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硬化治疗头颈部静脉畸形
发布时间:2020-03-16 10:11
【摘要】:背景静脉畸形是最常见的一种脉管畸形,绝大部分为静脉先天性发育障碍导致的静脉扩张。静脉畸形可以发生在全身多个部位,并且终身发展,不会自行消退。该病的发病率大约在1:5000到1:10000之间,大约有40%的病变位于头颈部。头颈部的静脉畸形常常发生在口腔黏膜、舌、腭部、口底、颊部、颞部、腮腺区、气管周围和咽旁间隙。在并发症方面,静脉畸形不仅影响患者面部美观,还可能引起疼痛、出血及张口受限等功能障碍,位于呼吸道周围的病变还可能引起上呼吸道梗阻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泡沫硬化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头颈部静脉畸形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国际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方法由液体硬化疗法发展而来,液体硬化疗法是将液体硬化剂注入到静脉畸形的病变囊腔内,通过破坏畸形血管的内衬上皮细胞以及相关管壁结构,最终使病变静脉闭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液体硬化疗法往往伴发较多的并发症,为克服这些并发症,随之产生了以注射泡沫硬化剂取代液体硬化剂为主要特点的泡沫硬化疗法。泡沫硬化剂是由液体硬化剂和气体混合而成。头颈部复杂静脉畸形体积较大,病变位置复杂,治疗时常常需要大剂量泡沫硬化剂,如果泡沫剂量不足,静脉畸形内皮细胞与硬化剂不能充分接触,导致治疗效果较差;如果过量的泡沫短时间内进入正常的血液循环,可能导致主要器官血管气体栓塞,引起严重并发症。为了既保证治疗效果又能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创立一种对头颈部复杂静脉畸形精确化的泡沫硬化方法既非常迫切又至关重要。超声可以定位畸形血管的位置、血流方向和注入的泡沫硬化剂的位置以及泡沫硬化剂流动方向的情况,在下肢静脉曲张的泡沫硬化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在特殊部位如舌体的静脉畸形、腭部的静脉畸形以及被上下颌骨阻挡的静脉畸形,超声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十几年X线透视法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也被用于引导泡沫硬化治疗中,DSA技术视野开阔,显影清晰,不受骨组织阻射影响,通过局部病变腔隙内注射造影剂,可连续观测病变位置,回流静脉情况,并且通过注入造影剂的剂量可大致计算出病变的体积,是头颈部复杂静脉畸形泡沫硬化治疗理想的引导方法。传统的DSA引导技术,首先穿刺后注入造影剂明确病变部位及大小,后将与造影剂同等体积的泡沫硬化剂注入病变腔隙替代原有的造影剂,造影和治疗分两步进行,步骤相对繁琐,时间较长,医患接受的辐射剂量大。目的创立一种可实时显影的泡沫硬化疗法。在该疗法中,一方面探索硬化剂(聚桂醇)、显影剂(碘普罗胺)和空气的理想配比,制作出可显影的稳定的泡沫硬化剂,另一方面将该泡沫硬化剂应用于头颈部复杂静脉畸形的治疗,并评价DSA引导下该新型泡沫硬化剂在头颈部复杂静脉畸形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1年至2013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1名头颈部复杂静脉畸形患者。将1%聚桂醇、碘普罗胺(优维显300)和空气按照2:1:7体积比例,通过经典Tessari法制成稳定的泡沫,所有患者通过DSA引导应用该泡沫硬化剂进行治疗。记录病变部位,体积大小,治疗时间,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结果11名头颈部复杂静脉畸形患者接受泡沫硬化治疗,病变部位位于面部、腮腺区、颞部、颈部、舌、腭部、口底和咽旁间隙等。病变平均体积21m1,平均治疗次数为4次,10人治疗有效,其中4人病变完全消退,1人复发。治疗并发症包括,术后肿胀,吞咽疼痛,睡眠打鼾等,未出现静脉血栓及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创立了DSA引导下可实时显影的泡沫硬化疗法,用该方法治疗头颈部复杂的静脉畸形,临床上既安全又有效。背景泡沫硬化治疗是治疗静脉曲张与静脉畸形的有效方式。聚多卡醇(商品名:聚桂醇)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泡沫硬化剂。泡沫的稳定性是泡沫硬化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泡沫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硬化剂的种类、浓度、液气比例、气体种类及温度等。硬化剂的粘度也是影响泡沫硬化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文献报道在硬化剂聚多卡醇或十四烷基硫酸钠中加入甘油可以增强泡沫的稳定性,其原理为甘油增加了硬化剂的粘度。透明质酸是人体自身固有的物质,在生理状态下血液中有一定浓度的透明质酸存在。根据报道静脉注射0.03-0.75g/L浓度的透明质酸是安全的。透明质酸是一种天然长链氨基葡萄糖,具有生物可降解、无毒及无免疫原性的特点,其物理特性是粘度较高。透明质酸可溶入水,因为聚桂醇为水溶液,因此透明质酸也可以溶于聚桂醇溶液中,但是透明质酸是否可以影响聚桂醇泡沫的稳定性至今未见报道。目的评价透明质酸对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为利用透明质酸改变聚桂醇泡沫的稳定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根据向1%聚桂醇溶液中加入透明质酸的量的不同分为三个实验组,A组为:2mL 1%聚桂醇+0mL1%透明质酸+8mL空气;B组;2mL 1%聚桂醇+0.05mL1%透明质酸+8mL空气;C组:2mL 1%聚桂醇+0.ImLl%透明质酸+8mL空气。用Tessari法制作泡沫。用泡沫半衰期即一半的泡沫的液体析出所需要的时间来评估泡沫的稳定性。每组重复制作泡沫5次并分别记录泡沫半衰期的时间。结果三个实验组均能形成均匀稳定的泡沫。通过对每组实验结果的比较,发现低浓度(0.244-0.476g/L)的透明质酸就可以明显提高1%聚桂醇泡沫的稳定性。A组泡沫半衰期为142.8(±4.32)秒;B组泡沫的半衰期为310.6(±7.53)秒;C组泡沫半衰期为390.4(±13.06)秒。结论低浓度(0.244-0.476g/L)透明质酸可提高1%聚桂醇泡沫的稳定性。
【图文】:
a逦b逡逑图2邋DSA弓恃下可显影泡沫硬化荆注射过程(病变区无明显回静脉),a,注射开始的显影情况;b,,注射结束时的显影情况逡逑Figure邋2邋Injection邋of邋radio-opaque邋sclerosing邋foam邋guided邋by邋digital邋sub任ac-ti
图3邋DSA引导下可显影泡沫硬化剂注射过程(病变区有明显回流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4
【图文】:
a逦b逡逑图2邋DSA弓恃下可显影泡沫硬化荆注射过程(病变区无明显回静脉),a,注射开始的显影情况;b,,注射结束时的显影情况逡逑Figure邋2邋Injection邋of邋radio-opaque邋sclerosing邋foam邋guided邋by邋digital邋sub任ac-ti
图3邋DSA引导下可显影泡沫硬化剂注射过程(病变区有明显回流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静脉畸形[J];上海口腔医学;2002年03期
2 伊志强;黄旭;高峰;林贵军;;脑静脉畸形出血一例报告[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3 张兰花;朱国良;张宇t
本文编号:2587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5873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