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瘤壁影像与流体力学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相关性研究
【图文】:
mm×0.4 mm;层厚=1.5 mm;扫描时间=5 min;(3)使用组织对比剂 Gd-DTPA 经静脉注射给药,剂量为 0.1 mmol/kg。5 mi后行增强序列 T1WI+C 扫描,,参数同 T1WI 序列;(4)另外扫描自旋回波序列 T2WI 与反转恢复序列 STIR 以作参照。T2WI 序列扫描参数为: TR=2884 ms,TE=51 ms,FOV=100×100 mm2;矩阵=320×256;层厚=1.5 mm。STIR 序列扫描参数为: TR=3980 ms;TE=55 ms;FOV=100×100 mm2;矩阵=320×256,层厚=1.5 mm。3、瘤壁强化程度的判定颅内动脉瘤瘤壁强化程度通过观察对比剂注射后 T1WI+C 相瘤壁信号与 T1W相瘤壁信号是否增强进行定义,并根据信号增强范围所占颅内动脉瘤瘤壁的比例分为:(1)瘤壁非强化:即 T1WI+C 相瘤壁信号较 T1WI 相无明显增强(图 1-1-A);(2瘤壁部分强化:即 T1WI+C 相瘤壁信号较 T1WI 相有增强,但仅局限于动脉瘤壁的某一部分(图 1-1-B);(3)瘤壁环形强化:即 T1WI+C 相瘤壁信号较 T1WI 相有增强且表现为整个动脉瘤瘤壁的环形均匀增强(图 1-1-C)。
图 1-2. 入组颅内动脉瘤大小、部位、瘤壁强化程度及 PHASES 评分分布A.动脉瘤大小分布;B.动脉瘤部位分布;C.动脉瘤瘤壁强化程度分布;D.动脉瘤 PHASES 评分分布(二)颅内动脉瘤瘤壁强化程度分布及其危险因素1、颅内动脉瘤瘤壁强化程度分布情况在全部 140 枚动脉瘤中,69 枚(49.3%)瘤壁未见明显强化,39 枚(27.9%)表现为瘤壁部分强化,32 枚(22.9%)表现为瘤壁环形强化(图 1-2-C)。2、颅内动脉瘤瘤壁强化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瘤壁非强化组、瘤壁部分强化组与瘤壁环形强化组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蛛网膜下腔出血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瘤壁非强化组、瘤壁部分强化组与瘤壁环形强化组间的动脉瘤大小分布差异无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先海;徐高峰;白晓斌;谢万福;;动脉粥样硬化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8年03期
2 卢旺盛;吕明;;从过去走向未来,颅内动脉瘤的诊治历程[J];中国卒中杂志;2018年10期
3 彭定天;胡诗俊;谭静;程道宾;;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因素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4 任红岗;;对比血管内栓塞和开颅夹闭对于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年52期
5 北极;;天气转凉 警惕颅内动脉瘤破裂[J];江苏卫生保健;2017年11期
6 姜壮;;已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7年06期
7 黄光;唐煜;赵含;刘兴洲;张永力;石祥恩;;颅内动脉瘤59例临床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年06期
8 王秀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69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08期
9 胡栓贵;黄新;张鉴文;黄进能;朱寿鸿;;颅内动脉瘤误诊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08期
10 李茂林;王祝峰;雷小莉;刘西梅;;颅内动脉瘤误诊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卫;;杂性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A];第六届西部介入放射学术会议宁夏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四届年会介入放射学新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2 孙晓川;夏小辉;;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处理[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伍聪;贺民;赵中新;李天贵;张瑜;;颅内动脉瘤再破裂风险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邢国祥;黄清海;许奕;刘建民;;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与破裂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丁小灵;任明山;李淮玉;何玉圣;邓克学;;颅内动脉瘤103例临床分析[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6 孔玉华;刘志忠;康熙雄;;颅内动脉瘤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芯片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第四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暨医学生化分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赵学慧;;颅内动脉瘤栓堵术的观察与护理[A];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病学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詹仁雅;沈剑峰;;颅内动脉瘤诊治方法的分析和选择[A];2005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孙伟军;王义荣;朱先理;方兵;臧国尧;杨树旭;牛焕江;李新伟;;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金国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5例报告[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彬;探索颅内动脉瘤诊治新突破[N];健康报;2018年
2 匡远深;专用支架栓塞颅内动脉瘤[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冯琳;陈志;联合手术治愈巨型颅内动脉瘤[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朱凤霞;山铝医院成功治疗颅内动脉瘤[N];淄博日报;2011年
5 印红霞;颅内动脉瘤须及时治疗[N];家庭医生报;2007年
6 吴中学 刘爱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决策[N];健康报;2007年
7 梁兆松;人脑中的定时炸弹——颅内动脉瘤[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8 袁波 龙先瑜;颅内动脉瘤 凶险的“地雷”[N];大众卫生报;2004年
9 刘建民 张永巍 (上海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 刘建民);颅内动脉瘤[N];文汇报;2009年
1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外科 石祥恩;血管搭桥 巧治颅内动脉瘤[N];健康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馨蕊;颅内动脉瘤的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2 吕楠;基于瘤壁影像与流体力学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3 李力;介入治疗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和复发危险因素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4 葛慧剑;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7年
5 辛涛;数字减影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6 赵庆平;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7 汪求精;颅内动脉瘤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栓塞的随访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8 顾宇翔;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伍刚;血管平滑肌雌激素受体表达与颅内动脉瘤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10 刘翼;血管生成素与流体切应力在人颅内动脉瘤形成与破裂中的作用机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褚光旭;高级别颅内动脉瘤的手术疗效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2 刘肖华;颅内动脉瘤的分子机制及与其与炎症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3 贺文高;颅内动脉瘤临床资料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8年
4 李尧;颅内动脉瘤的破裂因素和治疗对比[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5 李安;CYP2C19基因检测在颅内动脉瘤支架植入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6 游伊伦;介入治疗青年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疗效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7 安辉;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现状分析[D];锦州医科大学;2018年
8 王美莹;24个SNP位点在河南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颅内动脉瘤相关基因的查找[D];郑州大学;2018年
9 陈硕贞;颅内动脉瘤健康教育手册的编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
10 蒋登志;基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细胞治疗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33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33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