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坡霉素B对脊髓胶质细胞影响的研究
本文选题:慢性颈脊髓损伤 + 埃坡霉素B ; 参考:《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在颈5椎板下置入遇水缓慢膨胀的聚氨酯胶片建立大鼠慢性脊髓损伤(CCSCI)模型,研究埃坡霉素B(epo B)对CCSCI大鼠的运动功能、脊髓组织病理学、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功能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4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组,其中A组为空白对照组(16只),暴露C6椎板后,去掉C6椎板;B组为CCSCI组(24只),暴露并去掉C6椎板后,将聚氨酯胶片置于C5的硬膜外,随着胶片的缓慢膨胀引起脊髓渐行性受压,7天后CCSCI模型建立;C组为CCSCI epo B治疗组(24只),建立CCSCI模型方法同B组;C组在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按0.75mg/kg腹腔注射epo B;B组在同时期予等量的epo B的溶剂。在术前记录每只大鼠BBB评分,模型制作成功后第7、14、21、28天再次记录各组BBB评分。多聚甲醛灌注后取压迫阶段脊髓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判断使用epo B干扰后,对损伤的脊髓形态学的影响,TUNEL染色后计数各组凋亡细胞,研究epo B是否会减少凋亡细胞的数量,通过免疫组化观察胶质细胞增生情况,免疫印迹定量分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各组中表达,证明epo B与GFAP的关系。结果:术前各组BBB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7天,B和C组符合慢性脊髓损伤后BBB降低特征;HE染色发现:A组脊髓组织形态完整,组织分布均匀,灰质和白质结构清晰,前后纵沟间隙均匀且脊髓左右对称,中央管呈圆形;此时B组和C组均可观察到受压侧脊髓白质塌陷,组织间毛细血管受压变形,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水肿;TUNEL染色发现:A组有少量阳细胞表达,B和C组中阳性细胞明显增加(P0.05);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记定量分析发现B和C组GFAP的表达量较A组有所增加(P0.05),此时的B和C组的运动功能和病理学表现符合CCSCI特征。术后14天,B和C组BBB评分较术后7天均有回升,但均明显低于A组,C组明显较B组上升幅度大(P0.05);B和C组HE染色比较发现,明显的组织液化,神经元细胞核固缩伴数量减少,可见空泡形成,轴突髓鞘破坏明显,由于C组组织液化程度较轻,神经元丢失较少;此时的TUNEL(+)细胞计数发现B和C组较之前术后7天明显增加,均达到该组的最大值,但C组TUNEL(+)细胞计数要明显小于B组(P0.05);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记发现,B和C组GFAP表达量均之前增加(P0.05),但B组要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21天,BBB评分示:B和C组均有改善,C组BBB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5);HE染色发现:B组中受压侧组织结构疏松,形成网状结构,神经元明显减少,少突胶质细胞增生并包绕轴突,瘢痕组织形成,C组中,灰质神经元数量减少明显,少量瘢痕组织形成;B和C组中TUNNEL(+)细胞均较之前减少,C组较B组降低的幅度更大(P0.05),B和C组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记的结果比较表明,两组GFAP量较之前增加,且B组较C组明显增加(P0.05)。第28天,B和C组在HE、TUNEL、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记较之前上无明显变化,此时期的B组TUNEL染色、免疫印记结果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大鼠在CCSCI后,通过腹腔注射低剂量epoB,可减轻脊髓组织水肿,减少脊髓中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凋亡,抑制胶质细胞增生,减少受压处脊髓中新生瘢痕形成,促进神经元轴突的修复,进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该治疗作用得益于在腹腔注射epo B后,可迅速透过血-脑屏障,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富集,epo B能与微管相关的tau蛋白结合,调节微管动力学,抑制形成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迁移,促进微管集束,促进神经轴突的修复。
[Abstract]:Objective : To establish a model of chronic spinal cord injury ( CCSCI ) in rats with chronic spinal cord injury ( CCSCI ) . In group B and group C , the number of GFAP in group B and 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 P0.05 ) . The results of TUNEL ( + ) cell count in group B and C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 P0.05 ) . After injection of epo B into the abdominal cavity , the rat can penetrate the blood - brain barrier rapidly , promote the repair of neuronal axons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nerve function .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艳琼;秦燕;;埃坡霉素抗肿瘤作用及药动学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12年07期
2 徐志南,郑建明;新型天然抗肿瘤药物埃坡霉素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3年09期
3 孙明媛;张频;;新型抗肿瘤药埃坡霉素的临床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09年01期
4 孟凡欣;郭伟良;杜林娜;滕利荣;;埃坡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年07期
5 齐文渊;孟志云;窦桂芳;;埃坡霉素类化合物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9年05期
6 申戈;江泽飞;宋三泰;;埃坡霉素衍生物在乳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5年02期
7 杨艳;陈旭冰;陈光勇;刘光明;;抗肿瘤药物埃坡霉素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2年04期
8 王进欣,顾勤兰,尤启冬,孙飘扬;新型抗肿瘤药物埃坡霉素的研究[J];药学进展;2004年08期
9 顾勤兰,尤启冬,王进欣;抗肿瘤药物埃坡霉素的研究进展[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4年03期
10 张春玲;朱晓霞;齐文渊;刘江林;孟志云;顾若兰;王延琳;吴卓娜;孙国祥;窦桂芳;;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研究人尿中埃坡霉素D的主要代谢产物[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维佳;黄慧玲;王琴;蔡英;张文治;苏心;;牛磺酸联合硫酸镁对缺氧脑胶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伟;;胶质细胞增殖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其它[A];中国解剖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04年
4 王同飞;唐爱辉;王世强;;星型胶质细胞钙活动:脑细胞网络中的第二兴奋系统?[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张振华;曹靖;李治华;任秀花;臧卫东;;抑制胶质细胞对大鼠镜像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A];中国解剖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3年
6 王学峰;肖争;晏勇;卢涌;马智华;李建波;;癫痫患者不明原因突然死亡的临床和病理特征[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何成;;Glial biology in CNS repair[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孙珊;赵志奇;张玉秋;;电针调整胶质细胞功能状态和治疗关节炎性疼痛的机制研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王百忍;于海明;孙敬民;邝芳;段小莉;鞠躬;;超抗原SEB侧脑室注射对脑内胶质细胞及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的影响[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周辰;王同飞;唐爱辉;柴真;王世强;;大鼠海马星型胶质细胞的自发钙活动[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咏晴;人工合成抗癌“新星”埃坡霉素[N];大众卫生报;2002年
2 ;我国成功进行抗癌药物埃坡霉素全合成[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3 王应征;我国成功进行抗癌药物埃坡霉素全合成[N];中药报;2002年
4 潇潇;胶质细胞有望成“候补”[N];大众科技报;2007年
5 记者 骆红初;脑胶质细胞功能研究新突破[N];上海科技报;2003年
6 胡德荣;大脑胶质细胞能抑制神经元亢奋[N];健康报;2003年
7 胡德荣;胶质细胞能抑制神经元过度兴奋[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任斌 记者 王春;我科学家首次发现胶质细胞突触具有可塑性[N];科技日报;2006年
9 记者 谢军;我国科学家发现胶质细胞突触具有可塑性[N];光明日报;2006年
10 胡德荣;胶质细胞突触具有可塑性[N];健康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肠易激综合征肠上皮—肠胶质细胞网络调控异常的分子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黄希照;切口牵拉痛的亚细胞特征性改变及超前局部浸润阻滞对其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扬;TRPV4通过激活胶质细胞参与次声引起的神经元损伤[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4 雅思敏(Yasmeen Saeed);γ辐射旁效应诱导的神经毒性及其分子机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刘睿;Fstl1参与放射胶质细胞“支架”的发育调控[D];东南大学;2016年
6 石军;胶质细胞多巴胺反应基因克隆及其特征分析[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7 董静慧;胶质细胞活化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8 周炜;胶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光学成像[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宋萍;疼痛可塑性和胶质细胞、白介素-2及生长抑素的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2年
10 袁华;大鼠视上核胶质细胞对高渗刺激的反应及其与神经元相互关系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辉;埃坡霉素B对脊髓胶质细胞影响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2 朱彦东;大鼠损伤脊髓SKIP表达的时空变化规律及作用[D];兰州大学;2017年
3 赵建飞;进行性脊髓外受压脊髓损伤加重的因素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7年
4 贺永胜;犬腰段节段血管结扎、全脊椎切除和脊髓短缩对脊髓血供和脊髓缺血损伤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17年
5 曹泰玮;脱细胞脊髓支架的制作及其体内安全性评价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6 杨炳春;全脊椎切除节段血管结扎、脊柱短缩对脊髓功能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17年
7 段小冬;MiR-206调控LPS介导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8 于虹;镇静药咪达唑仑对鼠胶质细胞激活及阿片耐受的影响和机制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9 张艺瀚;大鼠腹腔注射LPS致海马CA1/CA4区损伤Junctophilin-3/4介导胶质细胞吞噬及神经新生[D];浙江大学;2016年
10 鲁慧;胶质细胞凋亡与神经元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38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038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