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尿酸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2 20:19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1例PSP患者,选取7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PSP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尿酸的差异,比较不同性别、PSP各亚型之间以及各亚型与对照组之间血清尿酸差异,采用Spearman分析PSP血清尿酸与Hoehn-Yahr分期、统一帕金森病(PD)评定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评分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PSP组UPDRSⅢ评分、PSPRS评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PSP组尿酸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按不同性别比较时,男性PSP组尿酸明显低于女性(P0.01),亦低于男性健康对照组(P0.01)。PSP各亚型尿酸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HY分期、UPDRSⅢ评分与尿酸呈明显负相关,而病程与尿酸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尿酸减低可能与PSP患病相关,尤其是男性患者,血清尿酸越低,PSP患病越严重;尿酸作为抗氧化剂,对PSP患者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图文】:
图1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不同分组与健康对照组尿酸的比较图2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尿酸值与病程、HY分期、UP-DRSⅢ的关系3讨论PS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而我国一直未建立相关的诊断标准,以致于临床诊断正确率减少,2016年随着我国PSP临床诊断标准的问世,进一步加强了人们的认识。然而,最终导致PSP的根本原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其属于一种tau蛋白病[18]。病理上[11,18~20],PSP的神经病变不仅累及额叶、脑干及小脑,而且累及皮质下结构,尤其是丘脑底核、黑质、苍白球、红核、顶盖前区,这些受累区域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丢失、胶质细胞增生、以及tau蛋白沉积。其中,最具特征性的改变是在神经细胞内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缠结区域出现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导致自由基氧化应激反应被激活。而氧化应激被认为是PSP主要的病因学因素之一[18]。有研究表明[21],神经元比胶质细胞更容易受到氧化应激损伤,并在PSP受累区域发现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比胶质细胞增生更为显著。多项研究表明[2],氧化应激在PSP发病机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细胞死亡的“最后共同通路”是氧化应激和钙稳态失调,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可导致线粒体膜破坏并过度活化蛋白激酶和磷脂酶,引起细胞凋亡。现有研究显示[2],在PSP额叶皮质中蛋白质氧化损伤,蛋白激酶、磷酸甘油酸激酶-1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A均显著增加,引起神经细胞变性、凋亡。以上研究均提示氧化应激可能参与PSP的发病机制。尿酸,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目前被人们众所周知。它存在于人体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中,作为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和铁螯合剂在神经系统中发挥抗氧化作用,其作用机制[4?
图1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不同分组与健康对照组尿酸的比较图2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尿酸值与病程、HY分期、UP-DRSⅢ的关系3讨论PS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而我国一直未建立相关的诊断标准,以致于临床诊断正确率减少,2016年随着我国PSP临床诊断标准的问世,进一步加强了人们的认识。然而,最终导致PSP的根本原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其属于一种tau蛋白病[18]。病理上[11,18~20],PSP的神经病变不仅累及额叶、脑干及小脑,而且累及皮质下结构,,尤其是丘脑底核、黑质、苍白球、红核、顶盖前区,这些受累区域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丢失、胶质细胞增生、以及tau蛋白沉积。其中,最具特征性的改变是在神经细胞内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缠结区域出现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导致自由基氧化应激反应被激活。而氧化应激被认为是PSP主要的病因学因素之一[18]。有研究表明[21],神经元比胶质细胞更容易受到氧化应激损伤,并在PSP受累区域发现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比胶质细胞增生更为显著。多项研究表明[2],氧化应激在PSP发病机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细胞死亡的“最后共同通路”是氧化应激和钙稳态失调,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可导致线粒体膜破坏并过度活化蛋白激酶和磷脂酶,引起细胞凋亡。现有研究显示[2],在PSP额叶皮质中蛋白质氧化损伤,蛋白激酶、磷酸甘油酸激酶-1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A均显著增加,引起神经细胞变性、凋亡。以上研究均提示氧化应激可能参与PSP的发病机制。尿酸,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目前被人们众所周知。它存在于人体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中,作为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和铁螯合剂在神经系统中发挥抗氧化作用,其作用机制[4?
【作者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分类号】:R742.5
本文编号:2545095
【图文】:
图1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不同分组与健康对照组尿酸的比较图2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尿酸值与病程、HY分期、UP-DRSⅢ的关系3讨论PS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而我国一直未建立相关的诊断标准,以致于临床诊断正确率减少,2016年随着我国PSP临床诊断标准的问世,进一步加强了人们的认识。然而,最终导致PSP的根本原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其属于一种tau蛋白病[18]。病理上[11,18~20],PSP的神经病变不仅累及额叶、脑干及小脑,而且累及皮质下结构,尤其是丘脑底核、黑质、苍白球、红核、顶盖前区,这些受累区域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丢失、胶质细胞增生、以及tau蛋白沉积。其中,最具特征性的改变是在神经细胞内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缠结区域出现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导致自由基氧化应激反应被激活。而氧化应激被认为是PSP主要的病因学因素之一[18]。有研究表明[21],神经元比胶质细胞更容易受到氧化应激损伤,并在PSP受累区域发现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比胶质细胞增生更为显著。多项研究表明[2],氧化应激在PSP发病机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细胞死亡的“最后共同通路”是氧化应激和钙稳态失调,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可导致线粒体膜破坏并过度活化蛋白激酶和磷脂酶,引起细胞凋亡。现有研究显示[2],在PSP额叶皮质中蛋白质氧化损伤,蛋白激酶、磷酸甘油酸激酶-1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A均显著增加,引起神经细胞变性、凋亡。以上研究均提示氧化应激可能参与PSP的发病机制。尿酸,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目前被人们众所周知。它存在于人体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中,作为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和铁螯合剂在神经系统中发挥抗氧化作用,其作用机制[4?
图1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不同分组与健康对照组尿酸的比较图2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尿酸值与病程、HY分期、UP-DRSⅢ的关系3讨论PS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而我国一直未建立相关的诊断标准,以致于临床诊断正确率减少,2016年随着我国PSP临床诊断标准的问世,进一步加强了人们的认识。然而,最终导致PSP的根本原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其属于一种tau蛋白病[18]。病理上[11,18~20],PSP的神经病变不仅累及额叶、脑干及小脑,而且累及皮质下结构,,尤其是丘脑底核、黑质、苍白球、红核、顶盖前区,这些受累区域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丢失、胶质细胞增生、以及tau蛋白沉积。其中,最具特征性的改变是在神经细胞内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缠结区域出现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导致自由基氧化应激反应被激活。而氧化应激被认为是PSP主要的病因学因素之一[18]。有研究表明[21],神经元比胶质细胞更容易受到氧化应激损伤,并在PSP受累区域发现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比胶质细胞增生更为显著。多项研究表明[2],氧化应激在PSP发病机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细胞死亡的“最后共同通路”是氧化应激和钙稳态失调,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可导致线粒体膜破坏并过度活化蛋白激酶和磷脂酶,引起细胞凋亡。现有研究显示[2],在PSP额叶皮质中蛋白质氧化损伤,蛋白激酶、磷酸甘油酸激酶-1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A均显著增加,引起神经细胞变性、凋亡。以上研究均提示氧化应激可能参与PSP的发病机制。尿酸,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目前被人们众所周知。它存在于人体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中,作为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和铁螯合剂在神经系统中发挥抗氧化作用,其作用机制[4?
【作者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分类号】:R74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静文;刘博伟;;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血清尿酸关系探讨[J];河北医药;2008年08期
2 张忠;血清尿酸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卒中的强烈预测因素[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9年07期
3 张淑珍;;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及血清尿酸检测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年11期
4 梁丹;;血清尿酸及血脂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关系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5 王宇;冯世兵;;急性心脑血管意外患者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研究[J];临床荟萃;2009年15期
6 张艳艳,袁圆,周君富;脑卒中患者血清尿酸测定的临床意义[J];浙江预防医学;2001年11期
7 张雷;;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尿酸检测分析[J];兵团医学;2014年02期
8 郑声浩;王哲;林群力;;脑梗死急性期血清尿酸增高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5期
9 周亚东;血清尿酸的升高与脑梗死有关[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年04期
10 王姝;;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2545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5450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