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雌激素预防切除卵巢大鼠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及机制

发布时间:2019-08-02 08:54
【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预防切除卵巢大鼠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1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赋形剂组、雌激素治疗组、雌激素+ER受体拮抗剂治疗组、ER-α受体激动剂治疗组、ER-β受体激动剂治疗组、一氧化氮(NO)合成抑制剂N-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治疗组、ER-β受体激动剂治疗+L-NAME治疗组,每组20只,均进行切除双侧卵巢+制作动脉瘤模型。醋酸去氧皮质酮(DOCA)-盐型诱导颅内动脉瘤小鼠形成的模型,各组分别于DOCA注射后第6天给予赋形剂二甲基亚砜(DMSO)、17-β-雌二醇、17-β-雌二醇联合ER拮抗剂、ER-α亚型激动剂(PPT)、ER-β亚型激动剂(DPN)、L-NAME、DPN联合L-NAME,大鼠出现动脉瘤破裂症状时处死,或给药持续至DOCA注射后第21天时处死。统计分析各组动脉瘤形成情况以及破裂的动脉瘤发生率和动脉瘤破裂率。结果雌激素治疗组破裂的动脉瘤发生率及动脉瘤破裂率显著低于赋形剂组和雌激素+ER拮抗剂组,ER-β受体激动剂组显著低于赋形剂组(P0.05),ER-α受体激动剂组与赋形剂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赋形剂组比较,L-NAME组破裂的动脉瘤发生率及动脉瘤破裂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ER-β受体激动剂+L-NAME组显著高于ER-β受体激动剂组(P0.05)。结论雌激素能够预防切除卵巢大鼠颅内动脉瘤破裂,可能与雌激素刺激ER-β受体激活有关,且这种作用依赖于NO的产生。
【图文】:

雌激素预防切除卵巢大鼠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及机制


淮笫?死亡。2.2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动脉瘤破裂的影响赋形剂组、雌激素治疗组以及雌激素+ER拮抗剂组颅内动脉瘤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73.68%vs76.47%vs82.35%,P>0.05),说明雌激素以及雌激素+拮抗剂治疗并未影响颅内动脉瘤发生率;雌激素治疗组破裂的动脉瘤发生率(17.65%)以及动脉瘤破裂率(23.08%)显著低于赋形剂组(63.16%、85.71%)和雌激素+ER拮抗剂组(58.82%、71.43%)(P<0.05);通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发现,在排除未发生动脉瘤的大鼠之后,雌激素治疗组动脉瘤破裂率显著降低(P<0.05)。见图1。与赋形剂组比较:1)P<0.05;与雌激素+ER拮抗剂组比较:2)P<0.05;同下图图1雌激素预防去卵巢大鼠动脉瘤破裂2.3雌激素预防去卵巢大鼠动脉瘤破裂作用的受体亚型赋形剂组、ER-α以及ER-β受体激动剂组颅内动脉瘤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73.68%vs66.67%vs73.33%,P>0.05);ER-β受体激动剂组破裂的动脉瘤发生率(13.33%)以及动脉瘤破裂率(18.18%)显著低于赋形剂组(63.16%、85.71%,,P<0.05);通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发现,在排除未发生动脉瘤的大鼠之后,ER-β受体激动剂组动脉瘤破裂率显著降低(P<0.05)。而ER-α受体激动剂组(50.00%、75.00%)与赋形剂组(63.16%、85.71%)破裂的动脉瘤发生率以及动脉瘤破裂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图2雌激素刺激ER-β预防去卵巢大鼠动脉瘤破裂2.4雌激素刺激ER-β依赖于NO的产生与赋形剂组比较,L-NAME组破裂的动脉瘤发生率(53.33%)及动脉瘤破裂率(61.54%)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R-β受体激动剂+L-·1082·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年3月第37卷

雌激素预防切除卵巢大鼠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及机制


破裂作用的受体亚型赋形剂组、ER-α以及ER-β受体激动剂组颅内动脉瘤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73.68%vs66.67%vs73.33%,P>0.05);ER-β受体激动剂组破裂的动脉瘤发生率(13.33%)以及动脉瘤破裂率(18.18%)显著低于赋形剂组(63.16%、85.71%,P<0.05);通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发现,在排除未发生动脉瘤的大鼠之后,ER-β受体激动剂组动脉瘤破裂率显著降低(P<0.05)。而ER-α受体激动剂组(50.00%、75.00%)与赋形剂组(63.16%、85.71%)破裂的动脉瘤发生率以及动脉瘤破裂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图2雌激素刺激ER-β预防去卵巢大鼠动脉瘤破裂2.4雌激素刺激ER-β依赖于NO的产生与赋形剂组比较,L-NAME组破裂的动脉瘤发生率(53.33%)及动脉瘤破裂率(61.54%)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R-β受体激动剂+L-·1082·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年3月第37卷
【作者单位】: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二科;邢台市中医院康复科;邯郸市第一医院护理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No.1523108076-2)
【分类号】:R7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美馨,肖绍文;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1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余光琴;梁玉红;;多发颅内动脉瘤同时夹闭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12期

3 ;颅内动脉瘤家族史与早发破裂无关?[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年02期

4 赵学喜,李慧勤,巩维进;家族性颅内动脉瘤破裂3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年03期

5 姜智南,黄求理,宋侃侃,周景义;机械可脱性螺旋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J];浙江临床医学;2000年05期

6 江宝柱,牛小敏;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新进展[J];临床医药实践;2003年01期

7 王利军,史耀亭,张新中,周文科,周杰,周国胜;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时机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年07期

8 王志刚,丁璇,贺红卫,王成伟,庞琦;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9 王志刚,丁璇;颅内动脉瘤[J];山东医药;2004年30期

10 康伟民,焦得让;电解可脱铂金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后的组织学改变[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国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5例报告[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曾博;范良好;谭显西;钟鸣;;三维DSA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孙伟军;王义荣;朱先理;方兵;杨树旭;牛焕江;李新伟;;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孙堂胜;魏世辉;;伴有眼部表现的颅内动脉瘤初探[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钱硕;鲁晓杰;季卫阳;;70岁以上老年人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孙晓川;夏小辉;;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处理[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伍聪;贺民;赵中新;李天贵;张瑜;;颅内动脉瘤再破裂风险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邢国祥;黄清海;许奕;刘建民;;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与破裂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丁小灵;任明山;李淮玉;何玉圣;邓克学;;颅内动脉瘤103例临床分析[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10 孙晓川;夏小辉;朱继;张晓冬;吕发金金;;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处理及临床随访分析[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兆松;人脑中的定时炸弹——颅内动脉瘤[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吴中学 刘爱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决策[N];健康报;2007年

3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 杨鹏飞;颅内动脉瘤治疗思路要变?[N];健康报;2009年

4 朱凤霞;山铝医院成功治疗颅内动脉瘤[N];淄博日报;2011年

5 印红霞;颅内动脉瘤须及时治疗[N];家庭医生报;2007年

6 袁波 龙先瑜;颅内动脉瘤 凶险的“地雷”[N];大众卫生报;2004年

7 记者 胡德荣 通讯员 邱志涛;血管重建术治颅内动脉瘤效果显著[N];健康报;2011年

8 刘建民 张永巍 (上海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 刘建民);颅内动脉瘤[N];文汇报;2009年

9 冯琳;陈志;联合手术治愈巨型颅内动脉瘤[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匡远深;专用支架栓塞颅内动脉瘤[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扬;螺旋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及评估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张振;探寻颅内动脉瘤新易感基因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3 顾宇翔;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蒲朝霞;主动脉内径和弹性改变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沙龙金;炎症相关基因多态性与168例颅内动脉瘤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6 伍刚;血管平滑肌雌激素受体表达与颅内动脉瘤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7 陈文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的比较影像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8 葛明旭;颅内动脉瘤致病基因筛查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朱文焕;颅内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发病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10 万子昂;基于患者特征的颅内动脉瘤破裂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索苗苗;1、LncRNA AL110200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炎症作用及机制研究 2、Kallikrein基因遗传变异与国人散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关联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2 宋洋;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治疗方案的Meta-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3 宗华;120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薛文涛;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分析[D];青岛大学;2015年

5 马刘佳;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临床分析[D];延安大学;2015年

6 张利通;天津地区颅内动脉瘤危险因素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7 张腾;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D];济南大学;2015年

8 何巍;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治疗效果病例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9 何雪峰;高级别颅内动脉瘤患者保守治疗12h后再手术对预后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10 康慧斌;颅内动脉瘤破裂临床风险因素分析[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22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522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e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