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IL-35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发布时间:2020-04-06 16:30
【摘要】:目的:应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探讨新型抗炎因子白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以及作用机制,为卒中后脑保护临床药物开发提供新的依据。方法:以大脑中动脉阻塞方法建立小鼠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根据不同再灌注时间点收集脑组织,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缺血组织中IL-35蛋白以及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检测再灌注后12小时IL-35蛋白的表达改变。在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前后进行药物干预,利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不同剂量rIL-35干预后对小鼠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不同剂量rIL-35干预后对再灌注损伤后小鼠梗死体积的影响。根据以上实验结果选取最小有效剂量,在缺血再灌注模型后不同时间点进行给药,利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模型后不同时间点rIL-35干预对小鼠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采用TTC染色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rIL-35干预对再灌注损伤后小鼠梗死体积的影响。通过检测行为学观察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最后,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IL-35干预后对炎症因子IL-6、IL-1β表达对影响。结果:IL-35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蛋白以及mRNA水平的表达存在时间依赖性,再灌注后12小时前呈下降趋势,12小时至7天呈缓慢恢复趋势,再灌注后12小时表达为最低点。不同剂量rIL-35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前给药,5μg/kg以及10μg/kg可以明显减小缺血体积以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且5μg/kg剂量下对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有有利影响。同时在此剂量下,缺血再灌注模型后不同时间点给药证明,再灌注损伤后2小时及4小时给药可以明显减小小鼠梗死体积以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另外,模型前侧脑室给与rIL-35后,小鼠脑组织中炎症因子IL-6、IL-1β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我们的研究首次表明了新型抗炎因子IL-35的表达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明显的时间趋势,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rIL-35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前或后给药均可以减小小鼠梗死体积以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且rIL-35干预可以明显降低炎症因子IL-6、IL-1β的表达。因此我们的实验首次证明了IL-35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卒中脑保护药物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娇;周国平;吴春晓;许秀洪;;针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J];中医学报;2017年01期

2 孙大伟;齐新;高青;;丹参素调控自噬以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7年05期

3 胡晓莺;陈振雨;;静脉淤血型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7年04期

4 彭智远;刘旺华;曹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年08期

5 李瑞华;阚世廉;李津;;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7年04期

6 秦聪;张杰;;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内质网应激介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7年09期

7 宋亚刚;叶林峰;吃安坤;曹慧;沈甜;张晓双;侯建平;王斌;;5-脂氧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探讨[J];中南药学;2016年04期

8 刘磊;刘丽华;马玉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6年09期

9 杨杨;孙华;;近10年针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15年07期

10 陈路;李玮玮;刘春慧;;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学智;车万民;董涛;周杰;赵全华;;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A];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2 王宇歆;马涛;李凤娟;杨成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其对策的初步探讨[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3 吴艳;李春英;贾旭峰;何颖;;椒苯酮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4 莫书荣;李德剑;;诺迪康对离体豚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五届全国心血管、呼吸和肾脏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朱贤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现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曹性玲;黄志华;李良东;黎晓;曾雪亮;曾靖;;大豆苷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7 刘建修;;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及防治最新进展[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于吉人;严盛;刘小孙;郑树森;;尿胰蛋白酶抑制剂减轻移植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A];2004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吕昌迎;龙超良;高俊钰;汪海;;埃他卡林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九届全国心血管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黄贤华;黄常亮;宋微微;方伟;杨芳炬;;迎春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A];第十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代明勇 邹争春;新型蛋白MG53能有效避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N];中国医药报;2016年

2 燕海霞 王忆勤 李福凤;川芎嗪在肾脏病中应用前景看好[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抗呆I号可恢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功能[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衣晓峰 岳金凤 记者  李丽云;我科学家揭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奥秘[N];科技日报;2007年

5 万同己;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干预[N];中国医药报;2004年

6 张中桥;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张中桥;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8 ;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9 衣晓峰 靳万庆;静脉麻醉药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被揭示[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张茨;扭转的睾丸切还是保——医生有新说[N];健康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小康;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2 蒋海山;缺血再灌注器官型脑片神经再生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3 蒋玲玲;药物后处理对心脏/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信号通路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4 孟哲;瞬时受体阳离子通道TRPM7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5 郭森;IRF4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6 胡晓莺;热休克蛋白90α对静脉淤血型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17年

7 曹霞;人参皂苷Re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张英俊;双苯氟嗪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9 包维民;大鼠肝脏冷/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细胞死亡方式及修复因素的系列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4年

10 李铁军;内源性抗炎细胞因子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守纪;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减轻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2 徐晨;IL-35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3 黄俊;吗啡预处理经由ERK通路调控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减轻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4 武康;NLRP3在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MCC950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8年

5 唐sヶ,

本文编号:2616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16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4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