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基于MRA及血管超声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与脑供血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4 20:58
【摘要】:第一部分:基于MRA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与脑供血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研究目的:在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明确病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方法,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制定统一、客观、规范化的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指标,为本病临床辨治水平的提高提供新的依据。资料与方法:选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脑病科的缺血性中风病人308例;平均年龄为65.3±11.7岁,其中男性为158例,女性为150例;主要采集患者颅内动脉血管是否存在狭窄、闭塞的影像学信息;按照中医辨证的统一标准进行辨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探讨缺血性中风磁共振血管成像的病变血管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中医证型分类主要为风痰阻络125例,气虚血瘀85例,阴虚风动57例,风火上扰24例,痰热腑实17例;中医证型与颅内病变血管分布X~2=24.618,P=0.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颅内动脉狭窄率提示: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痰热腑实风火上扰阴虚风动,统计分析提示:X~2=1.215,P=0.8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血管病变程度:风痰阻络证患者血管病变程度为在2级者较多(38例,占30.4%);风火上扰证患者病变程度亦在2级分布较多(7例占29.2%);气虚血瘀证患者血管病变程度为在3级较多(3级29例,占34.1%);痰热腑实证患者血管病变程度为4级者较多(4级8例,占47.1%);阴虚风动证患者血管病变程度主要分布在0级(0级16例,占28.1%),X~2=29.654,P=0.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患者颅内血管的病变程度与五种中医证型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风痰阻络证、风火上扰证常见颅内动脉狭窄2级病变;气虚血瘀证颅内动脉狭窄程度3级较多,痰热腑实辩证较多出现颅内血管4级病变,阴虚风动证最多见于颅内血管病变0级病变。第二部分:基于血管超声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研究目的:本课题在颈动脉超声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方法,开展颈动脉超声疾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制定统一、客观、规范化的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指标,为本病临床辨治水平的提高提供新的依据。资料与方法:选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脑病科的缺血性中风病人308例;平均年龄为65.3±11.7岁,其中男性为158例,女性为150例;主要采集患者双侧颈动脉的超声检查结果,具体指标为内膜-中层膜厚度、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积分以及颈动脉斑块分型等;按照中医辨证的统一标准进行辨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分析中医证候与颈动脉超声检查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与中医证型分析:F=2.330,P=0.056,不同中医证型患者颈动脉平均内膜-中层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狭窄程度:?阴虚风动证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为在1级者(16例,占28.1%)较多;?风火上扰证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为在1级者(9例,占37.5%)较多;?风痰阻络证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为在2级者较多(37例,占29.6%);?气虚血瘀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为在2级者较多(22例,占25.9%);(5)痰热腑实证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为在4级者(6例,占35.3%)较多,X~2=37.864,P=0.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rouse积分分析:风痰阻络证斑块积分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风火上扰证,F=72.608,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颈动脉斑块分型统计分析显示:X~2=4.622.P=0.797,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斑块性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缺血性中风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风痰阻络、气虚血瘀证常见颈动脉狭窄2级;风火上扰证、阴虚风动证常见颈动脉狭窄程度为1级;痰热腑实证较多出现颈动脉狭窄程度4级。颈动脉斑块积分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风痰阻络证斑块积分最重,其次为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斑块积分程度最轻的证型为风火上扰。
【图文】:

基于MRA及血管超声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与脑供血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西 南 医 科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表 2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性别构成比及年龄的比较中医证型 N 性别男(男/女) 年龄风痰阻络气虚血瘀阴虚风动风火上扰痰热腑实F/Χ2P 值1258557241764/6147/3826/3112/139/81.3150.85963.66±10.0364.78±10.3968.17±8.03065.65±11.2166.22±9.732.1370.076

基于MRA及血管超声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与脑供血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患者各颅内病变血管分布相接近,各证型颅内病变血管分布差异意义,2 =24.618,P=0.077,,见表 4。表 4 颅内病变血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比较型动脉狭窄类型Χ2无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大脑后动脉狭窄颈 椎 动 脉狭窄络瘀动扰实26(20.8)19(22.4)16(28.1)6(25)4(23.5)31(24.8)15(17.6)9(15.8)5(20.8)2(11.8)23(18.4)17(20.0)9(15.8)4(16.7)5(29.4)25(20.0)20(23.5)15(26.3)4(16.7)3(17.6)20(16.0)14(16.5)8(14.0)5(20.8)3(17.6)24.618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宝然;;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颅脑影像学征象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年09期

2 蒋立;李丹丹;杨敏;王爱红;;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的系统评价再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年16期

3 王帅;王梓炫;马振亮;马照琳;王素平;李克波;;中风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关系的研究概述[J];中国中医急症;2016年03期

4 陈金银;汤琅琅;邱清香;陆袁东;;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25期

5 史大缓;李鑫;王洋;安光伟;陈杰;尹航;江广斌;;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老年脑卒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15年08期

6 杜文婷;杜文娇;徐辉;陈明荃;顾耘;;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颈动脉超声的比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年03期

7 梁诗文;陶弘武;苏琦;;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MRI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8 陈永芊;;中风中经络辨证类型与CT、MRI影像诊断的关系[J];中医药导报;2014年09期

9 韩新生;裘丽红;许予明;;CTA、MRA及DSA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年01期

10 李雅军;赵泽华;李家琳;;缺血性中风中医分型与影像学表现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学菁;耿坚;沈家根;;中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CT表现[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白小欣;影像学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源术;脑小血管病的MRI影像诊断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孙照琨;脑梗塞急性期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的回顾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魏赞修;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改变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刘立明;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治疗方案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刘月英;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塞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6 刘强;MRI-DWI在急性缺血性中风不同中医证型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钟海珍;缺血性中风发病72小时内证候特征及其与MRI责任病灶体积关系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贾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关系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9 桑池学;急性缺血性中风MR-DWI影像表现与中医证型关系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赵美英;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病变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18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518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6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