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对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皮质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2-28 08:12
【摘要】:目的观察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对缺血-再灌注(I/R)小鼠皮质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选用10~12周龄的健康雄性清洁级昆明小鼠28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I/R组(81只)、I/R+CART组(81只)和假手术组(63只)、假手术+CART组(63只)。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h再灌注模型。I/R+CART组于再灌注前经尾静脉注射CART(0.5μg,200μl),假手术+CART组予以等剂量CART;每24小时重复给药1次。在实现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24h、72h和7d)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检测I/R组和I/R+CART组脑梗死体积;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突触超微结构变化,并对突触形态学参数进行定量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再灌注72h皮质梗死周围区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小鼠造模后24、72h和7d皮质切片中突触数量明显减少[3.37±0.38)个/μm~2比(7.04±0.55)个/μm~2,(2.89±0.22)个/μm~2比(6.89±0.04)个/μm~2,(3.25±0.18)个/μm~2比(6.78±0.42)个/μm~2;均P0.05],PSD密度明显下降[24.4±2.8)nm比(47.3±6.1)nm,(23.8±3.7)nm比(46.5±7.5)nm,(24.6±2.2)nm比(48.1±5.1)nm:均P0.05],突触间隙宽度增大[25.2±2.1)nm比(21.5±1.6)nm、(25.2±1.4)nm比(21.3±1.0)nm,(23.7±2.6)nm比(21.6±1.6)nm;均P0.05];再灌注后72h时间点PSD-95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2)与I/R组比较,I/R+CART组小鼠I/R后24、72h和7d脑梗死体积缩小[分别为(29.0±1.9)%比(36.3±1.4)%,(38.1±1.4)%比(47.6±2.7)%,(36.0±2.8)%比(42.5±2.0)%;均P0.05];再灌注后72h时间点突触数量[4.32±0.35)个/μm~2]明显增多(P0.05),PSD-95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再灌注后24、72 h和7d各时间点PSD密度[分别为(33.8±3.4)、(34.2±4.6)、(38.2±4.0)nm]增厚(均P0.05);而各时间点突触间隙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ART可缩小I/R小鼠脑梗死体积,改善缺血损伤后小鼠脑皮质神经细胞突触可塑性。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caine-amphetamine regulated transcription peptide (CART) on synaptic plasticity in ischemic reperfusion (I / R) mice. Methods 288 healthy male Kunming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 / R group (n = 81), I / R CART group (n = 81), sham operation group (n = 63) and CART group (n = 63). To establish the model of (MCAO) 2 h reperfusion in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I / R CART group was injected with CART via caudal vein before reperfusion (0. 5 渭 g / 200 渭 l),) CART group was given CART; at the same dose once every 24 hour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reperfusion (24 h, 72 h and 7 d), the infarct volumes of I / R group and I / R CART group were measured by using 2-ti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 staining. The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of synapse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re observ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the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of synapses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expression of postsynaptic dense substance 95 (PSD-95) protein was observed by Western Blot method. Results (1) compared with the sham-operated group, the synapses in the cortex sections of the I / 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3.37 卤0.38] / 渭 m ~ (2) / 渭 m ~ (2) / (7.04 卤0.55) / 渭 m ~ (2). (2.89 卤0.22) / 渭 m ~ (2) vs (6.89 卤0.04) / 渭 m ~ (2), (3.25 卤0.18) / 渭 m ~ (2) / 渭 m ~ (2), (6.78 卤0.42) / 渭 m ~ (2); The density of PS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24.4 卤2.8 nm vs (47.3 卤6.1) nm, (23.8 卤3.7) nm vs (46.5 卤7.5) nm, (24.6 卤2.2) nm vs (48.1 卤5.1) nm: P0.05]. Increased gap width [25.2 卤2.1) nm ratio (21.5 卤1.6) nm, (25.2 卤1.4) nm to (21.3 卤1.0) nm, (23.7 卤2.6) nm ratio (21.6 卤1.6) nm; The expression of PSD-95 protein decreased at 72 h after reperfusion (P0.05). (2) compared with the I / R group, the volum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I / R CART group decreased at 2472 h and 7 d after I / R [(29.0 卤1.9)% vs (36.3 卤1.4)%, (38.1 卤1.4)% vs (47.6 卤2.7)%, respectively]. (36.0 卤2.8)% vs (42.5 卤2.0)%; At 72 h after reperfusion, the number of synapses [4.32 卤0.35] / 渭 m-2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and the expression of PSD-95 protein increased (P0.05). The PSD density at 24 h and 7 d after reperfusion [(33.8 卤3.4), (, 34.2 卤4.6), (, 38.2 卤4.0) nm, respectively] was thickened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idth of synaptic space at each time point (P0.05). Conclusion CART can reduce the volum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I / R mice and improve the synaptic plasticity of cortical neurons after ischemia injury in mic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急诊医学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71122)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蕾;张良成;郭永正;;突触可塑性及相关物质的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09年09期

2 彭敏,朱熊兆;心理应激与突触可塑性[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年02期

3 ;衰老从40岁开始[J];生物学通报;2004年08期

4 沈方,张晓明,朱f^;学习记忆与突触可塑性及相关物质的研究[J];解剖学杂志;2004年05期

5 孙树敏;刘皓;;神经生长相关蛋白与突触可塑性[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毛慕华;刘宗生;胡江元;;长时程突触可塑性中的突触标识[J];生理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7 席艳;万建华;邓锦波;;突触可塑性的生物物理学基础和体视学测量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9年05期

8 肖胜;章军建;;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和突触可塑性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9年05期

9 冯波;胡鹏;王蓉;;突触后致密区与突触可塑性[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张涛;;与突触可塑性相关的神经振荡和信息流研究(英文)[J];生理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红慧;王青云;;突触可塑性影响下的第一类神经元网络的同步分析与放电转迁[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吴鹏飞;胡壮丽;杨远坚;王芳;陈建国;;巯基化合物对海马突触可塑性的调节作用及机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3 董智强;陈旭;曹立梅;;神经激肽B1受体与突触可塑性[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陈建国;王芳;胡壮丽;王伟;吴文宁;;能量代谢调节激素对离子通道和突触可塑性的作用及其机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5 吴正治;李明;李映红;张晓丽;贾秀琴;陈蔓茵;;天泰1号对自发老年性痴呆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电镜定量研究[A];2008年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贺文彬;张俊龙;陈乃宏;;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突触可塑性的分子开关?[A];第三届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雍政;颜玲娣;宫泽辉;;噻吩诺啡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8 吴巧凤;卢圣峰;余曙光;;沉默突触在突触可塑性及针灸促神经康复中的作用探讨[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澎涛;潘彦舒;黄启福;贾旭;严京;王永炎;;解毒通络方对脑缺血损伤后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胡前胜;董胜璋;陈学敏;;神经细胞粘附分子与学习记忆[A];2003年全国免疫毒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成都军区总医院 张虎军;大脑越用越灵有科学依据[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炜彦;Aβ损伤突触可塑性的作用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2 姚高毅;二氧化硫诱导学习记忆损伤的分子机制及阻断MAGL的保护作用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3 郭琳;PM_(10)及其代表性多环芳烃诱导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其分子机制[D];山西大学;2015年

4 刘丹;褪黑素2受体、糖原合酶激酶-3、蛋白磷酸酯酶-2A在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耿媛;高频rTMS改善老龄相关认知障碍的突触可塑性机制及相关代谢物变化[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6 张斌;Shp2活性在突触可塑性中的调控和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苏立达;小脑浦肯野细胞长时程突触可塑性若干分子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史学锋;阈下神经活动对大鼠视皮层突触可塑性影响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9 张萱;早期维生素A缺乏对智力发育及突触可塑性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10 庄平;培养大脑皮层感觉运动神经元活动依赖突触可塑性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蔺静静;单眼形觉剥夺弱视治疗前后突触素调节视皮质突触可塑性特征[D];新乡医学院;2015年

2 王玮;一种融合多种可塑性的脉冲神经网络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刘金霞;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4 王美丽;基于突触可塑性的兴奋性—抑制性平衡及放电率自稳态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5 杨菊;双受体激动剂CI-1206在Aβ1-42所致小鼠空间记忆障碍和突触可塑性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6 孙婷婷;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对高龄生育子代情绪和学习记忆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7 霍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突触可塑性的调节作用[D];延安大学;2016年

8 付静璇;自噬对Melamine引起的大鼠认知与突触可塑性的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南开大学;2016年

9 王韶莉;海马CA1区局灶性缺血对突触可塑性的调节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10 杨波;富勒醇对海马突触可塑性影响的离体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93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393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2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