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素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防治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8 18:59
【摘要】:目的:观察苦参素(MAT)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防治作用,探讨MAT对EAE大鼠防治作用的机制,为其治疗多发性硬化(MS)寻找理论依据。方法:将6-7周龄、体重180-220g的雌性Wistar实验大鼠50只按每组10只的数量随机分成5组。以豚鼠脊髓匀浆(GPSCH)作为致敏抗原,完全福氏佐剂(CFA)作为抗原佐剂,两者混合后制成致敏剂对随机选出的4组大鼠进行致敏后建立EAE模型,并设为EAE对照组,低、中、高剂量MAT组(MAT-L组、MAT-M组、MAT-H组),剩余1组为正常对照组。自造模当日起,正常对照组和EAE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常规饲养,MAT-L组、MAT-M组、MAT-H组连续15日分别应用MAT胶囊50mg/kg·d、100mg/kg·d、200mg/kg·d剂量灌胃一次。造模后需每日定时观察各组Wistar实验大鼠的临床表现如精神饮食、体重变化、肢体活动等以确定发病潜伏期、进展期,并进行高峰期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未发病的大鼠观察1月后处死,发病的EAE大鼠以连续3天观察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未加重,或出现严重共济失调、肢体完全瘫痪、濒死的时间作为实验终止时间。同时在实验终止时留取大鼠外周静脉血、脑组织等保存待检测。通过病理检查、ELISA等检测方法,观察大鼠发病高峰期脑组织炎症病理改变及脑组织匀浆中Th1、Th2、Th17代表性细胞因子浓度变化和静脉血髓鞘碱性蛋白(MBP)浓度、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例变化。根据EAE和MS的免疫机制选定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分别作为Th1、Th2、Th17代表性细胞因子。通过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大鼠发病情况:(1)临床表现:正常对照组大鼠精神、饮食、睡眠及活动同平时,未见有发病表现。EAE大鼠造模后不同程度出现毛色暗淡、精神差、饮食睡眠下降、活动减少、尾巴无力、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甚至抽搐死亡等现象。各MAT组大鼠的临床表现较EAE对照组轻,其中以MAT-H组最轻。(2)发病潜伏期:EAE大鼠发病潜伏期时间以EAE对照组最短,为9.30±0.94天;MAT-H组最长,为16.60±0.97天。与EAE对照组相比,各MAT组潜伏期时间延长显著(P0.01);MAT-L组、MAT-M组、MAT-H组大鼠潜伏期时间依次延长,各MAT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疾病进展期:各组EAE大鼠疾病进展期时间以EAE组最长,为7.20±1.14天;MAT-H组最短,为2.90±0.74天。与EAE对照组相比,各MAT组进展期时间显著变短(P0.01);MAT-L组、MAT-M组、MAT-H组大鼠进展期时间依次缩短,各MAT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4)发病高峰期神经功能障碍评分:疾病高峰期各组EAE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以EAE对照组最高,为3.70±0.95分;MAT-H组最低,为2.00±0.82分。与EAE对照组相比,各MAT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下降(P0.01、P0.05);MAT-L组、MAT-M组、MAT-H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依次降低,各MAT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发病症状严重程度及死亡率:各组EAE大鼠发病症状及死亡率以EAE对照组最高,MAT-H组最低;与EAE对照组相比,各MAT组发病症状及死亡率降低(P0.01、P0.05)。MAT-L组、MAT-M组、MAT-H组大鼠发病症状及死亡率依次降低,各MAT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中枢神经系统(CNS)病理变化:(1)脑组织病理变化:各组EAE大鼠脑组织均可见数量不等的炎性细胞,对脑组织及血管的浸润程度不同,以EAE对照组最为明显,MAT-H组最轻,正常对照组未见异常。EAE对照组脑组织病理切片改变典型,表现为散在白质炎性脱髓鞘及少突胶质细胞破坏,严重可见轴索结构破坏,呈空泡样缺失。MAT-L组、MAT-M组、MAT-H组大鼠脑组织炎症病理改变程度依次减轻。(2)脑组织炎症病理评分:各组EAE大鼠病理评分以EAE对照组最高,为2.9±0.32分;MAT-H组最低,为1.2±0.63分。与EAE对照组相比,各MAT组病理评分降低明显(P0.01、P0.05);MAT-L组、MAT-M组、MAT-H组大鼠脑组织炎症病理评分依次降低,各MAT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3.大鼠脑组织匀浆中细胞因子含量变化:与正常对照组脑组织匀浆中IFN-γ、IL-17浓度及IFN-γ/IL-4值相比,EAE对照组、各MAT组其值显著上升(P0.01);与EAE对照组相比,各MAT组脑组织匀浆中IFN-γ、IL-17浓度及IFN-γ/IL-4值水平明显下降(P0.01)。MAT-L组、MAT-M组、MAT-H组大鼠脑组织匀浆中IFN-γ、IL-17浓度及IFN-γ/IL-4值依次下降,各MAT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与正常对照组脑组织匀浆中IL-4浓度相比,EAE对照组、各MAT组其浓度水平下降明显(P0.01);与EAE组相比,各MAT组脑组织匀浆中IL-4浓度水平明显上升(P0.01)。MAT-L组、MAT-M组、MAT-H组大鼠脑组织匀浆中IL-4浓度依次升高,各MAT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4.大鼠静脉血中MB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静脉血中MBP浓度相比,EAE对照组、各MAT组其浓度水平显著上升(P0.01);与EAE对照组相比,各MAT组静脉血中MBP浓度水平明显下降(P0.01)。MAT-L组、MAT-M组、MAT-H组大鼠静脉血中MBP浓度依次下降,各MAT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5.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例变化: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EAE对照组、各MAT组静脉血中CD4+、CD8+淋巴细胞比例降低(P 0.01、P0.05),CD4+/CD8+值升高(P0.05)。与EAE对照组相比,各MAT组静脉血中CD4+、CD8+淋巴细胞比例升高(P0.01),CD4+/CD8+值降低(P0.01)。与MAT-L组相比,MAT-M组、MAT-H组静脉血中CD4+、CD8+淋巴细胞比例升高(P0.01、P0.05),CD4+/CD8+值降低(P0.01、P0.05)。与MAT-M组相比,MAT-H组静脉血中CD4+、CD8+淋巴细胞比例升高(P0.01、P 0.05),CD4+/CD8+值降低(P0.05)。6.大鼠发病高峰期免疫生化指标与临床及病理相关性分析:(1)EAE对照组及各MAT组大鼠脑组织匀浆中IFN-γ水平与发病潜伏期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疾病进展期、高峰期神经系统功能受损、脑组织炎症病理改变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EAE对照组及各MAT组大鼠脑组织匀浆中IL-4水平与发病潜伏期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与疾病进展期、高峰期神经系统功能受损、脑组织炎症病理改变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3)EAE对照组及各MAT组大鼠脑组织匀浆中IL-17水平与发病潜伏期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与疾病进展期、高峰期神经系统功能受损、脑组织炎症病理改变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 结论:1.EAE大鼠发病高峰期机体免疫失去平衡,CD4+、CD8+淋巴细胞比例下降,两者比值上升;促炎症因子IFN-γ、IL-17分泌增加,抗炎症因子IL-4分泌减少;MBP浓度升高。2.MAT具有减轻EAE大鼠的发病症状程度,使发病潜伏期延长、疾病进展期缩短,降低发病高峰期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减轻脑组织炎症细胞的病理损害作用,其影响程度与MAT剂量大小呈正相关。3.MAT防治EAE大鼠机制可能与使CD4+、CD8+淋巴细胞比例上升,两者比值下降;降低促炎症因子IFN-γ、IL-17及升高抗炎症因子IL-4的分泌;使Th1细胞表达下降,Th2细胞表达升高,维护Th1/Th2轴平衡等有关,从而发挥对EAE大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其调节程度与MAT剂量大小呈正相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泸州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4.3
本文编号:2363970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泸州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阚晶;李俊;冯利杰;;苦参素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J];安徽医药;2011年11期
2 靳雁斌,颜光涛;细胞因子与多发性硬化病的关系[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2年03期
3 何夏秀;张显彬;冯兴华;;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2010年05期
4 朱艳琴;王凯娟;徐玉芳;;苦参素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增殖的抑制作用[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5 尹明实,崔香玉,朴红心,周振霞;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初步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年04期
6 王会贤,章灵华,黄艺,钱玉昆;氧化苦参碱对LAK细胞活性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1994年01期
7 楚尧娟;阚全程;朱琳;宋一帆;郭小彬;;苦参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0年15期
8 秦新月,余刚,董为伟,廖晓岗;多发性硬化研究的动物模型制备[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6期
9 宋瑜;李咏梅;李燕娜;;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湿疹64例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年09期
10 周建芳;苦参素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2例[J];医药导报;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2363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3639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