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的严重程度及部位分布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5 22:06

  本文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的严重程度及部位分布的危险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严重程度及部位分布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使用核磁共振(MRI)中的T1WI、T2WI、T2-FLAIR、DWI及SWI序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MBs的诊断。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行SWI检查证实有脑微出血的患者344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影像学设备和分组: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行磁共振T1WI、T2WI、DWI、T2-FLAIR及SWI序列检查。同时记录所有患者CMBs病灶数及在颅内分布情况。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的CMBs数目不同分级:轻度(1~2)、中度(3~9)、重度(≥10),再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按Gregoire[1]等制定的解剖位评定量表(microbleed anatomical rating scale,MARS),按脑叶(皮质和皮质下白质)、深部(基底节、丘脑、内囊、外囊和胼胝体)和幕下(脑干和小脑)进行部位分组。根据急性脑梗死合并CMBs部位不同分为皮层-皮层下组和非皮层-皮层下组及深部组和非深部组。统计处理方法:每对组间均采用SPSS.17.0软件对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血生化、颈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脑卒中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34例急性脑梗死合并CMBs患者中脑微出血个数总量为2108个。其中皮层-皮层下875个(41.51%)、基底节683个(32.40%)、脑干221个(10.48%)、丘脑192个(9.11%)、小脑137个(6.50%)。其中深部CMBs875个(41.51%)、皮层-皮层下875个(41.51%)、幕下358个(16.98%)。2、其中轻度组168例(48.84%)、中度组120例(34.88%)、重度组56例(16.28%)。对三组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三组间高血压病(P=0.020)、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P=0.021)存在显著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在年龄、性别、LDL、HDL、TG、GFR、甲状腺功能、糖尿病、脑卒中史、颈动脉硬化之间的无显著差异(P0.05)。3、合并中度和重度组后,按轻度组168例(48.84%)和中重度组176例(51.16%)进行单因素分析示,两组间高血压病(P=0.011)、年龄(P=0.029)存在显著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在HDL、性别、HHCY、LDL、TG、GFR、甲状腺功能、糖尿病、脑卒中史、颈动脉硬化无显著差异(P0.05)。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高血压、年龄进行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高血压病(OR=1.687,95%CI:1.085~2.623,P=0.020)、年龄(OR=0.575,95%CI:0.363~0.910,P=0.018)是中重度组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4、对皮层-皮层下组和非皮层-皮层下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性别、年龄、HHcy、HDL、LDL、高血压病、GFR、甲状腺功能、糖尿病、脑卒中、颈动脉硬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TG存在显著差异(P=0.019)有统计学意义,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TG进行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TG(OR=0.641,95%CI:0.389~1.056,P=0.081)不是皮层-皮层下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5、对深部组和非深部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HHcy、HDL、LDL、TG、GFR、甲状腺功能、糖尿病、脑卒中、颈动脉硬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高血压病存在显著差异(P=0.001)有统计学意义。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高血压病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高血压病(OR=2.199,95%CI:1.347~3.591,P=0.002)是深部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高血压病和年龄是中重度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病是危险因素,年龄是保护性因素。2、高血压病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深部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脑微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高血压病 年龄 危险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中英文缩略词表10-11
  • 第1章 前言11-13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13-17
  • 2.1 研究对象13
  • 2.1.1 病例纳入标准13
  • 2.1.2 排除标准13
  • 2.2 研究方法13-14
  • 2.3 影像学检查14
  • 2.4 CMBs的诊断标准14-15
  • 2.5 临床资料的检测方法15
  • 2.6 统计学方法15-17
  • 第3章 结果17-23
  • 3.1 MRI不同序列检测CMBs及CMBs的分布特点17-18
  • 3.2 轻度、中度、重度组间临床资料比较18-19
  • 3.3 轻度组和中重度组间临床资料比较19-21
  • 3.4 皮层-皮层下组和非皮层-皮层下组临床资料比较21-22
  • 3.5 深部组和非深部组的资料对比22-23
  • 第4章 讨论23-27
  • 4.1 CMBs的病理生理机制23-24
  • 4.2 CMBs的影像学表现24-25
  • 4.3 CMBs与脑梗死的关系25-27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27-28
  • 5.1 结论27
  • 5.2 展望27-28
  • 致谢28-29
  • 参考文献29-31
  • 综述 脑微出血的临床最新研究进展31-37
  • 参考文献36-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观松;云南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01年03期

2 李桂英,孟秋云;欣坦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7期

3 马可夫,楮晓凡;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测定[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年01期

4 郑晓红;硫酸镁佐治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03年09期

5 李玲,刘吉录;联合黛安神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4年04期

6 彭华,郭洪志;急性脑梗死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4年02期

7 徐义祥;急性脑梗死124例诊治体会[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张清华,赵培;添加抗炎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01期

9 郭百海;周丽;;经颅超声多普勒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S2期

10 翁保慧;;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菊明;;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A];2007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张允岭;;急性脑梗死毒损脑络学说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A];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脑病诊治新进展高级研讨班专家讲义及论文汇编[C];2010年

3 毛锐;聂志余;靳令经;封亮;陈玉辉;李云霞;;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类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张小雨;张凤;王栋;张媛媛;李晓红;;急性脑梗死后血糖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关系研究[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5 耿亚兰;钟传林;杨清桦;;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监测的临床意义[A];贵州省医学会第八届神经病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孙延文;;克栓酶两种剂量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赵路清;崔爱勤;刘锦峰;张运生;王惠聪;郭学英;刘改生;郭志昌;;不同剂量金尔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吴云成;赵永波;谈永基;乔健;吕传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刘军;富昭;鱼博浪;张明;丁晖;吴兰琴;邵莹;刘庆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A];人体断面数据获取与图像处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苏庆杰;陈志斌;蔡美华;王W

本文编号:267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7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c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