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啶用于ICH机械通气患者血压控制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0-06-09 00:25
【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啶用于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机械通气患者对血压控制和早期颅内血肿扩大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53例确诊为ICH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以收缩压值(110-140mmHg)为目标血压进行镇痛镇静治疗。试验组(D组)患者予以静脉持续泵注瑞芬太尼(用量:3μg/(kg·h))+右美托咪啶(用量:0.2-0.6μg/(kg·h))持续镇痛镇静;对照组(M组)患者予以静脉持续泵注咪达唑仑(用量:0.025-0.10mg/(kg·h))镇静,当NVPS评分≥6分,则加用镇痛剂镇痛。对D组患者在进行吸痰操作前予以瑞芬太尼(0.5μg/kg)快速泵注对操作性疼痛进行疼痛预处理,而M组患者则在进行吸痰操作前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快速泵注。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10min(T1)、30min(T2)、1h(T3)、2h(T4)、6h(T5)、12h(T6)和24h(T7)时的SBP、HR、NVPS评分和RAS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早期颅内血肿扩大发生率,吸痰前、后SBP的变化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T1-T7),与T0相比较,SBP、HR、NVPS评分、RA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T1-T4,D组患者的SBP下降趋势比M组更迅速(P0.05);T4-T7,D组与M组患者SBP均控制在110-140mmHg,且D组SBP更平稳,波动小。用药后(T1-T7),D组患者HR明显低于M组(P0.05)。D组患者1小时血压达标率高于M组(62.90%VS 30.77%)(P0.05);D组首次达到目标血压所用的时间少于M组(65.22±30.88)min VS(82.46±25.51)min(P0.05)。D组吸痰前、后SBP变化幅度明显低于M组(P0.05)。用药后(T1-T7),D组患者NVPS评分低于M组(P0.05),D组患者RASS评分均高于M组(P0.05)。两组患者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7.41%VS 19.23%)(P0.05)。两组患者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啶用于ICH机械通气患者,可使血压迅速降至目标血压,血压控制平稳,且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2.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啶对于降低ICH机械通气患者早期颅内血肿扩大发生率与安全性方面的优势,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予以证实。
【图文】:
M 组 26T0(用药前) 184.58±22.83 98.92±5.39T1(10min) 181.08±17.89# 95.50±5.18#T2(30min) 171.58±11.49# 93.62±6.49#T3(1h) 160.42±17.48# 86.23±4.10#T4(2h) 137.54±6.31# 77.65±4.69#T5(6h) 139.65±9.09# 78.46±4.51#T6(12h) 133.77±6.41# 76.19±4.44#T7(24h) 130.23±5.24# 71.39±4.13#D 组 27T0(用药前) 184.33±19.89 100.78±6.49T1(10min) 169.29±14.88*# 88.15±6.43*#T2(30min) 160.29±15.36*# 81.29±7.86*#T3(1h) 145.63±12.91*# 75.52±7.69*#T4(2h) 136.44±9.91# 73.15±6.16*#T5(6h) 133.26±11.70*# 69.78±5.25*#T6(12h) 134.26±6.44# 68.00±6.18*#T7(24h) 132.44±3.69# 66.41±4.59*#注:# 与 T0 比较,P <0.05 ;* 与 M 组中同一时间点比较 P <0.05。
图 3.2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率(HR)变化比较注:# 与 T0 比较,P <0.05 ;* 与 M 组中同一时间点比较 P <0.05。3.3 两组患者 1 小时血压达标率与首次血压达标所用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D 组 1 小时血压达标率高于 M 组(62.90% VS 3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D 组首次血压达标所用的时间少于 M 组(65.22±30.88 )min VS (82.46±25.5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3.3 和图 3.3)表 3.3 两组患者 1 小时血压达标率和首次血压达标所用时间比较(X_±S)分组 例数 1 小时血压达标率 首次血压达标所用时间(min)M 组 26 8(30.77%) 82.46±25.51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3.34
【图文】:
M 组 26T0(用药前) 184.58±22.83 98.92±5.39T1(10min) 181.08±17.89# 95.50±5.18#T2(30min) 171.58±11.49# 93.62±6.49#T3(1h) 160.42±17.48# 86.23±4.10#T4(2h) 137.54±6.31# 77.65±4.69#T5(6h) 139.65±9.09# 78.46±4.51#T6(12h) 133.77±6.41# 76.19±4.44#T7(24h) 130.23±5.24# 71.39±4.13#D 组 27T0(用药前) 184.33±19.89 100.78±6.49T1(10min) 169.29±14.88*# 88.15±6.43*#T2(30min) 160.29±15.36*# 81.29±7.86*#T3(1h) 145.63±12.91*# 75.52±7.69*#T4(2h) 136.44±9.91# 73.15±6.16*#T5(6h) 133.26±11.70*# 69.78±5.25*#T6(12h) 134.26±6.44# 68.00±6.18*#T7(24h) 132.44±3.69# 66.41±4.59*#注:# 与 T0 比较,P <0.05 ;* 与 M 组中同一时间点比较 P <0.05。
图 3.2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率(HR)变化比较注:# 与 T0 比较,P <0.05 ;* 与 M 组中同一时间点比较 P <0.05。3.3 两组患者 1 小时血压达标率与首次血压达标所用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D 组 1 小时血压达标率高于 M 组(62.90% VS 3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D 组首次血压达标所用的时间少于 M 组(65.22±30.88 )min VS (82.46±25.5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3.3 和图 3.3)表 3.3 两组患者 1 小时血压达标率和首次血压达标所用时间比较(X_±S)分组 例数 1 小时血压达标率 首次血压达标所用时间(min)M 组 26 8(30.77%) 82.46±25.51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3.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薇;谢林利;曹丽亚;陈勇川;;加入ICH对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工作的影响和思考[J];中国药房;2019年11期
2 葛梅;胡春荣;万正英;;脑出血(ICH)昏迷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0年25期
3 ;国家药监局当选ICH管理委员会成员[J];化学分析计量;2018年04期
4 眭萃;李国芬;;CIOMS和ICH药物警戒指导原则及其对相关法规构建的影响[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0年09期
5 李眉,马玉楠;简介ICH关于药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指导原则[J];中国药师;1998年03期
6 王瑞峰;张晓明;;浅析“质量源于设计”在制药生产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6年02期
7 徐昕怡;刘贞;;欧美药典及ICH元素杂质指导原则增修订历程及对中国药典的启示[J];中国药事;2019年06期
8 刘霜敏;;中国加入ICH促进企业药物警戒体系与世界接轨[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8年10期
9 杨秀芹;杨守芳;杨运栩;;影响ICH患者血肿扩大的因素及预后观察[J];当代医学;2017年05期
10 张e
本文编号:2703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70388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