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急性缺血性中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与预测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1 19:54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证候特征与急性缺血性中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分析中风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基于DWI-ASPECTS评分构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能力。方法:本研究对两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547例研究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从数据库中提取人口学资料、病史、伴随疾病、并发症、生命体征、NIHSS评分、证候要素、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评分等临床数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定义为发病第7天NIHSS评分升高1分以上;对基线、第7天、第10天三个时点六个证候要素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分析证候的分布与演变特征;对临床资料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对24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P0.1),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另外,由两名独立的影像评价员对120例头颅MRI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DWI-ASPECTS评分,分析ASPECTS包含的10个区域缺血损伤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通过绘制DWI-ASPECTS得分与END的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评估DWI-ASPECTS评分对于END的预测能力,再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最优的界值。结果:共纳入了 547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其中有47例患者7天内发生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8.6%);对发病72小时内、第7天、第10天的证候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发病72小时以内,内风(94.4%)、痰湿(71.7%)、血瘀(61.5%)是最主要的证候特征,随着时间的进展,发病第7天内风证迅速下降,痰湿证与血瘀证贯穿始终,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第7至10天,六个证候要素均呈现稳定的变化趋势;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P=0.012)、合并高血压(P=0.085)、冠心病(P=0.006)、房颤(P=0.028)、并发症(P=0.004)、收缩压(P=0.063)、中脏腑(P=0.098)、基线 NIHSS 得分(P=0.036)等8个变量是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房颤(P=0.000, OR=0.075)与并发症(P=0.004, OR=3.333)是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的划分,分析ASPECTS梗死部位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的关系,发现岛叶(P=0.006)、额叶、颞叶、顶叶皮层,尤其是M2(P=0.003)、M3(P=0.001)、M4 (P=0.009)、M5 (P=0.038)、M6 (P=0.009)等 ASPECTS 区域的梗死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评价DWI-ASPECTS评分对中风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能力,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764,根据约登指数(0.500),确定DWI-ASPECTS评分的界值为7.50分,将DWI-ASPECTS分为0-7分与8-10分两部分,其灵敏度为0.667,特异度为0.833。结论:从证候要素整体的演变规律上看,发病72小时以内,内风、痰湿、血瘀是最主要的证候特征,发病7天内证候变化较为迅速,尤其以内风证最为显著,第7至10天,六个证候要素均呈现稳定的趋势,提示发病第7天是急性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演变的关键拐点,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应重点关注发病7天内证候的演变;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并发症、中脏腑等是影响END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房颤、并发症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上遇到的患者年龄越大、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发生并发症,则发生END的风险增高,应针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提前进行有效的预防;基于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DWI-ASPECTS评分对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DWI-ASPECTS评分在0-7分之间的患者,7天内发生END的风险较高,该评分有助指导临床医师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高危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DWI-ASPECTS评分是预测急性缺血性中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一个便捷实用的预测工具,对指导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创新性:既往关于中风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相关的危险因素,探讨可能的发生机制,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本研究首次将研究的切入点放在早期预测方法上,通过对临床资料与影像资料构建预测模型,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作出了有意义的探索。从脑地形图(Topographic Mapping of Brain)的角度探讨了神经影像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首次将基于磁共振DWI的ASPECTS评分拓展应用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中,构建了一项便捷实用的预测工具,有助于指导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决策。
[Abstract]: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 and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 In the 7th to 10th day , all six syndromes showed stable trend of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 and the 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 were analyzed by the evaluation of DWI - ASPECTS score .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isk of 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 . DWI - ASPECTS score is a convenient and practical predictor of 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志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42例报告[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5期

2 原金隆,郑超英,徐前方;急性缺血性中风并发出血转变临床探微[J];辽宁中医杂志;2001年01期

3 王新志,李燕梅,刘向哲,黄新生,赵敏;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20例[J];中医药学刊;2002年02期

4 于国力;急性缺血性中风后的自然恢复[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1年03期

5 钱荣江;邬国大;王宏长;;中医辨证结合大剂量维脑路通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25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1992年01期

6 张中成,刘波;针药并举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20例——附对照组40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8年10期

7 樊科;中医药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00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8年03期

8 韩舰华;头皮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20例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4年08期

9 江翠红;丁爱国;;天灵再造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6年09期

10 梁云花;夏令琼;谌朝霞;唐海玉;;芪棱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晓岚;关新华;李衍滨;李春红;任丽;;溶栓颗粒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赵虹;汪涛;刘毅;许旭伟;李如奎;;急性缺血性中风从毒论治实验研究[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段晓红;罗懿妮;蔡业峰;郭建文;赵敏;王颖彦;李彩君;;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经济学评价[A];2014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4年

4 连新福;蔡业峰;汤湘江;黄燕;黄培新;施晓耕;;中医卒中病房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疗效的影响[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关少侠;谌剑飞;马雅玲;;急性缺血性中风始发状态风证与血浆内皮素的关系研究[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黄武佳;范剑林;覃明泉;;经络拍打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康复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外治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沈卫平;承颖亮;;中风消积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体会[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王升旭;阳期望;张东淑;王宁宁;;针刺四海之腧与醒脑开窍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对照研究[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9 胡玉英;;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疗效观察[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蔡定芳;阮晴珉;沈思钰;陈锡群;赵钢;刘静;高颖;梁辉;陈虎;;祛风通络方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刘宁春;抢救脑卒中 必须争分夺秒[N];家庭医生报;2008年

2 海客;百年阿斯匹林[N];大众科技报;2001年

3 黄燕 蔡业峰;继承与创新[N];健康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赖新星;急性缺血性中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与预测模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秦劭晨;HSYA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生存质量及相关量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李俊哲;芎冰喷雾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任丽;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系统评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刘亚敏;芳香开窍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脑保护作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6 贾妮;急性缺血性中风始发证候与体质、RAS系统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丁兆琳;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失语症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媛;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2 乔红;杨善栋教授治疗老年病经验及培元通脑方治疗肾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中风30例临床观察[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胥青梅;中医药综合方案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16年

4 汪庭龙;清热化瘀方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NSE的影响[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张亚男;丹红注射液对血瘀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清PLGF的影响[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嵇光辉;灵龟八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7 王珊;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便秘症状积分的动态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8 吴爽;星蒌承气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患者血栓弹力图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9 陈景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10 甄建华;首次发作急性缺血性中风始发状态证候指标的聚类分析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36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136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1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