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皮肤活检评价自噬异常调控参与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4 13:30
【摘要】:背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是1817年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最早系统描述的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临床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以及姿势平衡障碍为特点。其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变性缺失以及路易小体(Lewy body)的形成。帕金森病的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能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PD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中的神经毒素、年龄的老化、遗传导致的突变蛋白等因素均可通过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增加细胞氧化应激、泛素-蛋白酶体功能异常等多种机制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自噬功能的失调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噬(autophagy)即为自我吞噬(self-eating),此过程可有效地降解清除细胞内的病原体、错误折叠或功能异常的蛋白、受损的细胞器以及实现某些重要物质的循环再利用,对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自噬包括微自噬(Microautophagy)、巨自噬(Macroautophagy)、以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三个独立的途径。自噬参与帕金森病发病过程的具体机制目前尚未阐明,其可能机制包括α-synuclein蛋白的降解清除障碍、过度的线粒体应激或者线粒体自噬机制失调,内质网应激等多个方面。PD相关基因LRRK2、PINK1、parkin、DJ-1也可通过影响自噬功能和/或线粒体功能参与PD的发病。除此之外,自噬在多种PD模型中均证实起到保护多巴胺神经元的作用。既往研究多以动物模型、细胞培养为研究载体,而关于PD患者在体组织自噬调控的研究报道甚少。 目的 运用皮肤活检术取材PD患者皮肤,分别从巨自噬以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两个方面评价PD患者皮肤组织自噬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自噬异常调控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1.本研究收集了PD患者23例,以及正常对照组23例,收集P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PD患者分别进行HoehnYahr分级法量表评分,运用皮肤活检术收集PD患者的皮肤标本。 2.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1light chain3,LC3)、Beclin-1、组成型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cognate protein70,HSC70)、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a (lysosom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2a,LAMP-2a)的表达,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C3II/LC3I的比值变化以及Beclin-1、HSC70、LAMP-2a的表达水平。 3.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结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应用LSD-t检验或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化法检测PD患者皮肤组织LC3、Beclin-1表达均上调;Western blot检测LC3II/LC3I比值、Beclin-1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D患者皮肤组织巨自噬水平上调。 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化法检测PD患者皮肤组织HSC70、LAMP-2a表达上调;Western blot检测HSC70、LAMP-2a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D患者皮肤组织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水平上调。 结论 1.PD患者皮肤组织巨自噬水平明显上调,巨自噬异常调控可能参与PD的发生、发展过程。 2.PD患者皮肤组织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水平明显上调,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异常调控可能参与到PD的发病机制中。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晓丽;朱元贵;陈晓春;;自噬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3年04期

2 刘斌;唐静;袁敏;李世英;;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自噬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的表达[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3 杨悦屏;田伟金;伦演鹏;庄天勇;李刚;唐孜;吴运桂;黄柏顺;梁梅芳;;植物源红火蚁防控药剂鱼藤根粉剂的基础毒性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21期

4 季英磊;闫骏;王艳莎;刘夷嫦;谷振勇;;内质网应激参与介导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肝细胞凋亡[J];法医学杂志;2014年01期

5 王叶冉;刘雨辉;梁春荣;姚秀卿;王延江;;帕金森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14年15期

6 黄梦阳;江红;胡琦;康慧聪;许峰;刘晓艳;张存泰;朱遂强;;低剂量鱼藤酮持续灌胃处理致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年03期

7 蒯锦霞;包海军;王英元;;小鼠脑外伤后Apelin-13对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4年04期

8 沈雪;李良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4年04期

9 李政;徐运;;帕金森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进展研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年04期

10 胡泽波;马坤岭;;亚细胞器在胆固醇代谢紊乱中的作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丹;长苞凹舌兰有效成分Dactylorhin B和合成的新型化合物FLZ抗神经退行性病变(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病)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2 郑慧芬;自噬在系统性炎症所致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3 王振波;LC3A在食管鳞癌中的放化疗敏感性预测作用[D];山东大学;2013年

4 时建铨;新型抗癫痫药对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病理学与行为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5 耿静;束缚应激加重挤压伤大鼠肾损伤的内质网应激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6 王喜梅;Sitagliptin对缺氧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王振宇;机械损伤诱导脊髓神经元细胞自噬与凋亡之间作用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8 杨景文;5-Fu诱导人结肠癌HCT-116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关系及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9 陈全刚;PRRSV感染诱导细胞自噬及内质网应激的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10 张学农;化合物RY10-4部分作用机制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浩;依达拉奉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途径对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2 田一虹;亚精胺诱导Hela细胞自噬与降低细胞活力关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3 颜楠;G蛋白调节子Rgs5在炎症调控中作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4 曹椿娟;白藜芦醇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MCP-1、VCAM-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5 杜澍金;束缚应激对挤压伤大鼠肝损害的影响及其内质网应激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6 杨雪;GRP78、ATF4、VEGF和CD34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学因素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7 李艳丽;PI3K/Akt信号通路在头部浅低温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8 孙丽燕;Parkin蛋白在SOD1-G93A转基因小鼠腰髓中的表达[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9 王尧淇;Necrostatin-1对脑外伤后自噬及凋亡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3年

10 付裕;前列腺素E1在内质网应激诱导人正常肝细胞株L0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探讨[D];遵义医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270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270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8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