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progression to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short term (1 week) of (TIA). Methods 54 TIA patients (progression group)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54 TIA patients (control group) with no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ge, sex,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history of diabetes, family history of stroke were included. History of smoking, history of drinking, number of TIA episodes, duration, admission hyperglycemia, postadmission hypertension, hyperlipidemia, fibrinogen (FIB),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carotid plaque, Sixteen factors, such as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were tested by t test or 蠂 2 test.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progression of TIA as a risk factor for cerebral infarction.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ypertension history, diabetes history, TIA attack times, duration, hyperglycemia at admission, hs-CRP, carotid plaque and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1 or P0.05). Further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TIA,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carotid plaque, duration and history of hs-CRP, diabetes were associ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hich we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short term of TIA.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risk factor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end to develop into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he short-term progression of TIA to cerebral infarction is the result of multiple factors and multiple mechanisms.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澳洋医院神经内科;
【分类号】:R74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丽;陈曦;;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2 许冬梅;孙怀军;李昆;冷文萍;王忻;季占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年03期
3 张丽;王健;;恶性脑梗死早期预测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05期
4 王娟;鲁明;;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年07期
5 贾岩;;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发病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9年1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敬;张良兵;;阿托伐他汀对颈内动脉易损斑块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2年06期
2 郭炯光;;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肌钙蛋白T和高敏C-反应蛋白及其检测的意义[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3 陈玉;李递通;;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1年10期
4 夏国文;;69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RP、cTnI联检结果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年01期
5 连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关系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年11期
6 隆维东;李坚;刘万彬;;不同红细胞压积对全血CRP测定的影响及校正措施[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01期
7 曹铭华;熊福水;吴明超;高黎明;;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疗效评价[J];河北医药;2010年07期
8 姚涛;袁秀珠;;急性脑梗死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脂质代谢及相关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0年11期
9 郭丽萍;王红珍;高良;;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0年19期
10 张妍;杜新芳;刘保军;王彦霞;马普红;;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10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朴雪花;降浊清肝汤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线滟;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徐元杰;静脉冠脉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心肌灌注及预后的临床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3 陈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4 康振峻;成人巨大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随访与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5 秦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前后血清CXC趋化因子16的变化[D];郑州大学;2011年
6 张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风险的预测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刘卫国;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临床研究[D];泰山医学院;2009年
8 赵宝民;康脑液1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河北北方学院;2010年
9 成银宏;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非介入患者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观察[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琳;;超敏C反应蛋白临床应用进展[J];河北医药;2006年06期
2 黄红莉,陈保健;TIA-脑梗死与脑梗死的临床对比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年03期
3 郭毅,周志斌,姜昕,赵宏文,陈实,古坤毅,马可夫;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年05期
4 韩仲岩,赵仁亮;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和脑梗死关系的重新认识[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年06期
5 曾进胜;值得高度重视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09期
6 刘颖;李永杰;高旭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年19期
7 洪柳;莫亚杰;谭超;;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和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08年13期
8 沈彬,吴宗贵;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上海医学;2004年04期
9 曹宇,杨侃,蒋卫红,肖丽;血清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3年04期
10 樊东升;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疾病[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红;刘宏顺;芮汉臣;夏红;张祥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分析[J];临床荟萃;2010年05期
2 于文霞;秦振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荟萃;2010年14期
3 刘宏顺;王志红;芮汉臣;夏红;;ABCD~2评分结合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年11期
4 王为强;任明山;杨毅;;用ABCD~2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年03期
5 胡光;张鹏;刘伟涛;黄辉琴;;TIA短期内进展致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研究[J];海南医学;2009年06期
6 徐文苑;黄经纬;吴裕臣;;短期内发展成脑梗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J];临床荟萃;2006年21期
7 江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27期
8 霍阳;李永杰;付伟;任正洪;高旭光;;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7年03期
9 张强;张瑞彪;孟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与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的相关性[J];山东医药;2008年01期
10 杜敢琴;马晓娟;戚纪胜;黄丽娜;孙圣刚;;伴有DWI异常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特点[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军平;武霞;李晓玲;;脑梗死复发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田成林;蒲传强;李雪梅;李正军;;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李文华;;糖尿病性脑梗死78例临床分析[A];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病学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闵汇刚;李承晏;刘志超;;TIA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黄金忠;赵合庆;;进展型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刘焰明;张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蔡军红;刘沙林;彭海燕;黎美娟;郑粤湘;;影响脑梗死病人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对策[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吴大鸿;陈建华;刘晓娟;王启春;曾鸿;;脂蛋白(a)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黄文;周华东;陈曼娥;;脑梗死和脑梗死高危人群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变化及意义[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闫铁云;;社区脑梗死危险因素在老年人群中的分布及其集聚[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进;清晨发生脑梗死事出有因[N];保健时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白剑 通讯员 李健;争分夺秒治疗脑梗死[N];保定日报;2006年
3 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神经内科 刘明勇;腹泻引来脑梗死[N];保健时报;2007年
4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教授 罗学宏;老人一氧化碳中毒警惕并发脑梗死[N];健康报;2006年
5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教授 罗学宏;一氧化碳中毒小心脑梗死[N];大众卫生报;2005年
6 张科;治疗脑梗死的注意事项[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刘振国;脑梗死防治的误区[N];光明日报;2008年
8 吴翠秀;当心,腹泻诱发脑梗死[N];大众卫生报;2006年
9 王丽;低血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10 朱丽丽;我国脑梗死静脉溶栓率远低于发达国家[N];中国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兴文;1.缺血性脑卒中直接医疗成本及其与预后关系研究 2.血浆金属蛋白酶9对动脉粥样斑块相关的脑血管事件的预测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2 田成林;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相关因素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3 杨玉梅;脂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赛晓勇;西安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全死因与脑卒中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5 贺运河;脑梗死危险因素与微观辩证及益气活血法疗效机理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1年
6 齐向华;失眠症患者“昼不精,,夜不瞑”状态的相关理论及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李涛;低温高渗盐水治疗脑梗死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牛琦;蛋白S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9 华宝来;凝血系统活化与脑梗死高危分层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10 邓明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与实验室特点分析及动静脉血栓形成获得性/遗传性危险因素筛查[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辉;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2 张莉;内脂素、脂联素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陶莹;颅内动脉瘤患者相关因素对开颅手术预后的影响及颅内动脉瘤危险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4 刘妮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5 朱凌云;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与危险因素分析[D];石河子大学;2008年
6 吴雪梅;C反应蛋白、颈动脉斑块及其他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7 吴雅芳;急性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8 邱丽;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Meta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9 张轶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因素的探讨[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10 王占芬;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47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347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