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聚集及代谢组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7 13:55

  本文选题:血小板聚集率 + PL-11 ; 参考:《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脑卒中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缺血性脑卒中约占60%-80%,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因此,探讨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和生物学标志物,用于筛查高危个体和干预效果的监测,对于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部分VASP法、PL-11全血连续计数法以及ADP诱导流式细胞仪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的比较目的:比较VASP法和PL-11全血连续计数法以及ADP诱导流式细胞仪法三种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方法,以期寻找最简便、经济的血小板聚集率测定方法,为临床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以及疗效的监测提供客观依据。材料和方法: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8月1日医院神经内科入院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43例。分别应用VASP法和PL-11全血连续计数法以及ADP诱导流式细胞仪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分析三种方法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记录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并检测血清mi R-223水平。结果:1.VASP,PL-11和PAg-ADP检测的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分别为59.46%、60.39%和50.23%。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ASP与PL-11的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901,p=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一致性界限外的点数为2个,对应百分比为4.6%。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ASP与PAg-ADP的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843,p=0.02)。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一致性界限外的点数为1个,对应百分比为2.3%。4.氯吡格雷治疗后VASP-PRI测定的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呈正相关(VASP-PRI r=0.462,p=0.002,PL11-ADP r=0.436,p=0.003,PAg-ADP r=0.534,p=0.001)。6.VASP-PRI与血浆mi RNA-223呈负相关(r=-0.519,p=0.02)。7.NIHSS评分与VASP-PRI呈正相关(r=0.424,p=0.03)。8.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反应性均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VASP:59.4947±9.1300 vs 38.6585±21.3911,p=0.0001,PL-11:62.7316±10.8917vs 39.4415±14.9789,p0.0001,PAg-ADP 63.6263±7.0973 vs 50.6200±15.9416,p=0.0010),且PL-11测定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性最显著,发病48小时内血糖均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8.1306±2.9253 vs 6.4330±2.0155,p=0.0109)。结论:1.应用PL-11和PAg-ADP方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与VASP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氯吡格雷可以降低血小板反应性。3.随着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血小板反应性呈上升趋势。4.血清mi RNA-223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反应性有关,血清mi RNA-223水平越高,血小板反应性越高。5.以NIHSS评分代表脑梗死发病的严重程度,NIHSS评分越高的患者血小板反应性越高。6.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反应性升高,高血糖可能是进展性脑卒中的诱发因素。第二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代谢组学分析目的:分析脑卒中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预防治疗脑卒中提供实验基础。材料和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浆,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生物标志物,实验收集4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样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中的代谢物差异,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1.健康对照组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的基峰强度离子流图存在明显的峰差异,说明血浆内的代谢产物得到了良好的分离,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浆确实存在代谢产物的差异。2.相比健康对照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血浆中的二氢神经鞘氨醇(Sphinganine)、植物鞘氨醇(Phytosphingosine)、十四烷二酸(Tetradecanedioic acid)和二十二碳三烯酸(Docosatrienoic acid)的含量升高,谷氨酰胺(Glutamine)、焦谷氨酸(Pyroglutamic acid)、2-酮丁酸(2-Ketobutyric acid)和Lyso PE(0:0/22:0)的含量降低。3.八种代谢产物代谢通路分析显示对结果影响最明显的五种代谢通路,脑卒中不仅影响了鞘脂类和氨基酸的代谢,还对能量代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4.血浆二氢神经鞘氨醇水平的升高以及谷氨酰胺水平的降低提示血小板反应性增高。结论:采用基于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样品,发现脑卒中患者的代谢异常,得到了八种潜在生物标志物。对这些生物标志物的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发现鞘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发生了紊乱,其中二氢神经鞘氨醇以及谷氨酰胺与血小板活性相关。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the most convenient and economical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by using VASP method and PL - 11 whole blood continuous counting method and ADP - induced flow cytometry ( ADP - induced flow cytometry ) in order to find the most convenient and economical method for detecting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of VASP , PL - 11 and PAg - ADP was 59.46 % , 60.39 % and 50.23 % , respectively . Bland - Altma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points out of agreement was 2 and the corresponding percentage was 4.6 % . 3 .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VASP and PAg - ADP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 r = 0.843 , p = 0.02 ) .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of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strok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n - progressive stroke patients ( VASP : 59.4947 卤 9.1300 vs 38.6585 卤 21.3911 , p = 0.000 , p = 0.003 , PAg - ADP r = 0.536 , p = 0.003 , PAg - ADP r = 0.534 , p = 0.001 ) . Conclusion : 1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sma samples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nd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control group .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蔚文;吸烟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急性作用[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80年04期

2 高素荣,张海林,米振洲,贾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介绍检查血小板聚集性的新方法[J];北京医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3 翁雪霞;贺抗;;太原地区118名健康人血小板聚集率的观察[J];山西医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4 蔡晓明;韩洁;;100名健康人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结果[J];人民军医;1990年03期

5 王维胜,袁循基;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的应用[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3年01期

6 戴春福;;清营化瘀合剂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J];山西中医;1993年01期

7 程久芬,,郑田春,荆腊莹;癌症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测定和临床意义[J];南通医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8 王世一,徐酉华;血友病血小板聚集率测定及其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师志芳;崔炜;谷国强;都军;刘凡;谢瑞芹;刘静;任小娟;;健康人血小板聚集率24小时节律变化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0年01期

10 陈晓燕;梁建文;胡雪松;张新霞;;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对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的临床意义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晖南;侯建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与血小板聚集率关系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C];2011年

2 王赞舜;马永兴;丁佩珍;赵介域;夏美丽;徐鹏;杨月娥;;高压氧对老年人血小板聚集率、血流变、动脉血氧及智力活动的影响[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3 王健蓉;许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规律临床研究及对策[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肖艳;张晓莺;何瑛;李燕云;徐隽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孟昭义;李琳;张国斌;;缺血性脑卒中病理[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申素玲;;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再复发的影响[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沈介明;熊立凡;;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袁荣峰;谢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李泽军;褚泰伟;刘新起;王祥云;;缺血性脑卒中示踪剂的设计、合成、与药理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子莲;;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再复发的影响[A];全国第11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宁省人民医院 李敏;服抗血小板药听医生的[N];健康时报;2008年

2 叶新;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3 丁香;缺血性脑卒中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益[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葛宗渔 整理;远离缺血性脑卒中要把“坏胆固醇”控制好[N];光明日报;2014年

5 ;抗血栓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6 卫讯;未来三年我国将完成100万人脑卒中筛查[N];中国医药报;2010年

7 杨声瑞 赵强;缺血性脑卒中病因有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附二医脑科康复中心 王小同;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N];温州日报;2005年

9 杨声瑞;赵强;预警脑卒中发生研究有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王文郁;缺血性脑卒中要对症治疗[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聚集及代谢组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2 刘建平;缺血性脑卒中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童叶青;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炎症因子及候选基因多态性与环境暴露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毛蕾蕾;调节性T细胞输注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tPA溶栓后出血转换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14年

5 彭洁;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及预后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张振昶;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易感基因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韩新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athepsin S/Cystatin C水平与动脉斑块性质及短期预后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8 柏盈盈;内皮祖细胞和p38 MAPK抑制剂联合治疗糖尿病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影像学评价[D];东南大学;2015年

9 金鑫;胆碱对缺血性脑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药理学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10 孟冲;关于CYP4F2基因rs2108622位点多态性不同遗传模式下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meta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秋芳;氯吡格雷不同服药时间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钱仁怡;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变化的比较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钰;不同抗血小板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预后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6年

4 朱辉;氯吡格雷低反应冠心病患者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5 严菲;三种多肽KM-5、13、14对血小板聚集及活化功能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6 魏静;CYP2C19基因检测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优化作用[D];郑州大学;2016年

7 未纪涛;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型检测与光学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8 孙艳艳;血小板浓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9 师志芳;健康人群血小板聚集率24小时节律变化规律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10 王薇;随机午餐饮食对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74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074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1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