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阿司匹林单独或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入院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6 13:28
【摘要】:目的:既往对于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预防脑卒中再发效果是否优于阿司匹林单独用药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本研究利用北京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数据库的资料,在大样本人群数据的基础上比较联合用药和单独用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入院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设计方法,从北京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数据库中提取主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患者的首条入院记录作为本研究的基线,根据患者的基线用药情况分为阿司匹林单独用药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组。随访患者用药后是否因为主要结局事件再次入院,主要结局事件包括:(1)缺血性脑卒中复发;(2)脑梗死的出血性转化;(3)心肌梗死;(4)消化道出血。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两组之间的生存情况,并用Log-Rank检验生存曲线的差异。为控制混杂因素对基线的影响,对患者的基线数据采用倾向评分进行1∶1配对,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HR)。结果:从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纳入研究的患者共计27 695人,其中联合用药组4 047人,单独用药组23 648人。由于患者的基线特征不均衡可比,所以用倾向评分进行1∶1配比,配比后两组各有4 046人。调整了一般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民族及伴随疾病情况和合并用药情况后,两组的生存曲线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组间的主要结局事件的HR值为0.91(0.82~1.01,P=0.0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协变量中性别HR=1.36(1.20~1.55,P0.05),伴随糖尿病HR=1.36(1.20~1.54,P0.05)、血脂异常HR=1.13(1.00~1.27,P=0.05)、心脏病HR=1.39(1.22~1.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HR=1.05(0.95~1.17,P0.05)不增加再入院风险。结论: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预防患者再次入院的效果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的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有合并症的患者首次发病后在防治复发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合并症。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whether the combination of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is better than aspirin alone in preventing stroke recurrence. On the basis of large sample population data, the effects of combination therapy and single medication on readmission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ere compare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used to extract the patients diagnosed as ischemic stroke from the medical insurance database of urban workers in Beijing. The patient's first admission record was used as the baseline of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baseline,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spirin alone group and clopidogrel combination group. The main outcome events include: (1) recurrence of ischemic stroke; (2)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3) myocardial infarction; (4)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KaplanMeier method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survival of the two groups, and Log-Rank was used to test the difference of survival curve.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influence of confounding factors on baseline, the baseline data of patients were matched with tendency score at 1:1 and Cox proportional risk model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risk ratio (hazard ratio,HR). Results: from January 2010 to September 2013, a total of 27 695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including 4 047 in the combined drug group and 23 648 in the single drug group. Because the baseline features of the patients were not balanced and comparable, the 1:1 proportioning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tendency score, and there were 4 046 people in each group after matching. After adjusting the general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ge, sex, nationality and concomitant diseases and combined use of drug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urvival curv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 06), and the HR value of the main outcome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0. 91 (0. 82 卤1. 01% P0. 07),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x HR=1.36 (1.20 卤1.55), diabetic HR=1.36 (1.201.54), dyslipidemia HR=1.13 (1.00 ~ 1.27) and heart disease HR=1.39 (1.221.58) in covariates. The combination of other antiplatelet drugs HR=1.05 (0.951.17P0.05) did not increase the risk of readmission. Conclus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f combined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in the prevention of readmission compared with aspirin alone.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should be actively treated while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recurrence after their first onse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30066,81573226)资助~~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绍则,陆健,卢永彪;缺血性脑卒中302例分析[J];现代康复;2000年13期

2 宋彩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1年03期

3 王玉玲;老年人饮食、生活习惯与缺血性脑卒中[J];医学综述;2001年04期

4 谭清华,赵忠新,邵福源,李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和激活诱导分子的表达[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年01期

5 王凤芹,刘翠梅;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个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2年07期

6 罗春华,李国静,赵武,陈华蓉;1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和血糖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03年04期

7 陈义禄;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35例诊治体会[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3年04期

8 陈小转,陈志祥;30例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液流变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年03期

9 郭罗勇,钟红跃;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3年01期

10 杨晓阳,刘文静;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健蓉;许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规律临床研究及对策[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肖艳;张晓莺;何瑛;李燕云;徐隽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孟昭义;李琳;张国斌;;缺血性脑卒中病理[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沈介明;熊立凡;;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白亮;;基层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和康复中存在的问题[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石娟;孔德磊;马跃文;王玮;;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周春;吴玉泉;卢小军;郑峗;张金彭;童辉;;高龄多动脉狭窄患者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度分析[A];第三届江浙沪三地老年医学高峰论坛暨2012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金友雨;臧秋玲;郑晋华;叶祖森;韩钊;肖美娟;王苹莉;;缺血性脑卒中各病因学亚型发病时间的探讨[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王耀光;郑炎炎;;60岁以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王红霞;陈步星;赵性泉;夏青;马力;田俊平;冯桂荣;王琰;;血压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新;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丁香;缺血性脑卒中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益[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葛宗渔 整理;远离缺血性脑卒中要把“坏胆固醇”控制好[N];光明日报;2014年

4 卫讯;未来三年我国将完成100万人脑卒中筛查[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杨声瑞 赵强;缺血性脑卒中病因有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附二医脑科康复中心 王小同;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N];温州日报;2005年

7 杨声瑞;赵强;预警脑卒中发生研究有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文郁;缺血性脑卒中要对症治疗[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9 付东红;血压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蓝天;脑卒中不等于脑出血[N];民族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平;缺血性脑卒中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童叶青;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炎症因子及候选基因多态性与环境暴露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毛蕾蕾;调节性T细胞输注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tPA溶栓后出血转换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14年

4 张振昶;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易感基因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韩新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athepsin S/Cystatin C水平与动脉斑块性质及短期预后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6 张顺;磁共振非高斯分布扩散峰度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黄明;CXCL12/CXCR4拮抗剂AMD3100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刘芳;脂联素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马丽媛;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10 王兵;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基因的系列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新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2 马亚新;Lokomat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刘丽娟;多模式MRI指导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李光华;血清Nexilin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5 黎肖弟;C反应蛋白1444C>T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D];中南大学;2008年

6 吴征瑜;缺血性脑卒中与血脂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刘会芹;151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D];延边大学;2008年

8 李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9 周翔鱼;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分析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09年

10 张娜;中国汉族人群白介素-18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74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274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a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