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及大脑可塑性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12:10

  本文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及大脑可塑性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联合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训练及恢复的效果,观察脑区白质纤维完整性及激活方式,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及大脑重塑的机制。方法:按照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标准选取皮层下梗塞患者10例,随机分组成为实验组(男4人,女2人)和对照组(男2人,女2人)。两组患者入院第二日起给予住院标准化综合康复训练与治疗,训练周期4周,每周5天,每天1次,每次60分钟,总共20次。此外,实验组患者接受课题组统一制定的上肢功能训练计划,训练时长每次30分钟,周期与频率与综合康复训练保持一致。本研究于入院当日及训练周期结束后次日对本研究的所有受试者进行包括上肢功能评定(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ARAT),功能影像图像采集(DTI、fMRI)。对患者训练前后所得数据及图像进行分析后录入SPSS 13.0,进行统计运算分析,因本研究样本量偏小,故所有数据均采用非参数检验统计方法。结果:1、所有患者训练前后病灶周围区域和患侧内囊后肢区域FA值均低于健侧相同区域的FA值,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2、所有患者训练前患侧脑区激活体素值明显高于健侧脑区,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训练后双侧脑区激活体素值均明显升高,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3、患者训练前病灶周围区域fa值与训练后arat、fugl-meyer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和0.888,且均具有显著性(p0.001);训练前患侧内囊后肢区域fa值与训练后arat、fugl-meyer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和0.939,且均具有显著性(p0.001)。4、患者训练前li值与训练后arat、fugl-meyer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4和0.673,且均具有显著性(p0.05)。5、实验组的li值、arat、fugl-meyer评分、病灶周围区域和患侧内囊后肢区域fa值、病灶周围区域和患侧内囊后肢区域afa值经过康复训练均有所改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的li值、arat、fugl-meyer评分、病灶周围区域和患侧内囊后肢区域fa值、病灶周围区域和患侧内囊后肢区域afa值经过康复训练同样均有所改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6、实验组各项指标的Δ变化值,除Δfugl-meyer评分外,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7、所有受试者的Δli值与病灶周围区域Δafa值、病灶周围区域Δfa值和患侧内囊后肢区域Δfa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4、0.758和0.602,病灶周围区域Δafa值与患侧内囊后肢区域Δafa值、Δfugl-meyer评分、病灶周围区域Δfa值和患侧内囊后肢区域Δfa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2、-0.746、-0.965和-0.855,患侧内囊后肢区域Δafa值与Δarat、Δfugl-meyer评分、病灶周围区域Δfa值和患侧内囊后肢区域Δfa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4、-0.793、-0.891和-0.929,Δarat与Δfugl-meyer评分、患侧内囊后肢区域Δfa值的相关系数为0.839、0.791,Δfugl-meyer评分与病灶周围区域Δfa值和患侧内囊后肢区域Δfa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7和0.874,病灶周围区域ΔFA值与患侧内囊后肢区域ΔFA值的相关系数为0.892,且上述相关系数均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以上评价指标之间均呈正相关。结论:1、FA值作为代表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指标对患者运动功能训练及恢复效果具有预测功能,对于探讨脑白质纤维功能损伤后可能的重构与可塑性机制具有深远意义。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和预后可能与脑区激活模式转换及大脑功能重塑有关。3、DTI在评估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方面的预测与指导效能可能更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相关的完整评价体系建立与管理应紧密联合更多的评价手段。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功能核磁共振 功能康复 大脑可塑性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
【目录】:
  • 摘要6-9
  • Abstract9-12
  • 前言12-16
  • 研究对象与方法16-24
  • 1 研究对象16-17
  • 1.1 病例来源16
  • 1.2 纳入标准16
  • 1.3 排除标准16-17
  • 1.4 患者基础情况信息17
  • 2 研究方法17-24
  • 2.1 干预训练方法17-18
  • 2.2 评定方法18-20
  • 2.3 数据分析20-22
  • 2.4 统计数据及相关性分析22-24
  • 结果24-40
  • 1 患者基本信息分析24
  • 2 功能影像学改变24-32
  • 2.1 DTI-FA值训练前后的比较24-29
  • 2.2 训练前后健侧与患侧脑区激活体素变化与分布29-32
  • 3 功能影像对患者功能恢复的预测32-36
  • 3.1 DTI的预测分析32-35
  • 3.2 fMRI的预测分析35-36
  • 4 患者功能康复训练效果分析36-38
  • 4.1 组内效果比较36-37
  • 4.2 组间差异分析37-38
  • 5 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38-40
  • 讨论40-49
  • 1 缺血性脑卒中后大脑白质纤维完整性对预后的影响40-43
  • 1.1 白质纤维功能重构与可塑性40-42
  • 1.2 白质纤维完整性对功能康复效果的预测42-43
  • 2 缺血性脑卒中后脑区功能重塑对预后的影响43-47
  • 2.1 脑区激活与大脑重塑性的关系43-46
  • 2.2 大脑重塑平衡对预后的影响46-47
  • 3 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的联合评价体系47-49
  •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9
  • 附录 中英文对照表59-60
  • 附录一60-63
  • 附录二63-65
  • 致谢65-66
  • 综述66-78
  • 中文摘要66-67
  • Abstract67-68
  • 1 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简称BOLD)成像机制及原理68
  • 2 BOLD-f MRI成像的实验的方法与影响因素68-70
  • 3 脑梗塞后脑功能重组变化规律70-71
  • 4 脑梗塞后脑功能重组变化与运动功能康复的关系71-73
  • 5 展望73
  • 参考文献73-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Alexandria M.Reynolds;Denise M.Peters;Jennifer M.C.Vendemia;Lenwood P.Smith;Raymond C.Sweet;Gordon C.Baylis;Debra Krotish;Stacy L.Fritz;;Neuronal injury in the motor cortex after chronic stroke and lower limb motor impairment: a voxelbased lesion symptom mapping study[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4年07期

2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年06期


  本文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及大脑可塑性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3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9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