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侧支循环与预后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6 06:35
【摘要】:第一部分多模式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和侧支循环的研究研究目的探讨多模式CT检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前瞻性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下述标准的患者共32例。入选标准如下:(1)发病在7天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包括脑梗死和TIA的患者;(2)年龄18-80岁,性别不限;(3)至少有一侧责任大脑中动脉存在显著狭窄或闭塞(由CTA、DSA或MRA诊断),狭窄率≥50%,临床怀疑或确诊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所有病例需同时满足以上3点。所有检查均得到患者及伦理委员会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方法对32例入组的患者行多模式CT检查,包括标准的非增强CT扫描(NCCT)、CT灌注成像(CTP)及多时相CT血管成像(mCTA)。利用后处理软件重建并分析CTP及多时相CTA图像。分析CTP图得到全脑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的彩色灌注图像并对脑梗死核心区及梗死核心周围区进行测值,用以评价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并以rMTT150%为缺血半暗带界定标准,评价CBV-MTT不匹配区判断缺血半暗带的准确性。分析多时相CTA图得到颅内血管情况和评估侧支循环,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多时相CTA侧支评分与CBV-MTT、CBV TTP的不匹配区的相关性。结果1、32例患者成功完成多模式CT,临床诊断脑梗死31例,TIA1例。所有患者均存在责任大脑中动脉中度以上狭窄至闭塞的病变,其中中度狭窄6例(18.8%),重度狭窄12例(37.5%),闭塞14例(43.8%)。基于多时相CTA侧支评分得出侧支循环不良组(2~3分)12例,侧支循环良好组(4~5分)20例。2、患侧梗死核心区CBV和CBF明显下降,MTT和TTP明显延长(P0.05);梗死周围区CBV与对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6),而CBF下降以及TTP、MTT延长(P0.05);与梗死核心周围区相比,患侧梗死核心区CBV和CBF下降,TTP和MTT延长(P0.05);患侧梗死周围区的rMTT为2.4±1.19,以CBV-MTT不匹配方式定义缺血半暗带,并以rMTTl 50%为缺血半暗带界定标准时,23例ROI的rMTT150%,诊断为缺血半暗带的准确性率为71.88%。3、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的各CTP灌注参数异常区面积较小(P0.05);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侧支循环不良组的CBV-MTT不匹配面积及CBV-TTP不匹配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8例(87.5%)患者存在CBV-MTT不匹配及CBV-TTP不匹配,多时相CTA侧支评分预测CBV-MTT不匹配及CBV-TTP不匹配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和0.754。结论1、多时相CTA能充分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及评估侧支循环;2、CTP各参数图像可准确评价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相对参数rMTT结果与目前普遍观点rMTT150%一致,能对缺血半暗带界作出评价,CBV-MTT不匹配区可视为缺血半暗带;3、侧支循环良好患者具有较小的CTP各参数灌注面积;4、基于多时相CTA侧支评分对于CBV-MTT不匹配及CBV-TTP不匹配的发生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及预测能力;5、多模式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脑梗死核心区及缺血半暗带的诊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第二部分基于多时相CTA及CTP预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及预后的初步研究研究目的探讨CTP各参数和侧支循环的关系,以及评估多时相CTA侧支评分及CTP各参数ASPECTS评分在急性大脑中动脉脑卒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前瞻性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下述标准的患者共32例,入选标准同第一部分,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90±7天进行随访。2、方法所有患者行多模式CT检查即包括标准的非增强CT扫描(NCCT)、CT灌注成像(CTP)及多时相CT血管成像(mCTA),分别评估NCCT、CBV、CBF、MTT和TTP的ASPECTS评分;基于多时相CTA侧支评分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及侧支不良组,比较两组间基线临床资料、神经功能评分及影像学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CTP各参数ASPECTS评分与侧支循环的关系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在预测侧支循环的价值;依据90天后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泊松(Poisson)回归分析临床和放射学特征变量与预后不良之间的关系,建立多个Logistic回归模型并计算对应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TP、侧支循环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与侧支循环良好患者相比,侧支循环不良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更高(11vs.4.5,P=0.015)、入院时mRS评分更高(4vs.3.5,P=0.011)、出院时的NIHSS评分更高(5.5vs.l,P=0.003)、出院时mRS评分更高(4vs.l,P=0.001)、预后更差(P0.001)、最初梗死体积更大(28.73vs.3.25,P=0.032)及最终梗死体积更大(16.95vs.1.21,P=0.06);CBVASPECTS(9vs.7.5,P=0.044)、CBF ASPECTS(8vs.6,P=0.013)、MTT ASPECTS(6vs.2.5,P=0.025)及 TTP ASPECTS(6.5vs.2.5,P=0.018)在侧支循环良好患者中评分更高。在多因素分析中,基准模型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P=0.017,OR 0.8 per point,95%CI 0.67-0.96)可以预测良好的CC;在添加CTP参数后的多变量模型中显示CBF ASPECTS(P=0.032,OR 2.46 per point,95%CI1.08-5.62)、MTT ASPECTS(P=0.041,OR 1.6 per point,95%CI 0.65-2.26)和TTP ASPECTS(P=0.027,OR 1.83 per point,95%CI 1.07-3.12)可预测良好的CC;良好CC的ROC曲线下的CBF ASPECTS(0.763)具有比TTP ASPECTS(0.750)、MTT ASPECTS(0.738)、CBV ASPECTS(0.710)或NCCT ASPECTS(0.640)更大的面积。2、预后良好患者19例(59.4%),预后不良13例(40.6%)。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RR3.1,95%CI1.5-2.3)、出院时NIHSS评分≥10分(RR3.4,95%CI 1.9-6.0)、NCCTASPECTS7分(RR2.6,95%CI1.2-5.4)、CBVASPECTS7分(RR3.7,95%CI2.0-7.0)、不良的侧支循环(RR20,95%CI3.0-135.1)、最初梗死体积(≥25cm3)(RR2.7,95%CIl.1-6.3)和最终梗死体积(≥15cm3)(RR 3.1,95%CI1.3-7.1)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通过CTP校正来预测预后不良上,综合所有CTP参数ASPECTS评分的AUC(0.879)比各自参数的ASPECTS评分的AUC都大;侧支循环能独立预测患者预后不良(AUC:0.984)。结论1、较好的CBV、CBF、MTT和TTPASPECTS评分与良好的侧支循环相关,并可作为急性大脑中动脉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状态的独立预测因子;当CC无法确定时,CBF ASPECTS可首先被用作评估侧支循环,综合其他灌注参数一起评估会有更高的价诊断值;2、侧支循环不良的患者有更大的梗死体积及更差的预后;3、较差的CBV、CBF、MTT、TTPASPECTS评分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能使患者不良预后风险增加,并且其对预测临床预后具有附加价值,在评估及预测患者临床预后可作为除一般影像及临床检查外的强力补充;4、侧支循环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强预测因子;5、多时相CTA及CTP对预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及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图文】:
逡逑以下简称为WASID法(见图1-1):计算公式为:狭窄率:(1-Ds/Dn)邋xl00%,逡逑Ds邋=病变血管最狭窄处直径,Dn=病变血管近端正常处的直径。Dn的确定标准:逡逑可选择动脉近端最宽、非屈曲正常段作为Dn邋(第一选择)。如果近端病变(如逡逑大脑中动脉起始处狭窄),可选择动脉远端最宽、平行、非屈曲正常段作为Dn逡逑(第二选择)。假如颅内动脉整段发生病变则可以选择供血动脉最远端、平行、逡逑非屈曲正常段作为Dn邋(第三选择)。如果大脑中动脉存在串联式病变或多处狭逡逑窄,可以测量两或多处部位的狭窄百分率,选择其中更为严重的一个作为结果。逡逑■r逦^逦T邋'J逦n逡逑Carotid邋Siphon邋*逦Basilar"逡逑图1-1颅内动脉狭窄的测量方法-WASID法,狭窄率=(1-Ds/Dn)邋xi00%,邋Ds.?病变血管逡逑最狭窄处直径,Dm病变血管近端正常处的直径。逡逑Figurel-1邋The邋measurement邋of邋intracranial邋arterial邋stenosis邋-邋WASH),邋stenosis邋rate=邋(1-Ds邋/邋Dn)逡逑x邋100%,邋Ds:邋Diameter邋of邋the邋narrowest邋part邋of邋the邋diseased邋vessel,邋Dn:邋diameter邋of邋the邋proximal逡逑part邋of邋the邋diseased邋vessel.逡逑排除标准如下:1)本次发病前mRS评分>2分;2)中重度精神障碍及痴呆患逡逑者;3)其它非缺血性卒中等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疾病
整个过程大致流程图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3;R816.1
本文编号:2601094
【图文】:
逡逑以下简称为WASID法(见图1-1):计算公式为:狭窄率:(1-Ds/Dn)邋xl00%,逡逑Ds邋=病变血管最狭窄处直径,Dn=病变血管近端正常处的直径。Dn的确定标准:逡逑可选择动脉近端最宽、非屈曲正常段作为Dn邋(第一选择)。如果近端病变(如逡逑大脑中动脉起始处狭窄),可选择动脉远端最宽、平行、非屈曲正常段作为Dn逡逑(第二选择)。假如颅内动脉整段发生病变则可以选择供血动脉最远端、平行、逡逑非屈曲正常段作为Dn邋(第三选择)。如果大脑中动脉存在串联式病变或多处狭逡逑窄,可以测量两或多处部位的狭窄百分率,选择其中更为严重的一个作为结果。逡逑■r逦^逦T邋'J逦n逡逑Carotid邋Siphon邋*逦Basilar"逡逑图1-1颅内动脉狭窄的测量方法-WASID法,狭窄率=(1-Ds/Dn)邋xi00%,邋Ds.?病变血管逡逑最狭窄处直径,Dm病变血管近端正常处的直径。逡逑Figurel-1邋The邋measurement邋of邋intracranial邋arterial邋stenosis邋-邋WASH),邋stenosis邋rate=邋(1-Ds邋/邋Dn)逡逑x邋100%,邋Ds:邋Diameter邋of邋the邋narrowest邋part邋of邋the邋diseased邋vessel,邋Dn:邋diameter邋of邋the邋proximal逡逑part邋of邋the邋diseased邋vessel.逡逑排除标准如下:1)本次发病前mRS评分>2分;2)中重度精神障碍及痴呆患逡逑者;3)其它非缺血性卒中等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疾病
整个过程大致流程图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3;R81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家星;林文华;刘丽萍;濮月华;谭泽峰;徐安定;;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卒中杂志;2013年04期
2 董强;黄家星;黄一宁;徐安定;曾进胜;陈向燕;程忻;范玉华;刘亚杰;孙葳;谭泽峰;徐蔚海;;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2601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0109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