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不同时间窗介入运动训练对脑出血大鼠出血灶周运动皮层BDNF、IL-10蛋白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4-26 10:20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运动训练促进实验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大鼠运动能力恢复的可能机制及不同时间窗介入运动训练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功能可塑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脑出血患者运动训练介入时间提供指导。方法:1、造模和干预方法:向大鼠尾状核内注射Ⅰ型胶原酶+肝素钠制作脑出血模型,而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 NSS)及micro PET/CT对模型进行评价。根据造模成功后运动训练开始的时间不同将运动训练干预的大鼠分为24小时(24h)组、3天(3d)组、7天(7d)组,每组运动训练干预3周,对照组及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2、观察指标:(1)训练结束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转棒行走评分、平衡木行走评分及网屏实验评分,观察各组大鼠运动功能的变化;(2)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出血区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出血区域周围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的表达;(3)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脑出血区域周围皮层Bcl-2 mRNA及Bax mRNA的表达。3、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分析采用IBM SPSS Statitistics 17.0软件进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喁±s)形式表示,各组的IL-10及BDNF的平均光密度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LD-t检验;各组Bax mRNA、Bcl-2 mRNA灰度值及Bcl-2 mRNA/Bax mRNA灰度比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LD-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IL-10与BDNF的相关性及IL-10与Bcl-2的相关性分析均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进行探讨。结果:1、运动功能评分:三项评分中运动训练组均较模型组低,且3个运动训练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3个运动训练组比较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对照组3项运动功能评分均为正常。2、HE染色:对照组大鼠右侧尾状核神经元细胞大体形态结果完整,轮廓清晰,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病灶区血肿基本消失,可见血肿吸收后留下的囊腔,病灶周围组织疏松,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并伴有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及新生血管长入;与模型组比较,24h组血肿周围血管增生强于模型组,3d组及7d组病灶周围血管增生较模型组及24h组更加明显,但病灶周围组织疏松程度较24h组有所改善,空泡明显减少。3、BDNF蛋白的表达:3个运动训练组BDNF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更高,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3个运动训练组中BDNF蛋白的表达以3d组最高,其次为24h组,最后为7d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IL-10蛋白的表达:3个运动训练组IL-10蛋白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更高(p0.01),运动训练组中以3d组表达最高,与24h组及7d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但24h组与7d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5、Bax mRNA、Bcl-2 mRNA的表达:(1)Bax mRNA:与模型组比较,各运动训练组表达增加更为明显(p0.01);运动训练组中,7d组表达增加最为明显(p0.05),而24h组与3d组相比无差异(p0.05)。(2)Bcl-2 mRNA:运动训练组中24h组增高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d组及7d组较模型组有所增加(p0.05),但3个运动训练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Bcl-2 mRNA/Bax mRNA:运动训练组较模型组增高(p0.01),运动训练组中24h组、3d组、7d组逐渐增加,以7d组增加最为明显,与24h组、3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24h组与3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6、相关性分析:IL-10与BDNF蛋白的表达呈正性相关关系,IL-10与bcl-2的表达呈正性相关关系。结论:1、采用胶原酶诱导法向大鼠尾状核注射Ⅰ胶原酶+肝素钠,能成功制作脑出血动物模型;2、运动训练能够降低脑出血大鼠的运动功能评分,促进血肿周围运动皮层IL-10蛋白及BDNF蛋白的表达;3、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出血大鼠的运动功能,上调Bcl-2基因的表达、下调Bax基因的表达;4、大鼠脑出血后3d开始运动训练较24h及7d开始运动训练更有利于出血灶周运动皮层BDNF蛋白及IL-10蛋白的表达;5、大鼠脑出血后7d开始运动训练较24h及3d开始运动训练更有利于抑制出血灶周运动皮层Bax基因的表达,而对Bcl-2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运动训练对有损伤性摔倒史的老年病人的康复作用及次级摔倒的预防[J];现代康复;2001年09期

2 程丽,韩军;运动训练对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功能的康复作用[J];现代康复;2001年22期

3 屈清华;;注重运动训练中的肌肉养护[J];田径;2007年02期

4 ;脑连结迅速活化的运动训练[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年08期

5 吴琳;;运动训练中疲劳和损伤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31期

6 刘建红,欧明毫,唐辉,谌小峰;运动训练引起难恢复性血清CK活性增高1例报告[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7 肖德生;曹惠芝;景忠伟;许彩艳;李岚;;运动训练对运动员血浆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3期

8 陈艳;潘树勇;;运动训练致心肌损伤的机制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张国兴;;悬吊运动训练[J];现代职业安全;2012年10期

10 陈达生;;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训练[J];青海医药;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励建安;;运动训练与训练适应的理论与实践[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会议指南[C];2010年

2 周爱国;刘大庆;;运动训练分工及其特征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3 王晓春;;运动训练系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刘钦龙;刘大庆;;运动训练创新及其系统结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吴卫兵;虞丽娟;陈佩杰;;运动训练机能监控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刘欣然;;运动训练哲学研究的理论、视点及展望[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霍子文;郭义军;;新时期里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道路——运动训练文化[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8 敬龙军;;核心力量在运动训练中的理论与实证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郭险峰;张大成;陶莉;;使用运动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A];第一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脊髓损伤与康复学组成立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刘承宜;朱玲;吴敏;李江华;;运动训练的健康促进作用[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沈沁芳;我省四高校招收运动训练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N];发展导报;2009年

2 记者 李林霞;4高校招收运动训练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N];山西日报;2009年

3 西安体育学院 刘玉金 整理 叶子;运动训练失衡论[N];中国体育报;2012年

4 记者 邹弘毅;国家级运动训练基地拟落六枝老王山[N];六盘水日报;2010年

5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秉枢;切实关心运动员的长远利益与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3年

6 记者 谢苗枫 胡键 通讯员 廖翊华;体育术科考试细则出台[N];南方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范江怀;繁花硕果赖根深[N];解放军报;2002年

8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李自成;教育促运动员竞技水平提升与职业转型[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宓家峰 通讯员 王雪蛮;全市体工会暨市十五届组委会一次会议召开[N];淄博日报;2009年

10 夏丹 赵巍巍;烟大烟师具有资格[N];烟台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罗超毅;运动训练科学化动力系统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2 刘钦龙;运动训练创新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吴贻刚;论科学理论向运动训练方法转化[D];上海体育学院;1999年

4 吴明方;运动与诱导性共信号分子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李红玲;运动训练对出血性脑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6 曹杰;美国肯塔基州大中小学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结合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7 郑晓鸿;高水平运动员年度周期的项群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8 赵岱昌;复合型训练团队的合作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爱国;运动训练分工及其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2 黄潇潇;基于战略管理的运动训练管理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陈燕红;运动训练中确立身体健康原则可行性和必要性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4 高佳;基于EEG的运动训练对脑功能网络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高晶晶;强化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Kalirin-7表达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5年

6 杨九龙;我国跳水运动训练电子文档管理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7 王雅明;运动训练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6年

8 曹雅娜;运动训练对胸髓损伤大鼠远端腰髓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9 窦凤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基于手机应用程序辅助式运动训练的效果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10 陈帅;运动训练起始时间及强度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65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465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6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