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0 08:00
【摘要】:背景: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急症,它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给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截止目前,脑梗死已经上升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血压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的预测作用。因此,脑梗死患者早期血压地精确监测和优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随着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除平均血压外,血压昼夜节律亦与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研究也证实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改变会增加脑梗死的发生。然而,对于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患者来说,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其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发生时段二者之间的具体关系仍未明确,至今是国内外学者热议的话题。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类型及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发生时段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初步探索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加重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的分布特征以及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主要发生时段,并对该类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波动时段与其神经功能缺损主要加重时段二者之间的一致性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8年5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收住入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采集各项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史、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入院时NIHSS评分等。入院第2天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本研究采用无锡中健CB-2302-A动态血压记录仪,记录时间均为上午08:00~09:00至次日上午08:00~09:00。使用方法:选择尺寸合适的袖带轻缚于患者的健侧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2cm,松紧恰能容纳2横指为宜,佩戴测压袖带的上肢自然下垂放松或平放于床上。参数设定:血压监测时段设定为白昼06:00~22:00和夜间22:00~06:00,血压监测频率设定为白昼1次/30min;夜间1次/60min。收缩压有效测量范围为70~260mm Hg,舒张压有效测量范围为40~150mm Hg,脉压差有效测量范围为20~50mm Hg。血压测量有效次数应达总次数的85%以上。患者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期间完成《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调查表》,记录原有症状体征加重时的发生时段;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以及发生时段。血压昼夜节律分为超勺型、勺型、非勺型、反勺型;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发生时段分为六个时段:~04:00、~08:00、~12:00、~16:00、~20:00、~24:00。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变化分为加重组和无变化组。分析加重组和无变化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分布规律以及加重组患者在不同时段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加重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波动时段与其神经功能缺损主要加重时段二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1.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有39人,无变化的有71人,其中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患者占35.45%。2.加重组和无变化组患者各项基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加重组和无变化组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分布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加重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以反勺型为主,超勺型次之;无变化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以勺型为主,非勺型次之。4.加重组患者在不同时段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分布例数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加重时段主要集中在~08:00时段,~12:00时段次之。5.加重组患者的反勺型、超勺型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波动时段(03:00~06:00)与其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主要发生时段(04:00~08:00)基本相吻合。结论:1.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加重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主要表现为反勺型、超勺型;加重时段主要集中在04:00~08:00时段;该类患者的异常血压昼夜节律波动时段(03:00~06:00)与其神经功能缺损加重主要时段(04:00~08:00)基本吻合。2.临床医生在调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时,应多关注夜间的血压变化,对高危时段进行早期积极干预,减少血压的异常波动,维持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尽可能避免神经功能缺损的进一步恶化。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珊;张树龙;卢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7年35期

2 孟建晓;毛静远;侯雅竹;王贤良;;血压昼夜节律与子午流注时辰规律的相关性[J];中医杂志;2015年16期

3 张淑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关系的临床研究[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年05期

4 宓宇仙;李冬梅;韩英;苗辉;汤为民;李岩;景影;张美艳;姜海荣;崔晓兰;;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年05期

5 徐燕;高旭光;;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不同亚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响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10期

6 李江科;陈少军;陈艳俏;;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初探[J];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14期

7 张小琴;郁晖丽;秦磊;薛洁静;李磊;;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2年04期

8 张振服;刘启德;杨蕾;;血压昼夜节律特征及其分子调控机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06期

9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不同亚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年02期

10 张宇;陈宝元;;睡眠呼吸暂停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静威;;慢性肾脏病1-2期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5年

2 费民毅;王燕;宋剑慧;陈悦;;169例预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田宏;朱音;徐虹;盛锋;丘鹏玲;谢坚浩;奚锦绒;陆颖;范文才;;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临床观察(附159例病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李娅;冯晓蓓;章倩莹;任红;张文;陈晓农;徐耀文;史浩;陈楠;;398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观察分析[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5 邱原刚;姚雪艳;陶谦民;郑萍;陈君柱;朱建华;张芙荣;郑良荣;赵莉莉;;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及影响因素的调查[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6 田宏;朱音;徐虹;盛锋;丘鹏玲;谢坚浩;奚锦绒;陆颖;范文才;;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临床观察(附159例病例分析)[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许波;徐新娟;陈玉岚;张俊仕;刘海明;;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孙宁玲;喜杨;荆珊;卢熙宁;;血压昼夜节律及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性别相关分析的探讨[A];2005年中国高血压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李冬云;刘国树;刘涛;;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及药物干预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10 刘培良;;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魏开敏;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降压的评价[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 刘斌;联合用药,维持血压昼夜节律,,保护靶器官[N];上海中医药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海玲;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血压变异性与血管紧张素Ⅱ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云飞;探索中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昼夜特点与NLR及hs-CRP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2 王宝梅;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研究[D];延安大学;2019年

3 甘水连;血压值控制水平及血压昼夜节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血管耦联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4 俞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5 程征;血压昼夜节律与血浆内皮细胞微颗粒、高血压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6 王亚芹;缬沙坦调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昼夜节律的生物钟机制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7年

7 李瑾;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异常杓型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研究[D];西安医学院;2017年

8 彭晓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9 高雪;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其中医证候特点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詹龙亮;高血压昼夜节律与子午流注时辰规律的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91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591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b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