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Wilson病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脏免疫功能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8 09:51
【摘要】:目的:研究Wilson病脾脏病理形态学,细胞免疫指标的表达以及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状况,了解WD脾切除患者脾脏免疫指标与中医辨证之间的相关性,了解WD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行脾脏精准切除术后脾脏相关指标免疫指标及脾组织内铜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机制。方法:1.标本收集对象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于2015年04月~2016年12月期间确诊的WD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20人,患者都需符合全脾精准切除术的手术指征,签订知情同意书后收集该组脾脏标本2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WD患者行西医的临床分型、Goldstein分级,运用中医四诊合参,对WD患者行中医辨证分型。对照组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满足行脾脏精准切除术,签订知情同意书后术后留取脾脏标本16例。外伤后脾破裂组为外伤导致脾破裂后行脾切除术的患者,该组患者术前体检指标均正常,签订知情同意书后收集脾脏标本20例。2.将脾组织制作成冰冻切片行HE染色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Wilson病患者脾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3.使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各组脾组织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相对表达水平。4.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5.采用“原子发射广谱法”测定检测各组内脾组织铜、锌、铁微量元素的含量情况。6.分析各组之间免疫指标的差异。结果:1.各组脾组织的形态学特点WD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脾脏形态观察(冰冻切片制作后HE染色)脾脏被膜结构明显,红髓、白髓边界尚清晰,数量上白髓与外伤后脾破裂组比较不存在明显的改变,白髓可见淋巴细胞聚集;红髓中脾索数量较外伤后脾破裂组略有减少;脾小梁结构多不规则,不完整。(200倍镜下视野)。巨噬细胞数量较正常组织略有增多,偶见个别细胞形态异常(400倍镜下视野)。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亢患者脾脏形态观察(冰冻切片制作后HE染色)脾脏被膜结构明显,红髓、白髓界限不甚分明,红髓内脾索结构明显减少,视野内满布炎症细胞浸润,脾小梁结构不完整,形态不规则(200倍镜下视野)。视野内炎细胞浸润严重(400倍镜下视野)。外伤后脾破裂组患者脾脏形态观察(冰冻切片制作后HE染色)脾脏被膜被膜结构明显,红髓、白髓界限分明,白髓中可以看见大量的淋巴细胞;红髓所在区域有分布的脾索及大小不等的脾窦(脾血窦),被膜附近可以观察到脾小梁完整呈条索状,小梁静脉偶见(200倍镜下视野)。白髓中聚集着的大量淋巴细胞形态正常(400倍镜下视野)。2.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脾组织内G-CSF、TGF-β1的蛋白定量表达三组间G-CSF/GAPDH在脾组织内的相对表达量不具统计学意义(p值=0.076,p0.05)。三组间TGF-β1/GAPDH在脾组织内的相对表达量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0.005,p0.01):外伤后脾破裂组脾组织TGF-β1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WD合并脾亢组和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WD合并脾亢组与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亢组脾组织内TGF-β1相对表达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0.310,p0.05)。3.ELISA法检测各组脾组织内IL-8、IL-18、TNF-α的表达量三组间IL-8在脾组织内的表达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0.008,p0.01):外伤后脾破裂组脾组织IL-8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WD合并脾亢组、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WD合并脾亢组与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亢组脾组织内IL-8的表达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0.472,p0.05)。三组间IL-18在脾组织内的相对表达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41,p0.05):WD合并脾亢组脾组织IL-18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外伤后脾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45,p0.05),而WD合并脾亢组与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亢组、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亢组与外伤后脾破裂组脾组织IL-8的相对表达量无差异性,不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09、0.718,p0.05)。三组间TNF-α在脾组织内的相对表达量不具统计学意义(p值=0.667,p0.05)。4.各组脾组织内微量元素的检测三组间脾组织内Cu的含量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值=0,p0.01):WD合并脾亢组脾组织Cu含量高于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亢组、外伤后脾破裂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而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亢组与外伤后脾破裂组脾组织内Cu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值=0.733,p0.05)。三组间脾组织内Zn的含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886,p0.05)。三组间脾组织内Fe的含量有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0.005,p0.01):WD合并脾亢组脾组织Fe的含量高于外伤后脾破裂组(p值=0.04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亢组脾组织Fe的含量高于外伤后脾破裂组(p值=0.01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D合并脾亢组与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亢组脾组织Fe的含量无差异性,不有统计学意义(p值=0.7744,p0.05)。5.WD合并脾亢组各指标的中医证型比较WD合并脾亢组各中医证型脾组织内检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69、0.340、0.469、0.627、0.052、0.155、0.303,p0.05)。结论:1.WD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脾脏形态观察,红髓中可以观察到脾索数量较外伤后脾破裂组减少;巨噬细胞数量较正常组织略有增多,偶见个别细胞形态异常;脾小梁结构多不规则。2.WD合并脾功能亢进组脾组织内TGF-β1、IL-8相对表达量高于外伤后脾破裂组,IL-18相对表达量低于外伤后脾破裂组,提示患者存在免疫紊乱状态。3.WD合并脾功能亢进组脾组织内Cu明显高于外伤后脾破裂组及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亢组,提示脾脏也是WD铜沉积的靶器官之一。WD合并脾亢组与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亢组脾组织内铁含量都超过外伤后脾破裂组,提示WD患者存在铁代谢异常。4.WD合并脾功能亢进组各中医证型脾组织内检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丽娟;邵宗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异常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年05期

2 王悦芸;刘琪;安欣宇;周如月;冯晓声;贾爱卿;王贵平;;黏膜免疫系统及黏膜免疫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15年07期

3 禄颖;翟双庆;;《内经》病因理论对陈无择“三因学说”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5年02期

4 王秀秀;刘艳丽;范华;杨美娜;赵肖磊;石凯;韩金祥;;中医证与生物熵的同构性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年12期

5 王磊;褚海波;赵建华;徐永波;菅凤国;王涛;王敏;祝筱姬;李坤;郭文君;;门静脉高压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红髓笔毛微动脉的比较研究[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4年10期

6 王菲菲;李立宇;;炎性细胞因子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年09期

7 黄龙;于庆生;潘晋方;帅剑锋;梁久银;张琦;刘举达;王振;;外科辅助治疗肝豆状核变性231例临床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4年03期

8 江杰;王利红;李丽;;中医药对肝纤维化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4年05期

9 丁宁;朱军;;靶向B细胞抗原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小分子抑制剂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J];白血病.淋巴瘤;2013年11期

10 古春青;;镇肝补肾消痰汤治疗颤证50例[J];中医研究;201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小娟;胃癌中CD40信号调节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生物学功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方向;基于突触可塑性和MAPK/ERK信号通路的清热利胆解毒方对铜负荷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干预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黄长文;轻度热应激大鼠脾脏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4 袁艳霞;烟酰胺、四环素和氨苯砜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分子机制初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5 练诗梅;人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扩增、鉴定及抗白血病作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6 方廖琼;羊胎盘免疫调节因子的免疫促进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f思辰;多种载体蛋白对TNFα免疫原性影响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王翼洁;肝豆汤对Wilson病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调节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张迪;益生菌对雏鸡免疫器官免疫功能及β-防御素-1mRNA表达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4 付晓明;WD患者脑深部灰质核团铁含量的SWI检测及其铁含量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余小玲;WD患者合并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前后免疫功能状态的改变及其机制探讨[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刘艺;脾脏巨噬细胞通过exosomes传递抗原给树突状细胞参与CD4~+T细胞免疫反应[D];泰山医学院;2014年

7 方建强;超声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4年

8 刘焕亮;乙肝后肝硬化脾亢患者脾动脉改变的DSA初步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3年

9 张璇;重组人CR1-SCR1-3活性片段的制备及其对补体介导的脓毒症炎症损伤的保护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10 王青;明清时期痰瘀互结证的证素特征及治疗规律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318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318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9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