TIA并于3天内完成相关检查的患者,收集年龄、入院血压、临床症状、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症状发作次数、颈动脉狭窄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异常信号等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按计划完成90天随访。根据各评分项目对每一病例分别进行相应评分。不同ABCD系列评分预测价值采用曲线下面积(C统计量)表示,并采用Delong法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658例患者,平均年龄62(±12.5)岁,其中女性176例(26.7%)。246例(37.4%)患者存在双重TIA,119例(18.1%)患者存在颈动脉狭窄,236例(35.9%)患者存在阳性DWI病灶。90天随访截止时,共有70例(10.6%)患者发生卒中事件。各评分系统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BCD评分0.622(0.549-0.695)、ABCD2评分0.630(.0.560-0.700) 、ABCD3评分0.639(0.572-0.706)、ABCD2-Ⅰ评分0.693 (0.634-0.753)、 ABCD3-Ⅰ评分0.729(0.677-0.782)。采用Delong法进行比较各评分系统预测90天卒中事件的价值,以ABCD2评分为参照,ABCD评分(P=0.413)和ABCD3评分(P=0.428)均无统计学差异;而ABCD2-Ⅰ评分(P=0.029)及ABCD3-Ⅰ评分(P=0.002)预测能力均优于ABCD2评分。进一步分析显示,与ABCD2-Ⅰ评分相比,ABCD3-Ⅰ评分预测90天卒中事件的能力并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各评分系统中,ABCD、ABCD2及ABCD3评分预测早期卒中事件能力相当,而ABCD3-Ⅰ评分预测90天卒中事件效果优于ABCD2评分。第二部分改良ABCD3-Ⅰ评分预测TIA后继发卒中风险背景与目的:ABCD3-Ⅰ(年龄≥60岁、血压升高、临床症状类型、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双重TIA、颈动脉狭窄以及弥散加权成像异常信号)评分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早期卒中风险精度最高的评分系统。本课题目的在于探讨一个新的影像学指标——不同时期或区域的弥散加权病灶(dual DWI of different age and/orarterial territory,双重DWI)——相比于双重TIA是否能独立预测TIA患者早期卒中风险,以及纳入这一新指标创立的改良ABCD3-I评分是否能够较原始ABCD3-I评分更精确的预测TIA患者早期卒中再发事件。方法: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连续性纳入TIA发作并于3天内完成磁共振检查的患者,收集年龄、入院血压、临床症状、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双重TIA、颈动脉狭窄以及DWI异常信号等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为便于与双重TIA比较,定义一个新的影像学指标——不同时期或区域的弥散加权病灶(双重DWI)。DWI不同时期病灶定义为≥2个DWI阳性病灶且ADC信号强度不同;DWI不同区域病灶定义为≥2个DWI阳性病灶且位于不同血管学区域。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危险因素指标对90天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不同ABCD系列评分预测价值采用曲线下面积(C统计量)表示,并用Delong法进行比较;重分类改善指标用于评估增加或替换某一指标后ABCD系列评分的预测精度改善情况。结果:2009年7月至2013年12月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最终纳入658例患者,平均年龄62(±12.5)岁,其中女性176例(26.7%)。246例(37.4%)患者存在双重TIA,236例(35.9%)患者存在DWI病灶,其中33例(5.0%)患者发现双重DWI病灶。90天随访截止时,共有70例(10.6%)患者发生卒中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重DWI是90天卒中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Odd Ratio,OR 4.64,95%CI 2.15-10.01),而双重TIA与卒中事件未见统计学关联(OR 1.18,95%CI0.69-2.01)。C统计量方面,改良(?)ABCD3-Ⅰ评分显著优于原始ABCD3-I评分(ROC 0.759比0.729,P=0.035);相应的重分类改善指标(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 N RI)也优于原始ABCD3-Ⅰ评分(分类NRI 17.2%,连续NRI 0.301)。结论:不同时期或区域的弥散加权病灶是TIA患者90天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改良ABCD3-Ⅰ评分相比原始ABCD3-Ⅰ评分更精确预测TIA患者早期卒中风险。
[Abstract]:The first part ABCD series can predict the early stroke risk value of TIA after TIA :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 TIA ) has a high risk of stroke in the short term . In 2005 , the incidence of early stroke in high risk subgroups can be as high as 35 . 5 % . In 2005 , Rothwell et al . first established the ABCD score ( age 鈮,

本文编号:1901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901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5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