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丹参酮Ⅱ_A磺酸钠联合吲哚布芬对心源性脑栓塞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2-04 03:10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_A磺酸钠联合吲哚布芬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探讨该联合治疗方案对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我院康复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24例脑栓塞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对症治疗(如脱水及口服吲哚布芬+舒降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酮Ⅱ_A磺酸钠注射液,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1 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病理性棘波振幅及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计算治疗前、后患者卒中量表神经缺损(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总有效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丹参酮Ⅱ_A磺酸钠联合吲哚布芬能显著降低脑栓塞患者脑电图病理性棘波振幅、E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提高脑栓塞患者局部脑血流量、ADL评分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_A磺酸钠联合吲哚布芬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效应,松弛脑栓塞区血管平滑肌以增加局部脑血流量,降低脑栓塞患者脑电图病理性棘波振幅,有效改善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脑栓塞有理想的治疗作用,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图文】:

局部脑血流量,患者


L)5.88±0.685.79±0.754.81±0.614.70±0.5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4.25±0.514.31±0.583.25±0.543.31±0.26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2两组病例治疗前后ESS、ADL评分比较及治疗效果比较组别ESS治疗前治疗21d后ADL治疗前治疗21d后总有效率(%)对照组37.07±4.1817.25±2.27*50.21±5.7561.47±4.57*65.25观察组39.72±4.959.11±1.16*#49.91±4.8271.39±6.25*#84.97#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图1两组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局部脑血流量比较2.4两组患者EEG比较如图2,NT9200数字脑电图仪显示,两组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在治疗前均出现异常EEG棘波,两组在治疗7d时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在7、14、21d时比较(F=57.2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2两组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病理性棘波振幅比较(mV)3讨论心源性脑栓塞(Cardiaccerebralembolism,CCE)在中医学中属于“缺血性中风”范畴,多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致血流速度减慢并最终形成附壁血栓,是风湿性心脏病的重要并发症,故其病理基础为心源性脑栓塞,房颤是引起心源性脑栓塞最为常见的病因,发病时血栓脱落的栓子随血流到达脑动脉后,如果1h内栓子溶解,则脑缺血的症状消失,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果栓子不溶解,则会造成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10]。心源性脑栓塞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5%,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大多病情重且易发生再次栓塞,致残率及致死率高,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干预病情发展,防止复发很重要[11]。由于脑栓塞后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以及颈动脉和颅内动脉?

棘波,病理性,患者,栓子


鞍椎ü檀?mmol/L)4.25±0.514.31±0.583.25±0.543.31±0.26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2两组病例治疗前后ESS、ADL评分比较及治疗效果比较组别ESS治疗前治疗21d后ADL治疗前治疗21d后总有效率(%)对照组37.07±4.1817.25±2.27*50.21±5.7561.47±4.57*65.25观察组39.72±4.959.11±1.16*#49.91±4.8271.39±6.25*#84.97#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图1两组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局部脑血流量比较2.4两组患者EEG比较如图2,NT9200数字脑电图仪显示,两组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在治疗前均出现异常EEG棘波,两组在治疗7d时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在7、14、21d时比较(F=57.2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2两组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病理性棘波振幅比较(mV)3讨论心源性脑栓塞(Cardiaccerebralembolism,,CCE)在中医学中属于“缺血性中风”范畴,多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致血流速度减慢并最终形成附壁血栓,是风湿性心脏病的重要并发症,故其病理基础为心源性脑栓塞,房颤是引起心源性脑栓塞最为常见的病因,发病时血栓脱落的栓子随血流到达脑动脉后,如果1h内栓子溶解,则脑缺血的症状消失,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果栓子不溶解,则会造成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10]。心源性脑栓塞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5%,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大多病情重且易发生再次栓塞,致残率及致死率高,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干预病情发展,防止复发很重要[11]。由于脑栓塞后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以及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粥样易损斑块突然破损脱落而阻塞脑局部血液并造成血流供应障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晓新;60例心源性脑栓塞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00年09期

2 富玲;贺新生;;心源性脑栓塞(附6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学;2000年02期

3 贺建华,张茁,张菁,张亮;126例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01年05期

4 赵新源,曹树平;心源性脑栓塞40例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1年01期

5 山崎昌子,孙虎,陈谅;心源性脑栓塞复发的预防[J];日本医学介绍;2001年05期

6 汪兆刚;老年心源性脑栓塞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1年04期

7 张洁,熊安国,周琳;心源性脑栓塞4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年09期

8 陈继红;刘剑立;;4例老年心源性脑栓塞[J];沈阳部队医药;2002年05期

9 张莉 ,刘春兰 ,陈立芬 ,张道全;心源性脑栓塞46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3年11期

10 蒋德安,黄晓松;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源性脑栓塞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邱雯静;杨欢;李艺;杨乐;肖波;;中青年与老年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特点[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魏兴海;陈建光;唐风云;叶峰;何占轩;;8例心源性脑栓塞华法林治疗临床总结[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汝玲;;对1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案例分析[A];海南省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叶祖森;韩钊;臧秋玲;王贞;王萍莉;;心源性脑栓塞72例临床相关分析[A];200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娄浩;;1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治疗药历[A];第五届临床药学实践案例分析与合理用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韩钊;叶祖森;臧秋玲;王苹莉;陈伟建;杨运俊;李建策;;心源性脑栓塞磁共振DWI病灶特点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姜雅斯;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的抗栓治疗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2 刘玲;心源性脑小动脉栓塞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69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569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1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