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结核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2018-10-10 11:44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结核性脑膜炎患者20例(患者组)及非结核性颅内感染28例(对照组),用T-SPOT.TB法同时检测外周血和CSF内单个核细胞经结核特异蛋白刺激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效应T淋巴细胞数。结果患者组CSF和外周血标本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OT.TB检测CSF和外周血的灵敏度分别为95.00%和80.00%,特异度分别为96.43%和100.00%,假阳性率分别为3.57%和0.00%,假阴性率分别为5.00%和20.00%。T-SPOT.TB检测CSF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外周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F和外周血T.SPOT-TB检测均可以早期辅助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是目前较理想的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 cell enzyme linked immunoblot test (T-SPOT.TB) in diagnosis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ith tuberculous meningitis (patient group) and 28 patients with non-tuberculous intracranial infection (control group) were selected to detect the production of interferon 纬 (IFN- 纬) by mononuclear cells from peripheral blood and CSF stimulated by tuberculous specific protein simultaneously by T-SPOT.TB assay. Number of effector T lymphocytes.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CSF and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in the patient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ensitivity of CSF and peripheral blood was 95.00% and 80.000.The specificity was 96.43% and 100.000.The false positive rate was 3.57% and 0.005%, and the false negative rate was 5.00%.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20.00%.T-SPOT.TB in detecting CSF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in peripheral bloo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both CSF and peripheral blood T.SPOT-TB can be used for early diagnosis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作者单位】: 武警浙江省总队嘉兴医院检验科;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嘉兴市第二医院检验科;
【分类号】:R529.3;R44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仕峰,薛彦忠,刘成兰,赵振宇,项建平,李丽;影响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因素[J];临床荟萃;2000年12期

2 王学中;结核性脑膜炎74例治疗分析[J];临床荟萃;2000年18期

3 姜秀俐,单从娟;结核性脑膜炎误诊7例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0年05期

4 杜新生,周建国,李青山,刘怀深,王福利;玻片离心集菌法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李慧明,李剑;青壮年结核性脑膜炎10例临床及尸解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赵慧,李云霞,熊德秀;脑脊液冲洗置换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30例临床研究[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3期

7 徐扬;结核性脑膜炎并发癫痫26例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谈黎明,王月寰,周淳;结核性脑膜炎误诊1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5期

9 覃明其;结核性脑膜炎误诊1例[J];医学文选;2000年02期

10 李孟英,周瑞玲;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80例临床分析[J];医学文选;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南安;;针治结核性脑膜炎后遗病一例[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2 杨雪;;结核性脑膜炎30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朱雅娟;;结核性脑膜炎214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张文丽;;二例初治耐多药结核性脑膜炎浅析[A];2010年中国防痨协会临床/基础专业学术大会汇编[C];2010年

5 邱薇;潘雪葵;胡庶明;黄绍梅;;抗结核治疗好转过程中出现的无典型症状结核性脑膜炎5例报告[A];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常东兵;;立复欣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之临床观察[A];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刘焰明;薛忠元;吴小燕;;结核性脑膜炎36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孙吉昌;周明香;;脑脊液冲洗置换术辅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摘要)[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9 张兴平;王蕾;姜国义;;结核性脑膜炎伴发癫痫16例分析(摘要)[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10 陈弟莉;陈阳美;;结核性脑膜炎50例临床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任医师 容小翔;结核性脑膜炎会影响小儿智力吗[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2 宁在兰;谨防小儿结核性脑膜炎[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朱晓京 胡晓震;留心疑似症状 谨防结核性脑膜炎[N];沈阳日报;2010年

4 吉林省结核病医院主管护师 于英杰;结核性脑膜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N];医药经济报;2010年

5 李杰 吕音;结核性脑膜炎孕妇产下健康男婴[N];健康报;2007年

6 张齐龙;结核性脑膜炎病人如何早发现[N];家庭医生报;2008年

7 东城结核病防治所;预防小儿结核性脑膜炎[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8 刘丽;结核性脑膜炎的诊与治[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9 杭州 李凫坚;认识结核性脑膜炎[N];家庭医生报;2004年

10 晓风;腰穿放夜及鞘注新法结核性脑膜炎疗程缩短一半[N];大众卫生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峰;利奈唑胺治疗危重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陈沛冬;脑脊液置换加鞘注异烟肼及地塞米松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价值—荟萃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3 魏有东;结核性脑膜炎的潜在体液生物标志物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4 杨笑;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结核抗原检测的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5 邹月丽;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刘菲;一.干扰素释放试验对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以及诊断模型的建立 二.结核性脑膜炎差异miRNA的初步筛选[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4年

7 欧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农媛;影响结核性脑膜炎预后因素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2 徐成龙;70例结核性脑膜炎的回顾性分析[D];延边大学;2012年

3 田宋新;Esat-6、LAM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价值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柴璐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和血浆中miR-125b、miR-29a和 miR-155-5p的表达[D];石河子大学;2015年

5 王莎;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的CD5~+CD19~+B细胞的流式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郭锐;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评价[D];郑州大学;2014年

7 张淑娟;结核性脑膜炎50例回顾性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8 文安;ELISA法检测浓缩脑脊液ESAT-6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9 王静;白三烯代谢途径和结核性脑膜炎相关性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10 陈弟莉;结核性脑膜炎50例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61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261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3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