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CYP450s及ABCB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21 08:5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福建汉族人群中CYP2C19*2、*3、*17、CYP2C9*3及ABCB1C3435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并分析这5个基因多态对服用氯吡格雷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影响。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及直接测序技术对1000名没有亲缘关系的福建汉族志愿者CYP2C19*2、*3、*17、CYP2C9*3及ABCB1C3435T基因多态位点进行检测,了解其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回顾性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985名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门诊、电话随访,,选取规律服用常规治疗剂量的氯吡格雷满一年的患者(n=114名),评估其CYP2C19*2、*3、*17、CYP2C9*3及ABCB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情况的相关性。同时,我们用mRS评分评估其入院时及服药满1年时的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在所筛查1000名健康志愿者中,CYP2C19*2、*3、*17、CYP2C9*3、ABCB1C3435T的频率分别为33.0%、5.75%、0.30%、1.95%、41.85%。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位点分型,中间代谢型(*1*2和*1*3)与弱代谢型(*2*2、*2*3)分别占47.7%和14.9%。根据ABCB1C3435T基因多态位点功能代谢分型,高代谢型(CC型)、中等代谢型(CT型)及低代谢型(TT型)分别占32.0%、52.3%、15.7%。在服药满1年的患者中(n=114),再发缺血性脑卒中23人。弱代谢型较正常代谢型及中间代谢型的脑卒中复发风险高(OR=2.156,P=0.026);携带有CYP2C19*2弱等位基因的脑卒中复发的风险增高(OR=2.993,P=0.013);既往有卒中史者更容易发生卒中复发(OR=4.146;P=0.019)。然而,CYP2C19*3、*17,CYP2C9*3及ABCB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复发风险无显著相关。 结论氯吡格雷药物基因CYP2C19、CYP2C9在人群分布上存在种族/地区差异,福建汉族人群中该多态分布与国内北方汉族、南方汉族人群及东亚、日本人群没有明显差异。在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随访中发现,CYP2C19*2的基因多态性是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CYP2C19*3、CYP2C19*17、CYP2C9*3及ABCB1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复发无显著相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CYP2C19*2,*3,*17,CYP2C9*3 and ABCB1C3435T gene polymorphisms in Fujian Han population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risk of stroke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taking clopidogrel.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and direct sequencing technique were used to study CYP2C19*2,*3,*17, in 1000 unrelated Fujian Han Chinese volunteers. The polymorphic loci of CYP2C9*3 and ABCB1C3435T genes were detected to find out the distribution of gene polymorphism. The clinical data of 985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March 2011 to March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YP2C19*2,*3,*17,CYP2C9*3 and ABCB1C3435T gene polymorphisms and the recurrence of ischemic stroke was evaluated in 114 patients (n = 114) who regularly took clopidogrel for one year. At the same time, the mRS scor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functional recovery at admission and at the end of 1 year. Results among the 1000 healthy volunteers screened, the frequency of CYP2C19*2,*3,*17,CYP2C9*3,ABCB1C3435T was 33. 0 and 5. 75, and 0. 30, 1. 95 and 41. 85,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polymorphic loci of CYP2C19 gene, the intermediate metabolic type (* 1t2) and the weak metabolic type (* 2) accounted for 47. 7% and 14. 9%,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al metabolic classification of polymorphic loci of ABCB1C3435T gene, high metabolic type (CC type), moderate metabolic type (CT type) and low metabolic type (TT type) accounted for 32.0% and 52.3% respectively. Among the patients who had taken the drug for more than one year (n = 114), 23 patients had recurrent ischemic stroke. The risk of stroke recurrence was higher in the weakly metabolized type than in the normal metabolic type and intermediate metabolic type (OR=2.156,P=0.026), and in the stroke with weak CYP2C19*2 allele (OR=2.993,P=0.013). Stroke recurrence (OR=4.146;P=0.019) is more likely in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stroke. However, CYP2C19*3,*17,CYP2C9*3 and ABCB1C3435T gene polymorphism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troke recurrence risk. Conclusion the distribution of clopidogrel drug gene CYP2C19,CYP2C9 is different in populat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lopidogrel gene CYP2C19,CYP2C9 between Fujian Han population and northern Han population, southern Han population, East Asian population and Japanese population. In the follow-up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it was found that CYP2C19*2 gene polymorphism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stroke recurrence, while CYP2C19*3,CYP2C19*17,CYP2C9*3 and ABCB1 gene polymorphism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troke recurrence.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亚军;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病因研究进展[J];陕西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2 秦震;我国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3 黄如训;应重视缺血性脑卒中的个体化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4 孙鑫贵;钙摄入与妇女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0年04期

5 曹玄林;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现状[J];河北医药;2000年12期

6 温仲民,包仕尧;抗血小板药物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现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年04期

7 黄如训;缺血性脑卒中的个体化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0年01期

8 戚晓昆,朱克;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0年01期

9 扈林,张燕,师允坤;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临床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0年01期

10 黄立新;抗栓灵含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3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艳;张晓莺;何瑛;李燕云;徐隽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沈介明;熊立凡;;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袁荣峰;谢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李泽军;褚泰伟;刘新起;王祥云;;缺血性脑卒中示踪剂的设计、合成、与药理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周春;吴玉泉;卢小军;郑峗;张金彭;童辉;;高龄多动脉狭窄患者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度分析[A];第三届江浙沪三地老年医学高峰论坛暨2012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金友雨;臧秋玲;郑晋华;叶祖森;韩钊;肖美娟;王苹莉;;缺血性脑卒中各病因学亚型发病时间的探讨[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孙绍洋;陆正齐;;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与非急性期血压控制的研究进展[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8 郭吉平;黄久仪;曹奕丰;杨永举;王桂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前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特征[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汪丽;齐国先;;急性心肌梗死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杨峗;吴晓牧;;卒中后高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新;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丁香;缺血性脑卒中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益[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葛宗渔 整理;远离缺血性脑卒中要把“坏胆固醇”控制好[N];光明日报;2014年

4 卫讯;未来三年我国将完成100万人脑卒中筛查[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杨声瑞 赵强;缺血性脑卒中病因有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附二医脑科康复中心 王小同;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N];温州日报;2005年

7 杨声瑞;赵强;预警脑卒中发生研究有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文郁;缺血性脑卒中要对症治疗[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9 付东红;血压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刘 波;手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N];大众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平;缺血性脑卒中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童叶青;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炎症因子及候选基因多态性与环境暴露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芳;脂联素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4 马丽媛;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5 王兵;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基因的系列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6 刘学东;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7 齐志伟;缺血性脑卒中诱发肠屏障改变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8 杜丹华;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家族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白玉龙;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陈思涵;武汉城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现状调查[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征瑜;缺血性脑卒中与血脂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刘会芹;151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D];延边大学;2008年

3 李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4 郭金;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5 刘志强;循环内皮祖细胞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陈小良;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关联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7 李莉;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D];南华大学;2007年

8 刘潇强;血清脂蛋白(a)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9 谭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0年

10 徐营营;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88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388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2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