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急性脑梗死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空间分布的相关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13 11:05
【摘要】:背景及目的: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进行性加重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病因。发现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形态学改变特点及与此相关的危险因素对于脑血管病的早期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分析促进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形态学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探究危险因素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分布的关系及危险因素在不同群体间的空间分布差异,为临床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5年06月~2016年05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患者944例,其中有明确脑卒中症状,并经头部CT/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有700例,排除静脉溶栓、支架治疗、房颤/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微栓子检查阳性、其他原因及资料不全者,共纳入606例患者,根据CDUS所测IMT厚度将其分为3组:IMT正常组,IMT增厚/单发斑块组,多发斑块组。根据血管狭窄部位分4组:无动脉狭窄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Intracranial stenosis,IS)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Extracranial stenosis,ES)组、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组。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5岁≤年龄65岁)、老年组(≥65岁)。所有患者于入院后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同时行TCD及CDUS对血管情况进行评估。经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危险因素与CAS程度及颅内外血管狭窄分布的相关性,同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结果:1.数据特点:共有606例患者,其中男性417例(68.8%),女性189例(31.2%),年龄26~87岁(平均为59.95±10.09)。青年组32例(5.3%),中年组378例(62.4%),老年组196例(32.3%)。IMT正常组83例(13.7%),IMT增厚/单发斑块组117例(19.3%),多发斑块组406例(67.0%)。无动脉狭窄者195例(32.2%),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最常见,共264例(43.6%),单纯颅外动脉狭窄者34例(5.6%),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者113例(18.6%),IS组中MCA狭窄最多见(183例,69.3%),BA狭窄最少见(35例,13.3%)。ES组中以颈内动脉起始处狭窄最常见(15例,42.9%)。颅内合并颅外段狭窄以大脑中动脉合并颈内动脉起始处狭窄最常见(64例,56.6%)。2.危险因素与CAS程度相关性: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094,95%CI 0.067~0.113 P=0.000)、性别(男)(OR=1.783,95%CI 0.089~1.075P=0.021)、糖尿病(OR=2.209,95%CI 0.123~1.473 P=0.02)、高脂蛋白(a)(OR=2.539,95%CI 0.122~1.754 P=0.024)、高同型半胱氨酸(OR=1.013,95%CI0.001~0.024 P=0.032)是促进CAS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3.危险因素与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的相关性: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OR=1.566,95%CI 1.04~2.358 P=0.032)、高纤维蛋白原(OR=1.414,95%CI1.071~1.868 P=0.015)、高糖化血红蛋白(OR=1.227,95%CI 1.074~1.402P=0.003)、吸烟(OR=1.535,95%CI 1.017~2.316 P=0.041),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冠心病(OR=2.726,95%CI 1.184~6.277 P=0.018)、低HDL-C(OR=0.246,95%CI 0.063~0.966 P=0.045)。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OR=1.027,95%CI 0.997~1.057 P=0.047)、吸烟(OR=1.829,95%CI 1.007~3.323 P=0.005)、高血压病(OR=2.373,95%CI 1.306~4.312 P=0.005)、高纤维蛋白原(OR=1.558,95%CI 1.169~2.077 P=0.003)、高糖化血红蛋白(OR=1.281,95%CI 1.073~1.530 P=0.006)。4.不同年龄危险因素自身的分布特征:不同年龄组危险因素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1)的是吸烟饮酒史、冠心病、超重/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青年组以肥胖/超重(75%)、吸烟(46.9%)、高同型半胱氨酸(45.2%)所占比例最高;中年组主要的危险因素与青年组相同,但冠心病所占比例明显增高(18.9%vs 3.1%);老年组较青中年组吸烟比例逐渐减少(38.3%vs 46.9%、62.2%),冠心病在老年组中所占比例最高(21.9%)。5.不同性别危险因素分布特征:不同性别组危险因素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是:吸烟饮酒史、高同型半胱氨酸、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冠心病、高LDL-C、高TG、高TC。其它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超重、高脂蛋白(a)等在不同性别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吸烟史(68.8%)、饮酒史(41.2%)、高同型半胱氨酸(42.9%)、高尿酸血症(16%)比例高于女性,女性患者糖尿病(49.2%)、冠心病(25.0%)、高LDL-C(47.1%)、高TG(43.4%)、高TC(17.5%)比例高于男性。结论:1.本研究人群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狭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以MCA最常见,单纯颅外动脉狭窄以颈内动脉起始处最多见,颅内合并颅外狭窄以大脑中动脉合并颈内动脉起始处狭窄最多见。2.高脂蛋白(a)水平是相对稳定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3.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不同,颅内外动脉狭窄部位的分布不同。4.不同年龄、性别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布特点不同。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瑶宣;李吕力;黄慧雯;;颅内外动脉狭窄与肾动脉狭窄关系的比较[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年03期

2 魏春丽;先天性多动脉狭窄一例误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年01期

3 赵翠松;覃英雪;梁冰;徐曼丹;雷丽华;;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病人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张志勇;李慎茂;朱凤水;缪中荣;凌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01期

5 赵进委;恽文伟;蒋国民;王凯;;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年07期

6 顾苏兵;施天明;林高平;王奕琪;张剑梅;张文亚;郭舜源;;脑梗死患者颅内和颈部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点[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0年04期

7 肖玲;张遥;吕健;;中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1年02期

8 李军;张祥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探讨[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05期

9 许雅萍;;椎基动脉狭窄治验二则[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10 来颖,杨海山,,李玉林;实验性股动脉狭窄和成形术[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铭;马廉亭;张新元;潘力;黄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支架成型术[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王大明;刘加春;陆军;;症状性头颈部动脉狭窄老年患者的临床干预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王子亮;李天晓;翟水亭;曾会存;孟艳莉;白卫星;刘建;;症状性椎基动脉狭窄经皮腔内支架成形的初步研究[A];河南省第二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新乡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河南省胸部疾病影像诊断与治疗新进展研讨会暨新乡市影像诊断新进展与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陈茂华;陆川;孙军;;后循环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A];第三届江浙沪三地老年医学高峰论坛暨2012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陈茂华;陆川;孙军;;后循环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A];第三届江浙沪三地老年医学高峰论坛暨2012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樊瑜波;蒋文涛;邓小燕;;动脉狭窄、搭桥的血流动力学三维数值模拟[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裴咏桢;徐格林;朱武生;刘新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年龄分布特征[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缪中荣;;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介入治疗适应证选择和风险评估[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吴钢;;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TCD定性与定量诊断[A];第七届全国颅脑及颈动脉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范秀玉;;颈部大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前后脑血流改变[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邓国庆;巴西科学家发现心动脉狭窄的病因[N];科技日报;2002年

2 新;放射治疗动脉狭窄[N];医药经济报;2000年

3 记者 刘冬梅 通讯员 李哲 周宁;膝下动脉狭窄患者免遭截肢之苦[N];天津日报;2006年

4 ;技术创先 服务百姓[N];泰安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樊新颖;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闭塞特征分析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2 许岗勤;改良桡动脉路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3 邢广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概念、病因及临床特点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4 单厚昌;动脉狭窄度与现有疾病证候检验指标相关性及证候判别的数学模型构建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王大明;症状性头颈部动脉狭窄老年患者的临床干预与相关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6 李建;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虎;头颈部动脉狭窄和斑块与急性脑梗死进展及复发的相关性分析[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张广玉;颅内外重度动脉狭窄患者药物治疗与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卒中复发评估[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峻峰;90岁以上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点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张磊;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症状性主动脉弓以上动脉狭窄的价值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5 孟伟建;CTP在颈部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的评估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6 葛亚平;3.0T TOFu-MRA、TOF-MRA与DSA对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7 叶静纳;急性脑梗死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空间分布的相关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7年

8 李弥弥;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与载脂蛋白A1、B的相关性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9 荣艳红;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狭窄的病因分析和基础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10 凌冰;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68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268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5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