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退火环状循环扩增技术在单细胞水平诊断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应用评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真芳;李海霞;;脊髓性肌萎缩1例[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年03期
2 刘玲;韩云飞;童铁;徐琦;虞梅;徐华;;脊髓性肌萎缩症1例报道[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年02期
3 龚丹;刘燕玲;李国林;;脊髓性肌萎缩五例报告[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于有建;齐倩;花迎杰;;脊髓性肌萎缩2例[J];中国临床医生;2008年05期
5 梁承玮;田朝霞;;小儿脊髓性肌萎缩[J];临床儿科杂志;2009年04期
6 刘麒彦,邬玉芬;脊髓性肌萎缩症5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年02期
7 陈汉波,徐俊,黄帆;脊髓性肌萎缩临床与病理分析——附22例报告[J];新医学;2002年11期
8 徐学聚,韩广莲,陈琳,邓建军;小儿脊髓性肌萎缩32例临床分析[J];河南医药信息;2002年03期
9 王常欣,周广福,亓法英;脊髓性肌萎缩症28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02年01期
10 穆云花;婴儿脊髓性肌萎缩1例[J];罕少疾病杂志;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宋f ;瞿宇晋;葛绣山;都娟;;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基因背景与生存现状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2 林齐防;陈万金;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及其携带者检测[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沈瑛;卢娜;周敏杰;张静敏;;13例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及电生理分析[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4 肖波;吴志国;张进;杨晓苏;丁华新;;SMN拷贝数定量分析在Ⅲ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朱海燕;李洁;杨滢;吴星;胡娅莉;;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研究[A];第八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龙美娟;宋f ;翟宇晋;王红;金煜伟;黄尚志;;运用DHPLC技术分析非纯合缺失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SMN基因拷贝数[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龙美娟;宋f ;瞿宇晋;王红;金煜炜;黄尚志;;SMN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的技术改进[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丽萍;脊髓性肌萎缩症SMN基因检测及其表达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何瑾;脊髓性肌萎缩症5q13区域基因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2 李晓燕;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随机交叉对照初步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2年
3 袁萍;儿童不同类型脊髓性肌萎缩临床特征比较[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4 陈万金;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诊断及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5 怓冬冬;I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与线粒体基因组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苏峻峰;脊髓性肌萎缩症单体型连锁分析和单细胞扩增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7 梁国安;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61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561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