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血浆外泌体源性miR-106a-5p作为重症肌无力新型标志物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10:02
【摘要】:目的:比较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与健康者间血浆外泌体源性miRNA的表达差异,探讨其作为MG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的92名MG患者和49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al,HC)。本研究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实验对象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实验严格按照赫尔辛基宣言原则进行。MG患者入组标准:a、年龄14-80岁。b、符合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版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心、肝、肺、肾功能衰竭患者,妊娠期女性患者。通过定量MG评分(QMGS)评估MG病情严重性。收集实验对象的血浆样品,通过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及Zetasizer仪器鉴定血浆源性外泌体。选取8例MG患者(眼肌型4例,全身型4例)与2例健康人血浆外泌体miRNA深度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血浆外泌体源性miRNAs。利用qRT-PCR技术对差异表达的外泌体源性miRNA进行验证。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候选miRNA表达与MG患者定量评分(quantitative MG scores,QMGS)之间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估所鉴定的miRNA对MG的诊断价值。结果:血浆外泌体miR-106a-5p在三组间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HC:1.72(1.63),OMG:1.30(1.64)和全身型MG:0.66(0.98),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H=25.268,P=0.000)。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眼肌型MG及全身型MG患者的血浆外泌体miR-106a-5p水平均显著降低,而全身型MG患者miR-106a-5p表达较眼肌型MG患者更低;此外,miR-106a-5p表达与患者病情严重度评分QMGS相关。与健康组相比,眼肌型MG和全身型MG的患者miR-106a-5p AUC值分别为0.728和0.813。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miR-106a-5p靶基因及涉及的生物信息学通路与MG发病机制可能相关。结论:血浆外泌体miR-106a-5p有可能作为MG的新的诊断及分型的标志物
【图文】:

粒径分布,流式细胞仪检测,阳性率,粒径分布


C图. 2-1 外泌体特征. (A) 外泌体电镜图. (B) 外泌体粒径分布. (C) 流式细胞仪检测 CD63 an阳性率.Fig.2-1 Exosome characterisation. (A) Electron microscopy of isolated exosomes. (B) The size disprofile of exosomes determined with the Zetasizer Nano series-Nano-ZS. (C) The expression of exmarkers CD63 and CD81 confirmed using the Accuri C6 flow cytometer.3.3 外泌体源性 RNA 深度测序结果表 3. 深度测序对象临床特征项目 HC(n=2) OMG (n=4) GMG (n=4) P 性别(n) 1/1 (F/M) 4/0 (F/M) 3/1 (F/M) 0.6年龄(岁) 30.00±2.83 23.00±12.19 38.50±13.48 0.2AchR-Ab(n) NA 2/2(+/-)2/2(+/-)1.0胸腺瘤(n) NA 0/4/0(+/-/R)1/2/1(+/-/R)0.4病程(周) NA 209.99±37.15221.56±48.970.7

全身型,患者,呼吸衰竭,胸腺瘤


2-2. miR-106a-5p 在正常组、眼肌型及全身型 MG 之间的相对表达量xpression of plasma exosomal miR-106a-5p between MG patients and Hontrol; OMG, ocular myasthenia gravis; GMG, generalized myasthenia g6a-5p 水平与 MG 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患者按病情轻重分为轻度(QMGS <8)和中重度(呼吸衰竭)疾病组,,以评估 MG 严重性和患者临床 患者按 miRNA 的相对表达量分为低和高 miR-106-106a-5p 表达和患者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106a-5p 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药物胸腺瘤之间无相关性。与轻度 MG 组相比,外泌体组表达显著下降(p <0.001)(表 3 和表 4)。S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芳;黄玲;殷春立;冯源;王秋佳;尹世敏;;重症肌无力患者院内感染预后影响因素与治疗方案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年12期

2 党辉;马青;李红燕;;新疆地区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性别差异性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8年11期

3 况时祥;况耀捚;李艳;;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特色、优势和潜力[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4 蔡颖珂;曹建西;赵明理;;重症肌无力的中医治疗方法探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年10期

5 郑会晓;杨花芳;;重症肌无力神经电生理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19年04期

6 李红;;规范化护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年36期

7 刘春英;;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护理中实施安全护理的临床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年15期

8 李俞柔;;第三届中国重症肌无力大会在北京举办 “让国家政策与社会爱心伸出更多援手”[J];台声;2018年13期

9 陈玫;冯枚;杨赛;;84例重症肌无力患儿临床分析与随访[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8年04期

10 樊瑞红;高帅;董红彦;;针药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验案举隅[J];天津中医药;201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雪;张芷莹;金权鑫;李芳芳;李红花;金松竹;孟繁平;;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诱导重症肌无力[A];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C];2016年

2 况时祥;;重症肌无力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策略、新思路[A];第十一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3 李海峰;;重症肌无力临床研究使用的分型[A];中华医学峰会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4 邱力;刘卫彬;;重症肌无力患者抑郁、焦虑、失眠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A];7th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大会暨第十届全国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5 李海峰;高翔;张栩;谢琰臣;杨欢;周红雨;邱伟;;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量表的多中心评价研究[A];7th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大会暨第十届全国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6 李海峰;高翔;张栩;杨欢;周红雨;谢琰臣;邱伟;;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量表的多中心评价研究[A];7th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大会暨第十届全国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7 冯慧宇;刘卫彬;;中国华南地区重症肌无力的血清学及临床特点[A];7th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大会暨第十届全国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8 何丹;张函;肖军;谢敏杰;卜碧涛;王伟;张e

本文编号:2685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85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6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