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左心室构型与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14:03
【摘要】:目的:左心室重构在临床上反映了心脏在受到损伤后心脏大小、结构以及功能的改变。不良负荷和心脏损伤将导致左心室重构为不同的几何构型。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将左心室分成4种构型,探讨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左心室构型、高血压以及年龄等因数与LA发生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连续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的首次缺血性脑卒中病患者243例。所有入选患者在入院后采集一般基础资料、生化结果、头颅MRI以及心脏彩超结果等资料。2.根据有无LA分为非LA组(总分≤2)和LA组(总分≥3),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在基础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以及超声心动图等资料的差异,并作非条件logistics统计分析,分析LA的独立相关因数。3.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将左心室构型分为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比较组间一般基础资料及脑白质疏松相关资料。4.以左心室正常构型为参考量,进一步分析左心室3种异常构型与LA发生的相关性。5.将LA分为侧脑室LA组(单独评分需≥2)和深部白质LA组(单独评分需≥2),分别做左心室构型与不同部位LA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单因素比较比较显示,LA组和非LA组在年龄、高血压病、饮酒、HCY、冠心病、颈动脉IMT增厚、左心室肥厚等因素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2.在心脏彩超指标分析中,LA组与非LA组在LAD、IVST、LVPW因素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3.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示:与非LA组患者相比,在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数中,LA组患者在年龄、饮酒、颈动脉IMT增厚、左心室肥厚等指标因素具有统计学差异。在高血压病、冠心病、HCY、LAD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4.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得LVMI和RWT结果将左心室分成4种构型,4组间单因素分析在高血压病、颈动脉IMT增厚、HCY、LA、侧脑室脑白质疏松评分、深部脑白质疏松评分等因素间存在统计学差异。5.以左心室正常构型为参考量,在未调整模型中,三种异常左心室构型与脑白质疏松存在联系。(OR:2.524、6.111、6.471P0.05)在调整了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后,离心性肥厚和向心性肥厚与脑白质疏松关联性逐渐增强(OR:1.685、2.306 P0.05)而向心性重构则与脑白质疏松无明显相关。6.将脑白质疏松组分为侧脑室LA和深部白质LA组,以左心室正常构型为参考量,在未调整模型中,三种异常左心室构型与脑白质疏松存在联系。在调整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后,离心性肥厚和向心性肥厚与深部脑白质疏松组以及侧脑室脑白质疏松组关联性逐渐增强(OR:1.517、2.166 P0.05 OR:1.605、3.006 P0.05),而向心性重构与不同部位脑白质疏松均无明显相关。结论:1.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年龄、颈动脉IMT增厚、左心室肥厚是LA的独立危险因数,高血压病、HCY、冠心病、LAD等因素不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2.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以左心室正常构型为参考量时,离心性肥厚与向心性肥厚与不同部位LA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关联性逐渐增强。3.左心室肥厚可能主要通过降低脑组织血流灌注量的机制导致LA的发生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3
本文编号:2722524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育英;何德深;张岐平;梁炳松;黄中坚;;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血糖、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颅内血管搏动指数值观察[J];内科;2011年05期
2 黄纯臣;韩翔;王亮;董强;;脑白质疏松发生机制的不同学说[J];中国卒中杂志;2010年11期
3 王娟;张微微;魏微;;脑白质损伤与慢性缺血的相关性[J];中国卒中杂志;2010年02期
4 李亚明,任艳,何秋,韩春起,刘浩,张晓鹏,罗锡圭;白质疏松病人局部脑血流变化的初步研究[J];中华核医学杂志;1997年03期
5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年06期
本文编号:2722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7225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