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23 18:51
【摘要】:目的: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为致使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首位病因,其中的后交通动脉瘤(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s,PcomAAs)更容易发生破裂出血。既往研究主要探索了动脉瘤手术夹闭方式下的患者预后情况,缺少对介入治疗的相关预后研究,同时既往文献往往涉及到颅内较多部位的动脉瘤研究,缺乏更明确的针对性,致使对总体进行分析时往往会出现动脉瘤发生部位相关的混杂因素的影响,造成难以避免的偏倚。本研究则单独针对PcomAAs,依据患者全面准确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并对动脉瘤的形态学数据进行全方位分析,来探究不同影响因素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今后治疗前更全面准确地评估治疗风险,制定最优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接连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PcomAAs患者。纳入课题资料的诊断标准为:1.除外因外伤及感染所致的颅内动脉瘤;2.排除合并有其他的脑血管疾病,如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等;3.纳入颅内单发的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囊性动脉瘤相关的病例。所有被纳入的患者均临床随访3~12个月,并嘱患者于术后6~12个月再次入院,复查DSA以期了解PcomAAs相关的术后变化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以了解PcomAAs的预后情况。最终纳入课题病例组患者总共72例,其中男性患者23位,女性患者49位,均在术前行CTA或DSA证实为PcomAAs。回顾性分析纳入课题病例组的患者的临床住院病历的资料及相关随访信息,以GOS分数为因变量,以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指标: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动脉瘤瘤径,动脉瘤瘤顶指向,aSAH家族史,Fisher CT分级、Hunt-Hess分级、是否存在术后并发症为自变量,进行秩和检验及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对预后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平均住院13天,患者出院时,以GOS得分来对患者进行治疗预后评价,其中治愈患者共43位、自理患者17位、重度残疾患者11位、植物生存患者1位,死亡患者0位,分别占总数的59.7%、23.6%、15.3%、15.3%、0。单因素分析中显示患者性别(P0.05),动脉瘤瘤径(P0.05),动脉瘤瘤顶指向(P0.05)与PcomAAs患者的预后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患者年龄(P0.01),存在高血压病史(P0.01),存在aSAH家族史(P0.01),Fisher CT分级(P0.01)、术后并发症(P0.01)、Hunt-Hess分级(P0.01)这六项指标的差异与患者预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纳入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继续筛选变量,结果显示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Hunt-Hess分级(P0.01)和术后并发症(P0.01)。结论:Hunt-Hess分级和术后是否出现相关并发症为影响介入治疗PcomAA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可用于临床评估介入治疗PcomAAs患者的预后,并协助指导最优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所辉;陶胜忠;牛光明;苏芳忠;张鹏远;张少伟;贺辉辉;;后交通动脉瘤24例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2012年20期

2 孙树清,刘道坤,邓传宗,陈建,蔡用武,吴中学,张友平,李佑祥,姜除寒;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治疗后交通动脉瘤[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3 张阳函;罗祺;王宏磊;徐宁;陈儇;许侃;;逆向抽空减压法治疗颅内巨大后交通动脉瘤(附5例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01期

4 何建军;佘小春;;介入栓塞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瘤[J];中国伤残医学;2011年05期

5 刘伟;肖文俊;郭庆东;陈燕伟;付洛安;费舟;;真正后交通动脉瘤的介入治疗2例报道[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年05期

6 徐春华;曾而明;刘越;孟伟;段剑;黄学锋;李东海;;显微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278例报告[J];当代医学;2012年36期

7 赖挺;刘俊;杨辉;周政;李正杨;;血管内栓塞治疗已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年07期

8 金道云,杨立庄,佟居正,阎月新;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13例报告)[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9 王毅;丰育功;唐万忠;程磊;;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英文)[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年34期

10 卢明巍;洪涛;曾春辉;李东海;;显微手术治疗颈内-后交通动脉瘤53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鸿;毛伯镛;游潮;贺民;;大型和巨大型后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治疗[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孙鸿;毛伯镛;游潮;贺民;;大型和巨大型后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治疗[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何跃;于加省;郭东生;陈坚;陈劲草;雷霆;;“低位型”后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沈宏;黄欣;傅伟明;祝向东;朱永坚;;后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治疗[A];2005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谢飞;孙鸿;毛伯镛;游潮;贺民;刘翼;毛庆;;108例后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傅相平;李安民;张志文;闫润民;查炜光;刘爱军;梁树立;易林华;杜程钢;郭晓明;;动眼神经麻痹与后交通动脉瘤[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邓青山;李定君;顾应江;黄昌仁;董劲虎;陈礼刚;;单侧翼点入路一期治疗双侧后交通动脉瘤28例的临床分析[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肖顺武;任光阳;王玉玉;李刚;李毅;游春跃;张学军;代垠;吴海涛;;单侧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8例后交通动脉瘤临床分析[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齐向前;陈怀瑞;吕立权;黄承光;白如林;孙克华;侯立军;;伴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的手术和栓塞治疗[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张强;王玉亭;闫红梅;王道奎;张振兴;;一侧额下入路夹闭双侧动脉瘤(附6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永林;真正后交通动脉瘤治疗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

本文编号:2565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565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3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