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各向异性分数与运动功能的关系
本文选题:脑卒中 + 皮质脊髓束 ; 参考:《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年07期
【摘要】: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CST)的各向异性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36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在康复前及8周后行简式Fugl-Meyer评定(FMA)、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定及DTI检查,从内囊后肢、大脑脚、脑桥三个层面,测量病灶侧CST和健侧相应部位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康复前后,在CST 3个不同的层面上,病灶侧FA均显著低于健侧(t5.330,P0.001)。在内囊后肢层面上,病灶侧FA康复后提高(t=-3.415,P0.05),在大脑脚、脑桥层面无显著性差异(t1.653,P0.05);健侧在三个层面上康复前后FA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1.021,P0.05)。康复前后,三个层面的FA与FMA评分、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分均呈正相关(r0.43,P0.05),其中内囊后肢FA与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分相关性较强(r=0.67)。结论 DTI可用于评估脑卒中后CST损伤及其与运动功能的关系。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isotropy and motor function of corticospinal bundles (CSTs) after stroke using diffusion Zhang Liang imaging (DTI).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October 2016, 36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were assessed with Fugl-Meyer before and after 8 weeks of rehabilitation. The function of upper limb of pterygoid and DTI were evaluated. The anisotropic fraction of the lesion side CST and the normal side were measured, 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rehabilitation, FA in the lesion sid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side on three different levels of CST. On the posterior limb level of the internal capsule, the FA of the lesion side increased the level of the lesion after FA rehabilitation,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erebral foot and the pons,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FA between the healthy side and the healthy side on the three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rehabilitation,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FA between the two sides before and after rehabilitation (P 0.05). Before and after rehabilitation,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A and FMA scores on the three layers and the upper limb function score of gold pterygoid. There wa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FA of the internal capsule hind limb and the functional score of the upper limb of the gold pterygoid, and there wa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FA and the functional score of the upper limb of the gold pterygoid. Conclusion DTI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CST injur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motor function after stroke.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康复诊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放射科;
【分类号】:R493;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新 ,李晓君 ,王峻;弥散张量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04年03期
2 钟维佳 ,赵建农;弥散张量成像的运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5年04期
3 吴伟刚,陈秀义,杨杜;弥散张量成像分析[J];医疗设备信息;2005年03期
4 刘树永;姚旭峰;耿道颖;;纠正弥散张量成像图像变形的一种方法[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7年03期
5 徐贤;马林;;弥散张量成像诊断癫痫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年05期
6 张硕;强金伟;张康乐;;弥散张量成像对常规性临床应用的初步建立和实现[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7 陈美玲;许秀峰;程宇琪;徐林;;弥散张量成像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9年03期
8 马德晶;秦东京;;弥散张量成像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王涛;王安生;高燕军;张胡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应用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1年10期
10 董玉茹;王宏;钟心;穆学涛;马毅;刘腾;刘勉;;弥散张量成像量化指标与脑弥散加权成像的对照性研究[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东海;邓国军;陈桂美;肖香佐;;弥散张量成像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杨永贵;郭岗;黄海清;王训恒;;慢性颈髓病变弥散张量成像的研究[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蒋田仔;;弥散张量成像的计算方法与临床应用的新进展[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4 谢晟;郭雪梅;崔爱国;肖江喜;蒋学祥;;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5 郑兆聪;刘必松;吴志峰;王如密;王守森;;弥散张量成像在脑出血运动功能预后评估中的应用[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刘海燕;卢青;秦姣龙;肖朝勇;姚志剑;;抑郁症情绪神经环路改变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葛海涛;尹训涛;徐君海;刘树伟;;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注意功能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8 贾贵静;;正常成人脑组织弥散张量成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9 史浩;郭洪霞;;脑积水的弥散加权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宋凡;胡永善;张峰;南向亮;徐一鸣;马立宏;倪欢欢;周翠侠;黄春水;赵青;;脑卒中后残废手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曹卫国;3.0T磁共振波谱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儿童的脑功能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2 张峭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个例观察[D];浙江大学;2005年
3 丁文全;基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多种后处理方法的上肢神经形态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4 李f 晔;术中磁共振和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示踪技术在邻近弓形束病变手术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5 沈全力;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及临床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杜彦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波谱成像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预后评估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李郁欣;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宋峰;猪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建立及其脊髓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岚;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癫痫中的应用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2 舒进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正常青年人脑的初步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朱杨帆;云南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大脑白质纤维束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4 李聪聪;慢性偏头痛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刘永康;急性轻型脑创伤弥散张量成像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6 高博;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后循环脑梗死预后的评估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7 刘芳;兔肝急性持续缺血的弥散张量成像与死亡后影像演变的实验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4年
8 余齐卫;卒中后失语症脑机制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9 陈运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10 王婧;减肥手术对肥胖患者大脑功能改善和白质纤维修复的神经影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23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923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