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前后PTX3变化及其与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图文】:
图 1 标准品稀释浓度③样本准备:待测标本通过 NS 样本稀释液进行 1:1 稀释。④检测:在 8x12 微孔板中,前 2 列微孔板加入 50μl 标准品或空白对照品(即1-8 号管),后 10 列微孔板加入 50μl 样本。在向每个标准孔中加入 50μl 反应物后覆膜封板,室温下置于微孔板振荡器,速度及时间为 400 rpm*1 小时。随后,每孔用350μl PT 洗涤液洗涤,浸泡 1-2 分钟,在吸水纸上通过拍板方法来移除微孔内所有液体,重复洗板 3 次。第 3 次洗涤后,采用吸水纸移除残存的试剂。向各微孔加入 100μlTMB 底物,微孔板覆膜并避光,置于微孔板振荡器上 10 分钟,速度为 400rpm。向微孔加入 100μl 终止液,使用微孔板振荡器均匀混合样本和终止液(1 分钟)。用酶标仪在测量各孔的光密度值(O.D.值),波长选择为 450nm 处。(5)标准曲线制备:实际 O.D.值=检测物 O.D.值-空白孔 O.D.值。以标准品的平均浓度为纵坐标,平均 O.D.值为横坐标,利用 EXCEL 绘图绘制最佳光滑曲线,建立标准曲线。经计算标准曲线公式为:y = -0.1084x2+ 411.31x - 33.837,其中 R2=0.9998。利用标准曲线计算浓度,所得结果再乘以稀释倍数 2,得出各样本 PTX3
图 2 溶栓患者 PTX3 标准曲线(三)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通过 SAS 9.4 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连续性变量根据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分别采用平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或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median,[IQR])表示,分类变量采用百分位数表示。其中,PTX3 以中位数和极值表示。连续变量两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或 Mann-Whitney U 秩和检验,多组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或 Mann-Whitney U 秩和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 Fisher 精确检验。对于溶栓疗效及远期预后的预测因素则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加以探讨。多因素回归模型中的变量选择是参照已发表文献的研究方法[17, 18]。为探讨不同浓度的 PTX3 对溶栓改善及预后的影响,根据溶栓前或溶栓后 24 小时 PTX3 浓度的上下三分位数分为三组(T1,T2,,T3),其中第一组作为对照组(OR=1)。P 值<0.05 为差异具有显著性。二、结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洪宇;丁慧敏;;228例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26期
2 ;仅2.4%卒中患者接受溶栓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2年03期
3 马超;;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8年22期
4 黄琳明;赖智勇;崔萍;张桂琴;张新高;丁中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救治院内流程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年22期
5 李长海;刘祥;;吸栓后导管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对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8年12期
6 赵文增;刘荣红;王海刚;谢红梅;;导管介导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J];河北医药;2018年08期
7 王乐;周红艳;孙静岚;;介入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年02期
8 昝红艳;刘彩霞;李东倩;谭小梅;沙美容;谢仙萍;;流程优化在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急诊至溶栓时间的运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年08期
9 华孙英;徐建华;汤咏梅;朱金京;龚明;;一体化临床路径在缩短入院到溶栓时间中的实际运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7年05期
10 张东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相关进展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圣;楼敏;;时间追踪模式持续缩短入院至溶栓时间(DNT)[A];中华医学峰会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2 张圣;楼敏;;时间追踪模式持续缩短入院至溶栓时间(DNT)[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3 张圣;楼敏;;时间追踪模式持续缩短入院至溶栓时间(DNT)[A];2015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4 王晔;邓丽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溶栓时间的获益及风险[A];第六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暨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C];2015年
5 陈清梦;严慎强;张晓程;韩泉;徐梦骏;楼敏;;利用延迟相T1增强扫描评估血栓长度并预测血管再通[A];华东六省一市第二十三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6 朱自军;邹卫东;;溶栓时间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和近期预后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7 谢树钦;陈建伟;张斯亮;胡玉栋;钟玲;;导管溶栓在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并发急性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8 陈玉林;闫海鹏;冯卫华;钟良;陈法;黄洪章;;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到溶栓时间试验[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崔大涛;根据病情选择心肌再灌注措施[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阳;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前后PTX3变化及其与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2 严金;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与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3 董艳玲;河北省脑卒中溶栓现状分析及不同治疗方法临床预后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4 陈金花;浙江省60所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流程现状调查与分析[D];浙江大学;2017年
5 陈涛;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置管溶栓与系统溶栓的早、中期疗效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7年
6 冷莎;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抗凝与导管接触溶栓中远期疗效分析[D];广州医科大学;2017年
7 张娣;急性下肢缺血初次介入治疗疗效及长期通畅率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8 顾铖涛;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次性介入处理的初步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9 毕斯努(Bishnu Mani Dhital);临床路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与评价[D];中南大学;2012年
10 刘磊;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影像诊断与介入疗效评价[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38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38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