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幅整合脑电图、生化标记物与脑室内出血早产儿病理生理及神经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5 14:44
【摘要】:目的:随着各地新生儿监护室技术不断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较前显著升高,但存活的早产儿中仍有很大的一部分由于产前、产时或出生后的各种病理因素所致合并有出血性脑损伤,早期在临床上可出现颅内出血的相应症状和体征,重者可导致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Germinal matrix-intraventricular haemorrhage,GM-IVH)是早产儿最常见的颅内出血形式,其发生率与孕周、出生体重等因素等成反比,与早产儿新生血管不成熟、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差、生后早期缺氧等因素有关。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组织增生、胚胎发育、伤口愈合和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 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是一种促进神经细胞生长活动的营养性蛋白质,二者可能与脑室内出血的发生及预后有关。作为早期干预和预防的基础,颅内出血在临床上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本课题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对新生儿监护室中的早产儿进行床旁脑功能监测,结合颅脑超声、核磁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同时对发生颅内出血的早产儿与未发生颅内出血的早产儿血清中不同时段VEGF、BDNF进行比对,后期对该部分早产儿进行发育随访,研究aEEG在诊断及预测颅内出血早产儿神经发育中的价值,探讨不同时间段VEGF、BDNF浓度与颅内出血及其神经预后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干预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生后转入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25周≤胎龄≤34周)为研究对象,除外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发育畸形、脑白质软化、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可能引起脑损伤的干扰因素的早产儿,共收集病例86例,其中正常组早产儿41例,颅内出血早产儿45例。应用数字化振幅整合脑功能监护仪(CFM3000)对入选患儿在生后72小时内进行aeeg描记,每次描记6h。用两人进行盲法判读,由专人对所有的aeeg资料进行电压测量,参照burdjalov等创建的综合评分系统对图形进行分析:从曲线变异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界值及振幅窄带宽度等方面进行分值评定,再由该名新生儿的实际分值减去正常新生儿该孕周aeeg总分得到“差值”。常规在生后24-72小时内、1周、2-4周、纠正胎龄36-40周做床旁头颅b超检查,根据情况在纠正胎龄36-40周或出院时接受颅脑mri检查,记录所有检查结果,查阅其1岁时我院儿保发育随访记录。患儿生后24h内、7d由专门护理人员采取静脉血1ml常温下离心留取上清200ul置于-20℃冰箱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vegf、bdnf浓度。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的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出生胎龄、体重、头围、性别、生产方式比较对照组出生胎龄与脑室内出血早产儿组出生胎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出生胎龄与脑室内出血组出生体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出生胎龄与脑室内出血组头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出生胎龄与脑室内出血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出生胎龄与脑室内出血组生产方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aeeg对颅内出血诊断效果的比较正常早产儿组aeeg异常率与脑室内出血组早产儿aeeg异常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7.274,p=0.0070.05)。轻度颅内出血组早产儿aeeg异常率与正常早产儿组aeeg异常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948,p=0.3300.05)。重度颅内出血组早产儿aeeg异常率与对照组aeeg异常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0.01)。对照组aeeg评分差值为0.097±1.157,轻度颅内出血组aeeg评分差值为-0.312±1.060,二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颅内出血组aeeg评分差值为-5.15±1.068,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 aEEG、核磁在预测颅内出血预后方面比较对照组随访34例,中下智能6例,低智能0例;轻度颅内出血早产儿组随访29例,中下智能8例,低智能3例;两组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估结果有统计学差异(Z=-2.474 P=0.0130.05)。重度颅内出血患儿失访例数较多不进行统计学分析。轻度颅内出血组早产儿aEEG异常率为37.5%,与对照组aEEG异常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948,P=0.3300.05),轻度颅内出血早产儿组核磁异常5例,对照组核磁无异常,核磁异常率有统计学差异(χ2=5.559,P=0.0180.05)。aEEG在预测轻度颅内出血预后的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66%,核磁在预测轻度颅内出血预后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75%。4早产儿血清VEGF、BDNF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颅内出血组早产儿血清VEGF在生后24小时较生后7天的数值升高,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7天时VEGF较生后24小时下降。颅内出血组早产儿血清BDNF在生后7天低于生后24小时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24小时内血清VEGF含量与神经预后不良成正相关,24小时内血清BDNF含量与神经预后不良成负相关。结论:生后72小时内aEEG图形对预测早产儿重度颅内出血有意义,对正常早产儿、轻度颅内出血区分上无明显差异;早期可依据aEEG评分差值的方法评判不同孕周早产儿重度颅内出血发生的可能性;在预测轻度颅内出血预后方面a EEG灵敏度较核磁高,但特异性较核磁低。早期aEEG正常的I、II度颅内出血早产儿也不能除外运动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还应进一步完善头颅核磁检查;VEGF数值升高与脑室内出血早产儿预后不良有关,BDNF在脑室内出血早产儿中可能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4
本文编号:2333596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德胜;赖丽芝;蒋新华;何康成;;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系统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5年22期
2 魏春杰;江清林;朱晓峰;;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年03期
3 黄兴涛;梁秀梅;陈静;张奇志;陈永权;祁磊;;低场MRI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及预后分析[J];重庆医学;2014年22期
4 刘登礼;庄德义;邵肖梅;;早产儿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影响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年14期
5 高岩升;张小明;万传军;;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VEGF和MMP-9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1年04期
6 邓笑梅;龙隽;孙琴;刘杰波;;氧化应激与新生儿脑损伤[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0年01期
7 陈贵军;袁琼兰;;细胞凋亡与缺血性脑损伤[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年01期
8 高永红;邱明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结构及其多种生物学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15期
9 陈惠金;;努力提高我国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和防治水平[J];临床儿科杂志;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2333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3335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