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和目的:在大样本量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评价血管周围间隙扩大(dilatedVirchow-Robin Spaces, dVRS)相关因素的研究较少,目前也缺乏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与缺血性卒中SSS-TOAST病因分型和陈旧性腔梗相关性的研究。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在大样本量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研究与不同部位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 方法:我们连续入选1090名发病7天以内、年龄在18-80岁之间、并且在中国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研究(Chinese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Study,ICAS)中行3.0T MRI检查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我们评价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以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白质疏松、陈旧性腔梗、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亚型。并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来分析影响不同脑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 结果: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入院NIHSS评分≤3、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陈旧性腔梗、脑白质和海马区dVRS的严重程度与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男性、高血压病史、入院NIHSS评分≤3、基底节和海马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严重程度与脑白质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女性、入院NIHSS评分3分、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小动脉病变类型的缺血性卒中、基底节和脑白质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严重程度与海马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结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与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梗一样也是脑小血管病的标志物,但是不同脑区影响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存在差异。 背景和目的:脑白质疏松是脑小血管病的一个影像学提示指标,但是很少有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和缺血性卒中病因亚型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因此,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分析与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评价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与缺血性卒中病因亚型的相关性。 方法:我们的研究共连续纳入了791名7天以内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影像,包括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梗的严重程度、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亚型、急性梗死灶的影像学分布特征。我们使用Fazekas评分评价上述患者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计算脑室旁和脑深部白质疏松评分之和并将之分为0分、1-2分、大于等于3分三级,使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来分析与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共有748名患者有脑白质疏松,脑白质疏松0级、1级、2级患者的数量和比例分别为43(5.4%)、413(52.2%)、335(42.4%)。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发现:高龄、舒张压升高、入院NIHSS评分小于等于3分、存在无症状性腔梗、小动脉病变病因类型的缺血性卒中是脑白质疏松较重的危险因素。 结论: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疏松的患病率较高。脑白质疏松较重的患者首发缺血性卒中更常为小动脉病变病因分型,且更常患有无症状性腔梗。 背景和目的:很少有无症状性腔梗与缺血性卒中病因亚型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因此,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分析与无症状性腔梗严重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评价无症状性腔梗与缺血性卒中病因亚型的相关性。 方法:我们的研究共连续纳入了791名7天以内首次发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我们记录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影像包括无症状性腔梗的数量、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亚型以及急性梗死灶的分布特征,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来分析与陈旧性腔梗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共有296名患者(37.4%)患有无症状性腔梗。单因素分析发现:高龄、高血压、入院时血压较高、糖尿病、脑出血病史、Fazekas评分≥3分、小动脉病变病因类型的缺血性卒中、单发梗死灶、没有小的皮层梗死灶、没有分水岭梗死和流域性梗死与无症状性腔梗患病相关。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发现:男性、高血压、较高的舒张压、糖尿病、脑出血病史、Fazekas评分≥3分、小动脉闭塞病因类型的缺血性卒中是无症状性腔梗患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症状性腔梗的患病率较高。有无症状性腔梗的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常有较重的脑白质疏松,并且常患小动脉闭塞病因类型的缺血性卒中。 背景和目的:T2*梯度回波序列对于微出血的探测敏感度很高,但是目前很少有不同脑区微出血危险因素的研究。因此,我们的研究目的是调查脑深部和脑叶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我们的研究共连续纳入了中国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6家医院696名发病7天以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我们评价患者微出血的数量和部位、陈旧性腔梗和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以及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亚型。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来分析不同脑区微出血患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共有162名患者(23.3%)患有微出血。微出血的数量、陈旧性腔梗的数量以及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评分之间显著相关(P0.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单纯脑深部和单纯脑叶微出血均与脑出血病史、存在陈旧性腔梗和严重脑白质疏松显著相关;但是单纯深部脑组织微出血与较高的平均动脉压显著相关,而单纯脑叶微出血与高龄密切相关。 结论:脑深部组织微出血和脑叶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存在轻度差异,这提示两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不同。 背景和目的:大脑中动脉穿支分布区的单个皮层下梗死(Single subcorticalinfarction,SSI)可以根据梗死灶是否延伸到大脑中动脉的基底面被分为近端单个皮层下梗死(proximal single subcortical infarction, pSSI)和远端单个皮层下梗死(distal single subcortical infarction, dSSI)。我们的目的是研究PSSI和dSSI两者在基线时的临床特征、小血管病变如陈旧性腔梗和脑白质疏松的患病情况、梗死灶大小以及临床预后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我们的研究共连续纳入了400个(206个pSSI和199个dSSI)在头颅MRA上没有明显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病变但是有新发大脑中动脉穿支分布区SSI的患者。我们评价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梗死灶大小、陈旧性腔梗和脑白质疏松的患病情况以及临床预后(包括出院时的NIHSS和mRS评分、1年内缺血性卒中的恶化或复发)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相比pSSI,dSSI与不患高脂血症(OR,1.78;P=0.03)、有脑卒中病史(OR,1.88;P=0.03)、存在较重程度的脑白质疏松(OR,2.86;P0.001)、存在陈旧性腔梗(OR,2.05;P=0.003)和入院时NIHSS评分≤3分(OR,4.23;P0.001)显著相关。此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与缺血性卒中1年内较高的恶化或复发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OR,7.25;P=0.03)、冠心病病史(OR,10.4;P=0.01)、pSSI(OR,13.8;P=0.05)、以及在入院48小时内未给予抗栓治疗(OR,11.2;P=0.04)。 结论:相比pSSI,dSSI与小血管病变的标志物如陈旧性腔梗和脑白质疏松密切相关,并且临床预后相对较好。 背景和目的:由于可能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因素很多,很少有综合分析脑白质疏松、陈旧性腔梗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对新发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因此,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影响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评价脑白质疏松、陈旧性腔梗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对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我们的研究共连续纳入了791名7天以内首次发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我们记录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影像包括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无症状性腔梗的数量、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亚型以及急性梗死灶的分布特征,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来分析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分别有14名(1.8%)、38名(4.8%)和253名患者(33%)在缺血性卒中发病1年内死亡、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复发和发生残障。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发现:存在陈旧性腔梗、脑白质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程度较轻、有皮层新发脑梗死灶、入院后未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的死亡没有显著影响。有冠心病、入院NIHSS评分4分、新发梗死灶的责任脑动脉闭塞或狭窄程度≥70%、出院时未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脑梗死或TIA复发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陈旧性腔梗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脑梗死或TIA的复发没有显著影响。有高血压、有冠心病、入院NIHSS评分≥4分、发生流域性梗死、发生穿支动脉区梗死、发生前皮层分水岭梗死、出院时未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发病1年时未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出院时未口服他汀药物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发生残障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陈旧性腔梗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残障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 结论:存在陈旧性腔梗和脑白质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较轻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陈旧性腔梗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脑梗死或TIA的复发以及残障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类型的脑小血管病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存在差异。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琳;汪凯;;脑微出血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10年06期
2 孟祥;高剑波;孟繁超;丁昌懋;武明辉;;老年Binswanger病临床及CT、MRI分析[J];临床医学;2006年05期
3 方晓龙;肖新兰;;脑微出血的GRE和SW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研究现状[J];放射学实践;2011年01期
4 肖壮伟,林顺发,庄伟端;28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临床与CT研究[J];广东医学;2000年07期
5 王守巨;夏爽;;不同疾病脑微出血磁敏感加权成像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3期
6 史焕昌;毛伯镛;;脑微出血研究近况[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年03期
7 何宁宇;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65例临床及CT分析[J];广西医学;2000年05期
8 蒋柳结;Binswanger病87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2年10期
9 孙春阳;陈汉威;刘德祥;;MRI新技术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年05期
10 范敬争;李冠武;田亚楠;周蕾;陈瑶;袁军;黄影珠;常时新;;MR磁量图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脑铁过量沉积的定量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宏丽;;黛力新治疗卒中后焦虑60例疗效分析[A];2012年河南省外科创伤及灾难救治专科知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张玉东;侯键;廖华强;刘付君;张明星;谢明国;;3.0 T磁敏感加权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在高血压颅内微出血中的临床价值[A];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青年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刘杰;姜彩霞;;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不同部位初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A];全国高血压防治知识推广培训班暨健康血压中国行海南海口会论文综合刊[C];2014年
4 周洁;;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疗效观察[A];《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学术研讨会综合刊[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本国;脑微出血的MRI影像、临床及其与出血转化的系列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2 高中宝;老年脑微出血临床、影像、病理学特征及其意义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3 郭凌飞;磁共振ESWAN序列对脑微出血检测及定量测量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王林玉;TIA和小卒中患者院前延误及院内卒中复发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5 鲁珊珊;磁粒子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动脉移植治疗犬脑梗死的MR成像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6 高丽凤;糖尿病大鼠视觉和嗅觉系统相关脑区扩散异常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2年
7 向静;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硬化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8 张楠;Noggin和BDNF基因修饰的BMSCs、羟基红花黄色素A、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血管性痴呆大鼠作用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9 李娜;慢性应激老年抑郁大鼠海马血管新生的变化机制及文拉法辛的干预作用[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10 成晓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仲玉洁;EGb761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及神经胶质细胞变化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2 范慧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胡聪聪;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韩敏;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病变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苏慧;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微出血相关因素的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1年
6 李晓玲;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凝血纤溶变化[D];青岛大学;2002年
7 罗守滨;针灸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8 田玉玲;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相关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9 孙立明;55例Binswanger病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应爱娟;Binswanger病的PET表现[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
2451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451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