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院内卒中患者的溶栓疗效分析
本文选题:院内卒中 + 溶栓治疗 ; 参考:《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7年01期
【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院内卒中(in-hospital stroke,IHS)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近5年缺血性IHS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和非溶栓组,比较两组出院时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0~2分]比例。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缺血性IHS患者121例,其中溶栓组6例,非溶栓组115例。出院时预后良好(mRS 0~2分)患者溶栓组6例(占100%),而非溶栓组42例(占36.5%),溶栓组预后良好比例显著高于非溶栓组(P0.05)。结论缺血性IHS患者r-tPA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预后。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ospital stroke (in-hospital stroke-IH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IHS in recent 5 years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rombolytic group and non-thrombolytic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received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 The ratio of modified Rankin scale score (modified Rankin scale) 0 ~ 2 was compared. Results 121 patients with ischemic IHS were collected, including 6 cases in thrombolytic group and 115 cases in non-thrombolytic group. There were 6 cases (100%) in thrombolytic group and 42 cases (36.5%) in non-thrombolytic group. The rate of good prognosis in thrombolyti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n-thrombolytic group (P0.05). Conclusion r-tPA thrombolytic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IHS.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脑血管病中心;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神经内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17108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4A030313384)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编号:A2014381) 广州市科技计划(编号:2014Y2-00505、201508020004)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庆杰;袁昆雄;欧小凡;容琼文;王源江;;院内卒中21例发病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年25期
2 赵素霞;杨云峰;王健;;院内卒中21例发病因素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4期
3 王花艳;沈秀阳;张勇军;;基层医院院内卒中31例临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08年10期
4 赵艳丽;;医院内卒中[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1期
5 刘初民;王超权;张钰;;院内卒中27例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9年02期
6 陈秀清;杜传庆;;院内卒中53例发病原因的对比研究[J];中外医疗;2009年24期
7 汪健;彭勃;席刚明;;院内卒中33例发病因素及防治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14期
8 周其达;华键;潘晓帆;;院内卒中45例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年09期
9 吴龙飞;何晓琴;夏彬;;26例院内卒中的发病因素及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年10期
10 王海峰;;医院内卒中24例原因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海峰;;医院内卒中的原因分析(附24例报道)[A];2006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苏庆杰;袁昆雄;欧小凡;容琼文;王源江;;院内卒中21例发病因素分析[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林玉;TIA和小卒中患者院前延误及院内卒中复发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祖兵;院内卒中的临床及病因分析[D];南昌大学;2012年
2 何炳接;院内卒中的临床分析[D];暨南大学;2015年
3 代琳;院内卒中回顾性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86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086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