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治疗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19 14:19
【摘要】:目的第一部分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8(IL-18)的水平及意义;同时观察DEACMP患者治疗后各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分析DEACMP与神经免疫的相关性。第二部分分析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第一部分研究对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ACMP患者及DEACMP患者,健康对照组为年龄相仿的体检自愿者。采用ELISA检测30例ACMP患者、44例DEACMP患者、30例健康体检自愿者以及DEACMP组治疗后外周血中IL-6、IL-8及IL-18的水平变化。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九四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DEACMP患者112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O),同时给予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早期脱水降颅压、清除氧自由基、预防肺部感染、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平衡等基础治疗,恢复期予以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治疗1个月后统计分析两组总有效率、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头颅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结果。结果第一部分1.血清IL-6:健康组为(24.53±3.39)pg/ml,ACMP组为(29.59±10.15)pg/ml,DEACMP为(38.39±10.94)pg/ml,DEACMP治疗有效组为(25.93±4.13)pg/ml,治疗无效组为(36.87±4.03)pg/ml,ACMP组及DEACMP组的IL-6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且DEACMP组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DEACMP治疗有效组血清IL-6明显下降,与ACMP组及DEACMP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无效组与DEACMP组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2.血清IL-8:健康组为(55.86±14.79)pg/ml,ACMP组为(100.43±43.79)pg/ml,DEACMP为(98.54±24.48)pg/ml,DEACMP治疗有效组为(72.10±17.24)pg/ml,治疗无效组为(94.85±24.48)pg/ml,ACMP组及DEACMP组血清IL-8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与ACM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㧐0.05),DEACMP治疗有效组较DEACMP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无效组下降不明显。3.血清IL-18:健康组为(190.47±40.21)pg/ml,ACMP组为(252.87±90.45)pg/ml,DEACMP为(323.52±70.44)pg/ml,DEACMP治疗有效组为(222.34±92.03)pg/ml,治疗无效组为(338.07±55.09)pg/ml,ACMP组及DEACMP组血清IL-18均高于健康组,其中DEACMP组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治疗有效组较DEACMP组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无效组下降不明显。第二部分两组患者的症状较前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观察组的总有效率、EEG及头颅MRI改善率分别为85.00%、88.33%、86.67%,对照组分别为67.31%、55.77%、63.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MMSE评分为(11.35±2.23),治疗后为(26.37±2.95),对照组治疗前MMSE评分为(11.48±2.08),治疗后为(20.65±2.31),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第一部分ACMP及DEACMP患者IL-6、IL-8及IL-18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DEACMP组升高较ACMP组明显,DEACMP组经治疗有效后明显下降,无效组下降不明显,提示DEACMP的发生与神经免疫损伤机制有关。第二部分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治疗能够提高DEACMP患者的疗效,但需注意其不良反应,且剂量以及使用疗程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95.1;R74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笑峰;伊帅;许廷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年13期

2 李德刚;张军;李在军;陈宁;王忠民;甘甜;郝玉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年02期

3 秦晓洪;杨卜凡;曾宪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年02期

4 姜丙全;;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年04期

5 赵晓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年10期

6 武晓宁;安连朝;马军恒;张亚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年07期

7 王锐;顾润泽;丁继岩;李波;;脑电图变化在甲泼尼龙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6年08期

8 汪洋;;11例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神经系统后迟发性脑病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年03期

9 项文平;刘国荣;王宝军;;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诊断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2年04期

10 崔静;申雪峰;申蕙芸;崔慧玲;;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民康医学;2012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慧;项文平;王宝军;郑雅楠;;脑脊液压力升高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关系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4年

2 高思山;韩培海;;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观察[A];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朱顺来;高桢;;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隋涛;;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105例诊断与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高压氧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刘青红;郭华;肖平田;;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63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潘晓雯;潘树义;孟娟;胡慧军;吕艳;张禹;孟祥恩;杨晨;张齐;李铭鑫;;106例DEACMP预防治疗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高压氧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汪飞;廖庆红;徐文文;储照虎;;以帕金森综合征样表现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1例[A];2012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林永泉;荣丽华;;脑活素治疗急性CO中毒的迟发性脑病30例[A];中国微循环学会第五届中国微循环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范江河;白净;李雪振;卢军英;史云光;张素华;范天凤;牛新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A];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10 尤丽娟;;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综合康复治疗[A];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康复医学论坛、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会议、北京康复医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任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山东省平阴县卫生局副主任医师 朱本浩;谨防煤气中毒后迟发性脑病[N];大众卫生报;2008年

3 苗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静;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蔡建美;氢饱和生理盐水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治疗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燕;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治疗分析[D];南昌大学;2018年

2 田富香;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与实验室及磁共振检查的相关性研究[D];延安大学;2016年

3 曾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2、6、10及丙二醛水平的变化及意义[D];南华大学;2014年

4 宋孟龙;JNK通路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5 闫魏魏;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中的作用机制[D];吉林大学;2016年

6 李铭鑫;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髓鞘损伤临床和基础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7 刘学春;依达拉奉改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空间记忆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8 杜艳雪;烟酸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9 曾员英;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10 邓思慧;针刺结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71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71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e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