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荧光联合超声造影在核磁强化的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关键词:黄荧光联合超声造影在核磁强化的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黄荧光联合超声造影在核磁强化的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分组方法:将自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对我科的经术前MRI初步诊断为胶质瘤(肿瘤在核磁下强化且位于可全切部位)的患者经严格筛查后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在黄荧光联合超声造影的指导下行显微切除。对照组行传统显微手术。若术后病理诊断为胶质瘤以外的其他肿瘤或与其他入组条件冲突,需排除出组。(2)实验方法:在实验组: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约为开硬膜前1.5小时左右)静推4mg/kg荧光素钠。开颅去骨瓣后,在开硬膜前用超声造影对肿瘤进行定位,观察肿瘤的边界及血供情况,并测量病灶的大小及肿瘤距脑表的距离,以选择皮质切口。接下来在黄荧光引导下行显微切除,术中根据需要,在白光模式和荧光模式间进行切换。在肿瘤切除过程的早期,在肿瘤边界处可疑的部位取病理,平均每位患者取3处病理并记录其在黄荧光下的颜色(A组病理)。在肿瘤实体部分切完后进行第二次超声造影,观察残腔壁的强化情况。在可疑部位取2处病理,每处病理均记录其在黄荧光和超声造影下的结果(B组病理)。在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在白光下进行胶质瘤的显微切除,只在术中对肿瘤实体部分取一处病理,用于明确肿瘤性质。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后72小时内行头部MRI增强检查,按照大体全部切除(GTR)的标准计算全切率。术后三天检测实验组患者的肝肾功能。(3)观察指标:a.黄荧光和超声造影对肿瘤边界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b.黄荧光和超声造影对肿瘤残余的判断;c.肿瘤的全切率(GTR);d.患者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化验结果。结果:1.实验组一共入组26例排除4例出组,实际入组22例。对照组一共入组25例,排除5例出组,实际入组20例。2.实验组22例患者共取110处病理,其中A组病理有66处,B组病理有44处。其中A组黄荧光对肿瘤边界判断的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100%。B组黄荧光对肿瘤边界判断的敏感性为63.6%,特异性为100%。超声造影对肿瘤边界判断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100%。A组黄荧光对肿瘤边界判断的敏感性与B组黄荧光对肿瘤边界判断的敏感性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黄荧光对肿瘤边界判断的敏感性与超声造影对肿瘤边界判断的敏感性比较,超声造影高于黄荧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实验组22例患者中,有6例是通过超声造影发现了黄荧光下未染色的肿瘤组织(27.3%),有2例是通过黄荧光发现了超声造影阴性的肿瘤组织(9.1%);有3例通过超声造影发现了隐藏于正常脑组织下的黄染的残余肿瘤(13.6%)。4.实验组22例患者中,全切20例,次全切2例,全切率为91%;对照组20例患者中,全切11例,次全切9例,全切率为5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实验组所有患者应用造影剂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且术后连续三天的肝功能和肾功能均正常。结论:1.黄荧光做到了实时监测,弥补了超声造影需要多次探查带来的不便,而超声造影可以从立体的角度对术区进行探查,减少了因肿瘤隐藏于正常脑组织下而被遗漏的可能。2.黄荧光和超声造影对核磁强化的胶质瘤边界的判断都有很高的特异性,但黄荧光对核磁强化的胶质瘤边界判断的敏感性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将黄荧光和超声造影联合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发现彼此遗漏的肿瘤,减少肿瘤残余的可能。3.黄荧光和超声造影联合应用安全可靠;与传统的显微手术相比,可以提高核磁强化的胶质瘤的全切率。
【关键词】:胶质瘤 黄荧光 超声造影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9.41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6
- 第1章 引言16-18
- 第2章 综述18-28
- 2.1 胶质瘤概述18
- 2.2 术中荧光18-23
- 2.2.1 黄荧光19-22
- 2.2.2 红荧光(5-ALA)22-23
- 2.3 术中超声造影23-25
- 2.4 术中核磁及神经功能导航25-26
- 2.5 各种新技术的联合应用26-27
- 2.5.1 术中超声联合 5-ALA26
- 2.5.2 5-ALA联合术中MR26-27
- 2.6 结语与展望27-28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28-33
- 3.1 病例纳入及分组28-29
- 3.1.1 纳入标准28
- 3.1.2 排除标准28-29
- 3.2 仪器与药物29
- 3.3 研究方法29-31
- 3.3.1 实验过程29-30
- 3.3.2 观察指标30-31
- 3.4 结果判定标准31-32
- 3.4.1 黄荧光下肿瘤残余的判定标准31
- 3.4.2 超声造影下肿瘤残余判定标准31
- 3.4.3 肿瘤全切的判定标准31
- 3.4.4 联合应用安全性的判定标准31-32
- 3.5 统计分析32-33
- 第4章 结果33-41
- 4.1 临床资料统计33-35
- 4.1.1 实验组33-34
- 4.1.2 对照组34-35
- 4.2 术中黄荧光的表现35-36
- 4.3 术中超声造影表现36-37
- 4.4 黄荧光和超声造影对肿瘤边界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7-39
- 4.5 黄荧光联合超声造影对肿瘤残余的判断39-40
- 4.6 肿瘤的全切率40
- 4.7 安全性40-41
- 第5章 讨论41-47
- 5.1 黄荧光和超声造影的互补性42-44
- 5.1.1 术中对瘤体的辨认42-43
- 5.1.2 术中对边界的判断43-44
- 5.2 肿瘤的全切率44
- 5.3 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安全性44-47
- 第6章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7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7-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朝晖;韩亮;田宇;;5-ALA荧光引导技术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01期
2 杨军浩;李洪启;卢聪聪;;荧光染料概述[J];染料与染色;2014年05期
3 于书卿;王集生;季楠;陈思源;李健;郝淑煜;王寅千;贺焱;;术中超声造影在脑恶性胶质瘤的手术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年10期
4 陈旭;雷霆;李龄;;5-氨基乙酰丙酸荧光引导技术在恶性胶质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9年05期
5 滕雷;鞠东辉;单强;李一;于洪伟;韩大勇;汪立刚;赵世光;;5-氨基乙酰丙酸介导鼠脑C6胶质瘤荧光特性的研究[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8年01期
6 佟小光;;导航手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年14期
7 臧运波,张爱梅;荧光素钠-Mn~(2+)-H_2O_2体系荧光法测定常见水果的抗氧化活性[J];分析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8 高广忠,王中,周幽心,周岱;手术治疗胶质瘤321例临床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6期
9 冯绍松,章瑞铨;超声造影术的声学原理[J];声学技术;1993年01期
10 张彩英;曾婕;黄冬梅;任杰;陈军;阎萍;苏中振;张新玲;李凯;许尔蛟;毛仁;谭利如;郑荣琴;;超声造影不良反应及其处理[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建侃;血脑屏障紧密连接在人脑胶质瘤中的变化及其分子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黄荧光联合超声造影在核磁强化的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4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