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型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1例及其基因突变分析
本文选题: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 + EIFB基因 ; 参考:《临床儿科杂志》2017年11期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型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VWM)的临床及基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先天型VWM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患儿,男,3月龄,因间断抽搐2个月就诊,出生体质量1 900 g,生后有窒息史;发育落后,不能注视、追视,不能逗笑、抬头,下肢肌张力升高,双眼白内障。头颅CT及MRI可见大脑白质弥漫性异常,与脑脊液信号相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EIF2B5基因存在错义突变(c.1016GA)和移码突变(c.1809delC),为复合杂合突变,其父母均为杂合子。结论 VWM是遗传性白质脑病之一,先天型极为罕见,诊断需根据临床表现及EIF2B基因分析。移码突变位点c.1809del C国际上尚未见报道。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ongenital white matter ablative encephalopathy (VWM).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and gene detection results of 1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VWM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children, male, 3 month old, were diagnosed with intermittent convulsions for 2 months, the quality of the birth body was 1900 G, and the history of asphyxia after birth; the development was backward, the gaze was unable to be watched, and the chasing could not be laughed at. The head CT and MRI showed the diffuse abnormal white matter in the brain and the same as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signal. The results of gene detection showed that the EIF2B5 gene had a missense mutation (c.1016GA) and a code shift mutation (c.1809delC), and the parents were heterozygotes. Conclusion VWM is one of the hereditary white matter encephalopathy. Congenital type is extremely rare. Diagnosis should be based 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EIF2B gene analysis. Frameshift mutation site c.1809del C has not been reported internationally.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分类号】:R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新梅 ,周春奎 ,吴江 ,张昱 ,崔丽;伴有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5期
2 靳树芝;多发性白质脑病1例[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3年01期
3 刘尊敬;杨期东;刘运海;黄青;刘卫平;游咏;张岳峰;汤青平;;伴有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一家系[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6年01期
4 杜丽;姜玉武;吴晔;;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年03期
5 吴晔;;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年07期
6 李娇;吴晔;牛争平;;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临床与遗传学研究进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7 刘庆宪,宋永建;海洛因白质脑病[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2年04期
8 谢惠芳;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诊断及功能障碍特点[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5期
9 刘庆宪 ,宋永建;海洛因白质脑病[J];新医学;2003年04期
10 戚晓昆,刘振停,冯涛,刘锦宏,冯大刚,钱海蓉;海络因白质脑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观察[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国光;;遗传性白质脑病的神经影像学特点[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吴晔;姜玉武;秦炯;王静敏;杨艳玲;张月华;常杏芝;林庆;吴希如;肖江喜;;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代丽芳;吴晔;冷雪荣;王静敏;潘艳霞;杜丽;朱赛楠;姜玉武;;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患儿临床特点、基因突变分析及发病机制研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九届全国学术会议暨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姜玉武;;儿童期遗传性白质脑病[A];2013年贵州省儿科学术年会暨儿科常见疑难重症诊治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集[C];2013年
5 张海华;陈娜;代丽芳;臧莉莉;王静敏;姜玉武;吴晔;;28例经基因确诊的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患儿临床与遗传学研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石铸;;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病理学改变[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胡馨予;陈秋惠;范佳;张海娜;孙亚娟;张医芝;张颖;;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1例[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裴兰田;张丽芳;邢玉平;;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附一家系的临床及治疗观察)[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郭芒芒;姜玉武;谢涵;吴晔;尚晶;顾强;吴希如;王静敏;;中国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患者临床和遗传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10 郭芒芒;姜玉武;谢涵;吴晔;尚晶;顾强;吴希如;王静敏;;中国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患儿临床和遗传学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许敏谦 宁习源;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N];广东科技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姜巍;缺血性白质脑病患者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2 周亮;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临床、病理、流行病学调查和CYP4502D6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3 许琼元;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癫痫发作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郭阳;中毒性白质脑病15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2 李娇;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中脑白质选择性受累的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3 林敏仕;线粒体功能障碍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4 尚晶;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杜丽;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临床与EIF2B基因突变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6 潘艳霞;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致病基因EIF2B5突变蛋白功能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7 王为民;PrP、14-3-3蛋白检测与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可传播性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8 郑精选;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长期随访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9 尹恝;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病理与髓鞘碱性蛋白及其抗体检测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68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968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